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能买到安全感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思(北京))

​买房能买到安全感吗?0

15分钟前,收到我妈的一条短信,只有两字儿:“买了。”这两字每个25万元。

50万,是一个东北省会城市相对繁华地段120多平方米两居室现房的价格。虽然已经被北京的高房价训练多年,刚听到的时候,我还是吓了一跳。当初老妈嚷嚷着打算买房子,我还挺支持,满心以为在那个下岗职工成堆、购买力低迷的城市,30万元可以买到相当不错的房子。谁知道,那早成了老皇历。看了一圈房回来,老妈打电话说,哎呀呀,现在新楼盘一开,几百口子人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地排着等号呢,房价早炒到三四千元一平方米。还有,原来你爸单位那些小科长处长,早早都买下好几套房子,就你爸这老革命老古董,不知道为自己打算。

其实,我家的住房条件还算很不错的,6年前老爸单位分的。我们那个系统的人都住一个小区,按照级别高低,住的楼也不同。有人开玩笑,把6栋楼叫做“大王儿楼”、“小王儿楼”和“四个二儿楼”,虽然刻薄,倒也贴切。我家在“小王儿楼”上,140多平方米,就老爸老妈老两口住着,实在绰绰有余。可是,人就怕有个比较,一旦知道周围的人都买第二套、第三套房了,老妈的心,也就跟着慌了。

对于老妈热衷买房这事,我开始视为一种更年期+退休后综合症。我妈当年,也是个精明强干的职业妇女,提前退休,一下子从意气风发的办公室主任变成每月只拿300块钱退休金的家庭妇女。为了证明自己还不落伍,她一会儿学电脑学上网,一会儿上老年大学考会计证,一会儿迷上了健身打羽毛球,一会儿出门旅游欣赏祖国大好河山。我挺赞成她这股积极劲儿的。没想到,从去年起,她忽然消沉起来。

“你王阿姨家的女儿,研究生毕业,就是找不到工作,在家里呆了两年了。你说,那孩子看着聪明伶俐,一表人才,电脑外语都会,怎么就没单位要呢?”

“昨天李阿姨来电话,说,幸亏你明智,提早退休了,现在单位不景气,从上到下没人管,快半年没发钱了,只能贷款给离退休人员发工资,现在要5万块钱买断工龄,以后生死各安天命呢,你说,工作30多年,就值5万块钱吗?”

“你姥姥家隔壁的张大爷,东北土改时的老干部,感冒转成肺炎,送到医院,三天就花了两万多,几个儿子全下岗了,谁都没钱付账,只能半夜偷偷把老爷子从医院抢回来,在家硬挺着,怕医院追债,连门都不敢开。”

听了这些话,我总是安慰她,我爸是公务员啊,就算退休,也有几千块钱的工资呢,我在北京也能当上万元户。可这些话,连我自己,有时候都不太相信。

半个月前,一个偶然事件让老妈说服了对买房并不太热衷的老爸,也说服了有些犹豫的我。有人向担心买新房凑不全首付款的老妈建议,可以把现在的房子向银行抵押,贷出一笔钱来。她拿着房产证到银行咨询,结果人家说,你这房虽然有房产证,但是没土地证,按规定可不能算你的呀。她回去一查,果然,溜溜的住了6年,交了房款,自以为雷打不动可以传子传孙的这套房子,真的没有土地证。系统内部规定,这是福利房,虽然你买断了,但以后只能在内部调剂,不许卖给外人,所以不给土地证。其实,这不过是最常见的打官腔,就我们那个楼,私底下或租或卖的人多了去了。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老妈再也经受不住这最后一根稻草,叫上老爸,出门,坐车,到售楼处,就把一套现房的定金交了。寒风凛凛中,她给我打电话,说,不管怎样,签了合同,白纸黑字,这就是我自己的东西。踩在上面,踏实。

说是自己的房子,其实不过是个概念。上班赚工资的人,50万元哪儿能说拿就拿出来?东拼西凑,交了30万元首付,剩下20万元银行贷款,要在8年内还清。老妈说,趁着你还年轻能干,你爸还没退休,大家奋斗8年,将来有一套房子可以出租收利息,好歹是笔稳定的收入,你不用为我们养老发愁。不过,我对老妈的算盘很怀疑。这年月,能张罗出点儿钱的人,都奋不顾身地加入了购房大军,8年之后,是不是还有那么多人需要租房子?一个城市到底能够容纳多少身无片瓦的外来人口?如此畸形膨胀的房地产市场,到底还能不能再支撑8年?可是,这些话,我只能藏在心里。除了房子,升斗小民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我想,像老爸老妈这样的人,一定很多。他们不算贫穷,不必为每日的柴米油盐忧心忡忡,但他们也远不够富有,似乎自给自足地生活,并经不起太大的风浪。他们的烦恼看似无事生非,其实真真切切。谁都没指望能通过炒房大赚一笔,他们只不过希望过得好一点,好得久一点,这样的想法,真的像某些经济学家说的那样,是集体无意识的愚昧吗?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曾经一度,那么喜欢辛弃疾的这阕词,现在才发现,原来,以前,并不明白。一想到无论怎样自由舒展的灵魂,最终都不可避免被束缚在或大或小的水泥格子里,只为了换取那一点点其实微不足道的现世安稳,我就觉得,活着,竟然是如此不由自主的一件事。■

上一篇: ​眼神的困境
下一篇: 天下(37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