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剧的阴影和光明

作者:张月寒

​权谋剧的阴影和光明0电视剧《琅琊榜》剧照

《琅琊榜》出现后,这种古装权谋剧似出现了一种不同的趋向。在《琅琊榜》之前,宫廷剧有的偏悬疑,比如《神探狄仁杰》;有的偏正史,比如《雍正王朝》等皇帝列传;更容易也较泛滥的是各种穿越、虐心、女人间的斗争,比如《金枝欲孽》系列以及《甄嬛传》、《步步惊心》、《宫锁心玉》。从曾经后宫剧的阴柔暗黑,到现在的正义召唤、兄弟情谊,它看似“斗”又不只是“斗”,因为它“斗”的背后,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洗雪逝去的亡灵,甚至或许可以说是为“一种更好的未来”。《琅琊榜》虽然花了53集说明一个人是如何通过层层计谋得到自己之想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想要”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这就使得“权谋”主体背后透出了一丝光亮,并终于在54集成功升华为:国泰民安;只要换一个好的君主,那么或许一切还是有希望的。

一部《琅琊榜》,总结到最后还是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古装权谋浸润恰到好处,也让观众同时在这部剧里体会到了和以往权谋剧不同的阴影与光明。

“这部剧有一种‘情怀’。”《琅琊榜》导演之一孔笙对本刊说。

此剧与以往宫廷剧不同的另一点在于其间浓厚真挚的“男人间的友情”。小殊和靖王的生死默契,景睿对苏兄的崇拜珍惜,豫津和景睿的脾性相投,蒙挚对小殊兄长般的爱护,梅长苏对飞流的宠爱呵护,蔺晨对梅长苏的殚精竭虑……在原著小说中,梅长苏就曾说:“很多事,我不能让景琰和我一起去承担。如果要坠入地狱,成为心中充满毒汁的魔鬼,那么我一个人就可以了,景琰的那份赤子之心一定要保住。”

萧景睿和言豫津的友情也是剧中较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对,并且扮演言豫津的演员郭晓然在剧中的表现后来还着实让导演“亮眼”了一下。“‘小豫津’拍完以后,觉得这个人物让他给演出来了,有点意思。”孔笙说。

​权谋剧的阴影和光明1电视剧《琅琊榜》剧照

在剧中,言豫津的戏份有可能不像梅长苏和靖王那样多,但由于他实在讨喜的个性,还是能给人留下鲜明印象。在原著中这个角色承继了贾宝玉的某些性格特点,喜欢怜香惜玉、打抱不平,又少了宝玉的狷介气,更随和些。当然这个角色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即使是一个平时看上去大大咧咧、满不在乎、喜欢胡闹又娇生惯养的侯门公子,在关键时刻还是能舍身救人、为国杀敌,而他对于女孩子的“怜香惜玉”又着实是广大女性观众的软肋。

原著中是这样点评言豫津和萧景睿的友情:他们二人出身相仿,年龄相近,性情相投,本以为可以一直这样莫逆相交,本以为一定会有差不多的人生轨迹,谁知旦夕惊变,到如今眼睁睁天涯路远。

这是在本剧第一个较大转折——萧景睿的生日宴后一切都颠覆,作者对于二人友情的评价。在电视剧中这句话没有具体呈现,但长亭送别时的镜头语言或许依稀说明了这种画外音。

类似此类男人间的友情,从纸页贯穿到电视剧,使得这些形象、这些“感情”,更加鲜活了。

相比于原著,电视剧已有意加重了“男女情”,将原来书中与林殊手下另一副将聂铎相恋的霓凰郡主改为对梅长苏痴心一片。这或许是因为从电视剧角度来说,缺乏一个典型的“女主角”,一条“感情主线”,始终骨架不够丰满。但是,原著作者海宴曾经在小说网站更新的文字中说,她并不认为一个故事,是非要有所谓的“女主角”的。

如果说曾经的宫廷剧某种程度上说还有具体朝代和人物可考,《琅琊榜》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架空”。所谓“架空”小说,是指时代背景、人物、时间为虚构或半虚构的小说。导演孔笙告诉本刊,一开始拍这种“架空”题材古装剧,他们心里还是比较没底的,因为“不知道具体按哪个年代来做”,但是最终,剧组还是商量得出,把凡是大家认为具有美感的中国古典元素,都运用到这部戏里。“‘架空’反而某种程度上给予了我们一种‘自由’。”孔笙说,“我们的建筑物按照唐之前的标准,服装按照汉朝,道具基本参考宋朝,包括板凳、桌椅、纸张。因为太往前会受到制作上的障碍。明、清的东西我们觉得太‘近’,所以基本就没有运用。剧中人物的礼仪也多是参考汉朝的标准。”

《琅琊榜》受欢迎的另一隐性原因还在于,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一种较综合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由于剧组确实在服装、道具、场景、礼仪等方面下了一番工夫,也使得这种“综合展现”较为精美和严谨。“《琅琊榜》为何在光影、场景、服装、礼仪上下这么多工夫?”孔笙说,“其实就是想把那种古代的味道,我们所谓的古人、古事、古韵、古风,这些东西真正给它‘拍’出来。除了讲故事以外,我们还想追求点这样的东西。”

据说,剧中关押谢侯爷的那个牢房、梅长苏那个云淡风轻的亭子等场景,都是一点一点实景搭建出来的。

孔笙告诉本刊,剧中我们看到的宫廷舞蹈从编舞到服装设计都是专门请的老师,礼仪老师也是全程跟剧组。“有些礼仪太繁琐会影响节奏,但你又不得不要,于是就和礼仪老师商量怎样设计转化,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孔笙说。

剧中人物的诸多礼仪,比如拱手礼和揖礼等,大都来源于汉代。剧中家具也诸多考究,据孔笙介绍,《琅琊榜》中军人多是坐在凳子上,比如靖王府诸将多是坐在凳子上议事;而文人、大臣、王贵之间的谈话,比如苏兄和景睿、豫津、靖王、誉王谈话时,还是席地而坐。在拍梅长苏祭奠聂峰那场戏时,我们会发现梅长苏祭奠用的梗草、拱手礼、顿首礼都是一气呵成。画面的充实感也需由史实堆砌。

《琅琊榜》是孔笙第一次拍摄古装剧,他觉得,古装戏比现代戏拍摄要难。“因为有宫殿、战争等场景。”他说,“战争戏尤其不好拍,因为要重新还原古代的宫城、战斗等,如果只是简单的单打、武打、两个侠客之间的打斗,只需把风格定下了然后交给武术导演即可,想要多大的夸张度,整个导演组定下来以后,他们去执行完成就行,但是拍剧中大梁的战争戏,人要多,士兵也要多,马匹也用得多,这都是难度。”

《琅琊榜》中演员的服装也让不少观众觉得比起之前很多宫廷剧戏服的潦草大意似乎更进一步。孔笙告诉本刊,拍摄的时候是6月底,天气已经很热,但为了保持服装上的“质感”,演员的戏服还是必须穿好几层。“只穿一层轻飘飘的就没意思。”孔笙说,“你看剧中的演员,服装基本上都是穿三层,各种衣服都穿得比较厚,再加上棚里还有大灯,确实拍摄时比较艰苦。”

曾经有一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于是很多人开始拼命改变性格,以期获得更好的命运。但在《琅琊榜》中,却无时无刻都横着一种叫“靖王底线”的东西,这种“底线”让全剧权谋不至于太走偏,也是它不太同于以往宫廷剧“一味暗黑狠毒”的地方。在剧中,靖王首先的性格基调,就是刚直不阿、不善变通。这种性格,从厚黑学角度来讲,在朝堂本是不易获得成功的,但他与梅长苏结盟之初就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改变这种性格,梅长苏最伟大之处也在于他将暗黑权谋自己承担,从而最大程度保全挚友的“赤子之心”。剧中誉王利用赤焰旧案在御前挑衅靖王,靖王明知为逆犯辩护不好,但他的“底线”还是让他倾力直言;赤羽营副将卫峥被捕,当时从计谋上说最好的办法是“不救”,但靖王的底线还是让他执意冒险营救这个昔日好友曾经的副将。这是他为争夺皇位不愿妥协的一点,也是这部权谋剧中光明面的所在。

无论何时,很多国人仍会对我们的古典文化有着一种情结,这种情结是不应该被湮灭的。不是说一味拍古装或一味讲虚构,我们的作品就是不反映当代,而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古代”,聪明的电视剧制作方可以无限捕捉,然后用一整个光影的梦境,去实现它。

(实习记者付婷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有人七年写1个剧,有人一年写7个剧

——专访《琅琊榜》制片人侯鸿亮

​权谋剧的阴影和光明2侯鸿亮

“比如说,在河南一个村里拍戏,整个村子的人就几乎全成了剧组的人。这些人哪知道我喝香槟用什么杯子,喝红酒用什么杯子。”

三联生活周刊:从2011~2012年的《甄嬛传》、《宫》、《步步惊心》等电视剧开始,国产电视剧越来越喜欢从网络小说中取材,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侯鸿亮:我一直认为全中国最大的IP是《西游记》。这么多年来,电视剧、电影、动画片,都改编过《西游记》。从影视诞生以来,文学作品就是题材和内容的源泉,近些年,传统文学已经被消费得差不多了,所以开始拼命地从网络小说中去找、从游戏中去找,从各方面能够形成知识产权或者是形成文化品牌的行业去找。在我看来都差不多,这个事情没有特别大的改变。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一部电视剧的投资,前期策划、编剧、导演、演员的费用等,各占比重大概是多少?

侯鸿亮:这个问题有很多可能,不大适合回答,因为情况也不一样。一个很著名的编剧稿酬可能20万或20多万元一集,一部戏如果是四五十集,编剧就可以拿走1000万元。但如果是刚入行的编剧,可能就拿个几十万元甚至更低。所以说这个差距特别大。但是演员费用的增长的确是像追风一样快。2006年我们拍《闯关东》,当时主演价格是全国最高的,而现在可能已经是那时的10倍了。

三联生活周刊:电视剧的收益模式,目前还只有卖版权这一种吗?

侯鸿亮:到目前为止,电视剧的收入模式还很单一,就是一个版权的销售。大多数电视剧卖给传统媒体、互联网,有些还可以卖一点到海外。音像版权现在可以忽略不计。不像国外,国外电影和电视剧有大量的音像收入,音像是影视剧衍生品的一个重要成分。中国的音像现在已经基本上死了,一集几千块钱,到这么低了。好多年前一集音像可能卖十几万、几十万元。当然这个现象也很正常,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电视剧市场的投资方越来越多,所从事的产业也是各种各样。你觉得会影响电视剧的制作质量吗?

侯鸿亮:因为门槛降低,的确是各色人等都进来了。很多挖煤的、盖房子的挣了钱,都觉得这个行业很神秘很好玩。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只有文化产业还没有做到完全真正的市场化,一直以来像一个未被开发的领地。就这三五年,国家在慢慢放宽,要制播分离,又希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个产业就被各行各业的资本盯上了。但是大量资本进入,就开始导致这个行业的人是太容易挣到钱了。比如说,以前常年赋闲在家的四五流演员都有戏了,编剧在家库存了多年卖不出去的剧本也都卖出去了。大家都来抢占这个领地,都想做项目,于是就造成了一些泡沫。人家发现原来挣钱这么容易,就越来越少人舍得再费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好的项目。像刘和平这样7年写一个剧本的再没有了,有的团队可能一年写7个剧本,都大有人在的。

三联生活周刊:电视台买剧集的价格有增长吗?

侯鸿亮:有相当的增长。“一剧两星”政策后,我估计今年电视剧单集销售价格,两个电视台加到一起可能超过300万元。当然这是属于高点,正常的都出不到这个价钱。但是电视台也分不同等级,单纯从购买价格上讲,湖南台可能一个台就超过200万元,很高了,甚至比央视还高。湖南台后面的排名或许就是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安徽这些台。整个电视剧市场一年下来,真正能获得较大利润的剧也就一二十部,不会特别多,所以大家都集中力量去抢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戏。到了三线台,类似于东三省那几个台或者河南、广西等台,现在都越来越困难,连拿钱出来买剧都很难。电视台已经走过了它最好的十几年。

三联生活周刊:那现在视频网站和电视台的播出剧关系是怎样的?

侯鸿亮:电视台原来很强势,互联网不能和电视台同步播出。电视台如果7点半播,互联网要到晚上12点才能播。互联网渐渐觉得这不公平,我出的钱不比电视台少啊,为什么还要依附电视台,电视台播完后我们才能播?后来就干脆不带电视台玩了,都自己推出网剧。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视频网站争相推出自己的“网剧”有什么看法?

侯鸿亮:我认为“网剧”的拐点应该是在《盗墓笔记》。不管这个戏口碑怎么样,它对整个互联网视频行业来说算是一个拐点。原来视频网站有很多家,现在剩下的已经不多了,这么多年他们都是一直在买视频,但一直赔。花100万元买个片子,可能赔50万元。

《盗墓笔记》播出的时候,爱奇艺就提出来,这个IP够大,他们也有一定的信心,所以有没有可能付费播出。就是必须要是爱奇艺会员才能看到。这个“付费播出”,估计使他们的会员增长了可能有一二百万,具体数字我不是很清楚。

网络付费就是未来一个趋势。既然是付费,就需要好内容。所以互联网现在就想,与其买电视台播出的内容,不如自己做。当然,目前有海量内容还是要靠电视剧和电视台合作的。

三联生活周刊:这种趋势会不会导致今后电视剧的题材和口味都会更互联网化?

侯鸿亮:年轻化就是互联网的需求。但是我一直认为市场需求是一个波形状态。等到电视机前的观众真没东西可看了,传统剧集就又会变得物以稀为贵了。这两年很明显的变化就是题材比较厚重的剧拍得越来越少了。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曾经的作品《闯关东》,算是这种“厚重题材”的剧吗?

侯鸿亮:算。

三联生活周刊:最新推出的《他来了,请闭眼》可以说是“网剧”,它在生产方式上和你们一直以来制作的传统电视剧有什么不同?

侯鸿亮:《他来了,请闭眼》我并没有想拍成网剧。这部小说挺受欢迎的,我就想买一个电影版权,放在那儿慢慢留着做个储备。是搜狐他们找过来,说服我,说这个小说的互联网属性和他们的受众特别吻合,希望我来拍。他们还说,这个东西你拍了以后再做电影也没问题啊。他们是这么一种概念,所以我才去拍。我个人觉得,每一个平台的观众一定会有不同,只有合作一次才能知道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你们公司专有一个部门,平时去关注这些网络小说,看有哪些适合拍成电视剧。这是你们未来的方向吗?

侯鸿亮:不是。其实我们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和传统形式的、有专业能力的编剧保持非常好的关系,像高满堂、刘和平等。他们真的都是我挺景仰的编剧,是能够自己在文字上构建一个世界的人。但是他们产量不是那么高,心里有触动的时候才去写。我们和高满堂从《闯关东》开始,包括《钢铁时代》、《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都是和他合作。《温州两家人》将会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播出。

原来我们影视行业的人都在看小说,现在只有小说已经不能够满足这个行业需求了,大家又把触角延伸到了网络,而且网络小说里也真有好东西。

三联生活周刊:像英美剧里,对于细节的追求有时严苛到有点变态的地步。但是很多国产剧,一眼看上去就能瞥见大量漏洞,史实错误、科学常识错误、道具不对,等等。你觉得国产剧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侯鸿亮:各方面原因吧。聚拢不来人才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拍电视剧,底层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一些不要生活保障的人来参与。比如说,如果在河南一个村里拍戏,整个村子的人就几乎全成了剧组的人。这些人哪知道我喝香槟用什么杯子,喝红酒用什么杯子。

三联生活周刊:但你们《琅琊榜》整体看上去还是一部用心的剧。

侯鸿亮:《琅琊榜》的确会给国产电视剧一种暗示:只要用心去做,在道具、场景甚至礼仪方面都用心,观众会买账的。但业内有很多人把这些东西都忽视了。

三联生活周刊:《琅琊榜》、《伪装者》、《他来了,请闭眼》,这三部剧制作成本大概各是多少?

侯鸿亮:《琅琊榜》的总成本不到1.2亿元,每集的话就是200多万元。《伪装者》差不多每集150万元,《他来了,请闭眼》也差不多。

三联生活周刊:《琅琊榜》第二部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侯鸿亮:做第一部的时候,第二部的剧本已经在写了,海宴目前已经写完了。

(实习记者付婷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阴影梅长苏琅琊榜内地电视剧光明古装剧琅琊榜第二部电视剧中国电视剧侯鸿亮权谋闯关东三联生活周刊孔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