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陈年旧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宜宾  盼盼

省委第一巡视组入驻江南宾馆,还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点。这几天以来,上访的人群不断增加,江南宾馆就炸开锅了,甚至昨天,还有人因上访不成,纠集了一群人在信访接待点的门口唱起了国际歌。这让我想起一件陈年旧事。

10年前,我还在上高中,所学的科目里面,有关于法律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一次放假回家,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爷爷就跑过来问我:“村里私自将山林的树木卖了,犯不犯法?”我答:“山林怎么能卖呢?即使是自留林的树木,自家要用还要经过批准呢。”之后,爷爷就径自走开了。晚上吃饭的时候,爷爷才将情况大概说了一下。他说:“老鹰山上的树,长了几十年百把年了才那么大,比你祖祖(曾祖父)的年纪还大,现在却被村上便宜地卖给姓孙的了,一家就分到千把块钱,不晓得他们中间吃了多少钱,我们几个准备去省上告状。”说完就开始问我,上访要写什么材料啦,等等。然后,他就开始赶工手写材料,作业本的纸张被他一张一张地填满。考虑到他的耳朵听不见,再加上他从未去过成都,家里人都劝他放弃,但他还是没日没夜地赶着材料,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成都。

后来,我回学校了,并不清楚事件的进展,只是过年回家的时候,知道他从成都回来后,村里就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就卖林子的事征求村民的意见,然后每家又多补偿了几千块钱。事情也算告一段落了,可他没有表现得很高兴,似乎这并非他想得到的结果。

过了年后,姓孙的就带着人到山里来砍树了,为了方便运输,还在林里挖了大路。可是砍伐的进度,并不顺利。或许是有人觉得再闹一闹还会多分点钱,于是三天两头都有人阻拦砍树,还有人闹着要上访。这次,在全家的干预下,爷爷并没有参与。可村上觉得肯定是爷爷这个老刁民又在鼓动村民上访,而村民们见爷爷不参与,又觉得是爷爷收了好处,就不管他们的死活。那段时间,爷爷在“里外不是人”的漩涡里,性情变得更加固执了,家里或周围的邻居无一不受波及。

现在,看着那一群排着队的上访者,我仿佛看到10年前的爷爷了。那时的他,60岁左右,第一次去成都。他要走多少弯路,要受多少白眼,才能找到信访局。又是怎样苦口婆心地诉说,才在万千的上访信件中得到眷顾,获得处理者的青睐,才有了后来看似圆满的结果。而当村民手中多了那些补偿款后,没有一句谢谢,很理所当然的样子。甚至后来他的不参与,还让自己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境地。

如今,爷爷70多岁,老年丧偶,只能做个半闲钓叟,在匆匆的日子里慢慢地走着,走着。而只有当你看到那片光秃秃的山崖,当你看到汛期这里泥石流那里发山洪的灾难报道,才会明白那时他的不高兴,简直就是一种无言的心痛。

他想要的上访结果,应该是保住那片比祖辈年代更久远的树林,而非多获得几千块钱的补偿款。可惜,这份心意,我们都懂得太迟。 旧事一件陈年读者来信

上一篇: 大阅兵
下一篇: 另类浪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