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富龙·Teflon

作者:鲁伊

(文 / 鲁伊)

​特富龙·Teflon0

早上——其实已经11点了——我一边赖在床上吃着煎蛋,一边用笔记本电脑在Bloglines上快速浏览订阅的新闻。当“美环保局确认特富龙等产品可能致癌”、“最迟2015年全面停产”的条目跳入眼中时,我的第一反应是,Bloglines又出错了。

自从半年前开始用这款网络RSS阅读器以来,虽然每天从此不必费时费力地查看各个新闻网站和博客的更新情况,新闻自然会来找你,但它也不时出点小问题。比如,几天前,《纽约时报》的新闻里就出来这么几条:“哥伦比亚号明日返航”、“民意调查显示民主党可能在竞选中获胜”、“情报部门会要了布莱尔的老命吗?”吓得我几乎以为时光倒流。咨询了一个Web2.0精英,才被告知,这很可能是“Robot爬错了RSS feeds”。他在MSN上给我解释了一个小时后,我终于明白,这意思就是,送报员本来该给我送来今天的报纸,结果取报的时候不小心,错拿了两年前的那份。

据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分秒必争的新闻时代,弄得《时代》的一个专栏作家不得不感叹,“新闻一生下来就死了,专栏的寿命也不超过24小时”。看两年前的时报,倒是很能印证这一点。那时候克里的每句话都恨不得被10倍解构,可现在,还记得克里何许人也的人,能有几个?

不过,关于特富龙的新闻倒是一个特例。让我们看一下这一次的特富龙风波。还是那个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还是它下设的科学顾问委员会(Science Advisory Board),还是关于制造特富龙等含氟聚合物时必须使用的助剂PFOA可能致癌的多项研究,还是一样的结论——PFOA是“可能的(likely)致癌物质”,但不关特富龙(Teflon)的事。从开始时大惊小怪的恐慌,到厂商和专家的出面澄清,再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一两年间的相关报道,连起承转合都惊人地相似。如果还是十几二十年前人们主要靠纸媒获取信息的时代,鉴于不是很多人都有保存和看旧报纸的习惯,冷菜回锅倒还有点意义。如今Google、百度任我搜,还这样把网上的东西划拉划拉弄到纸上,再从纸上划拉划拉搬上网络,然后再鸡生蛋蛋生鸡,未免有点行为艺术兼浪费资源的嫌疑。

好吧,诚实地坦白吧,我本人对这种周期性浪费资源的行为艺术倒不是很反对,而且深刻理解很多人这样做的理由。从一方面看,作为一个每周都要为找选题头大如斗的科学记者,有这样的新闻出来基本上可以视作《新约》里信徒递给耶稣的五饼二鱼,变变戏法,就能满足5000人的胃口。假如人缘好一点,还会有很多找上门来的稿约,而我只需中正平和像个专家似的告知公众:“不粘锅中使用的特富龙与可能的致癌物质PFOA并不是一回事,而且目前也没有足够多的证据可以证明化工业中广泛使用的PFOA的确会导致癌症,提请大家不要无故恐慌,建议记者提高科学素养,切勿哗众取宠。”做这种事并不比煎一个完美的太阳蛋更困难。对了,我用来煎蛋的是一口注明使用“特富龙”材料的苏泊尔不粘锅,去年“杜邦特富龙事件”闹得最凶的时候买的,原来大约卖100多块钱,当时只花了28块钱。这是我私心里支持“特富龙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和这口锅配套的玻璃锅盖一直卖58块钱,让我养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坏毛病,总是下意识地寻找玻璃炊具有害人体健康的研究。可惜一直没找到,所以,我的煎蛋锅,也就一直没有盖子。不过,我坚信,这类的研究,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用心地去挤,总会找得到的。

对于一个每周要关注20个以上科学、医学专业杂志或网站的人来说,再没什么比“某种物质可能致癌”更能让我麻木的了。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已经知道,我14岁时医生用来给我填补蛀牙的那块银汞,可能释放出有害的汞,导致多种癌症和神经系统的损害。我妈从小给我用铝饭盒带饭,它会让我更容易患上阿兹海默症,不到60岁就变成痴呆。我超级爱吃的酸菜白肉,里面的亚硝酸铵盐可以增加患上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几率。我每天使用电脑超过4小时,3年后得癌的几率比普通人高26%。北京污浊的大气,会让我即使不抽烟也躲不开肺癌的威胁……好,即使这些“可能”“几率”都是真的,又怎么样呢?我是否应该辞掉现在的工作,挖掉牙齿里的填充物,然后扔掉橱柜里的所有铝锅和不粘锅,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发呆?好像这也没戏。有研究在那儿等着呢:职业妇女失业后两年内患乳腺癌的几率会增加1/3。

说实话,PFOA甚至是特富龙是不是一种致癌物质,我对这并不关心。99%的美国人体内可以检测到PFOA的存在,中国的数字怕也好不到哪儿去。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它超出了个人可以控制的范围。在这种问题上的纠缠不清无法不让我小人之心地怀疑那是一种转移视线大法:我们实在应该对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多花些心思,比如,不要直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吃饭,更不要总是拿高脂肪高胆固醇的煎鸡蛋当早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