扑克玩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2006年第5期《纽约书评》介绍了两本关于扑克的书。一本叫《独一无二:最杰出的扑克玩家安格尔的兴衰》,另一本是《教授、银行家和自杀天王:揭秘赌注最大的游戏》。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作为开放的民主社会,跟欧洲封闭的等级社会的一大区别是,前者相信运气。在美国,阶级之间是流动的,从小木屋踏入白宫并不是做白日梦。“生活在民主的波动中,他们总能看到运气的身影,于是希望无论干什么的时候都有运气相助。”托克维尔说这话时候,扑克还只是流行于在美国内河上的赌博游戏,渐渐就流传到北部和西部。到19世纪初,扑克已经成了美国全国性的游戏,成了美国人心灵中内在的东西,就像国际象棋之于俄罗斯人、板球之于英国人、赛车之于意大利人。沃尔特·马修说:“扑克放大了成就了我们伟大的资本主义最糟糕的一面。”他的意思是扑克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最纯粹、最残酷的形式:弱者破产,适者凭借计算、洞察力、自制力、欺骗和对冤大头绝不客气的决心幸存下来。
过去的职业扑克玩家喜欢戴大礼帽、白手套,穿黑色上衣。现在他们喜欢穿短夹克,戴棒球帽。但是他们的运气观是一致的,都认为玩扑克跟下象棋一样,靠的是技艺,长远来看水平更高的人终将获胜。职业玩家认为自己跟艺术家一样,游荡在体制之外,不需要听命于老板,没有时间表的约束,完全靠自己的天赋吃饭。
安格尔就是一个公认的扑克天才。他父亲经常赌马、放高利贷,在纽约下东区开有一家酒吧,是小混混经常光顾的地方。安格尔出生于1953年,从一年级开始,每天放学后安格尔就跟姐姐一起去酒吧玩。他聪明好胜,不喜欢上学,但是对数字很有天赋,智商高达185,读六年级的时候就帮不识字的父亲记账。他对传记作者说:“从7岁开始,我就看我妈打扑克,帮我爸做账。还不能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就懂让分赛了。”如果他父亲活着的话,可能会让他好好上学,但是安格尔14岁的时候他死了。辍学后安格尔进了一个非法赌场工作,很快就所向无敌。
他打牌很有心眼,但是不懂潜规则。别的职业玩家不但会玩牌,风度也好。业余玩牌的之所以明知会输还找他们玩,就是因为他们有意识地让那些人感觉输了更有面子,显得他们很有钱或者很大度。而安格尔一旦开始赌,竞争的本能就盖过了常理,发怒时候还撕牌甚至出手打人。他不仅一辈子没学会使用刀叉,还从来都没有自己的银行账户和信用卡。1980年第一次赢得世界扑克大赛的时候,他因为没有社会保障卡而无法及时领到奖金。第二年他又获胜的时候,“格里芬秀”请他上节目,得到400美元的报酬,他自豪地说:“这可是我一生中领到的全部薪水。”
( 《独一无二:最杰出的扑克玩家安格尔的兴衰》 )
16年后,安格尔第三次在世界扑克大赛中夺冠,但他的生活已经一团糟。厌倦了扑克的时候,他就去赌球、赌马,当玩的是52张牌的时候他能算得很准,但当赌的是有血有肉的马和足球运动员的时候,胜败的机会就很难预计了。在纽约他债台高筑,遂迁往拉斯维加斯。在那里赌博是合法的,因而可能不如在东部时刺激,于是他开始吸毒。到1997年,由于吸毒过度,他的一只鼻子都塌了,就像被刺破的轮胎。他的身体彻底垮掉了,差点没能说服别人借他1万美元的比赛入场费。这次夺冠他赢得了100万美元,一半归了赞助他的人,余下的几个月就被他挥霍完了。6个月后,他被发现死在拉斯维加斯市区一家破烂的宾馆里,年仅45岁。安格尔一生中赢了3000万美元,到最后他的朋友还要在他的葬礼上集资帮助他的寡妻和女儿。
安德鲁·比利是一位银行家,还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研究过费马大定理,他觉得自己虽然在经验和本能上比不上职业扑克选手,但是很想靠自己的才智和决断力跟他们过过招。第一次去赌城,他赢了10万美元,职业玩家认为是好事,自觉运气好的他肯定还会再来的。回去之后比利自己编了计算机程序,反复演练,相信通过完美的计算能够战胜职业玩家。可是拉斯维加斯不是他的家乡,他在那里从没睡过好觉,而且“恶虎难敌群狼”,时间久了计算能力就会降低,最后他输了大概有几百万美元。但是他也曾赢过1200万美元,对一个业余人士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