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奥会的可能性
作者:付晓英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的云顶滑雪场设施完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滑雪爱好者
两座城市间的“对决”
3月24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5天的冬奥会申办城市评估工作,在实地考察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地区的场馆和听取北京冬奥申委的主题陈述之后,评估团主席亚历山大·茹科夫在3月28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评价:“北京完全有能力举办一次非常成功的2022年冬奥会。”对于北京和张家口来说,国际奥委会的评估考察是一次关键的“大考”,茹科夫的评价反馈听上去也振奋人心,北京离申办成功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事实上,此次冬奥会申办,形势变化出人意料。最初有意申办冬奥会的城市多达8个,达沃斯和慕尼黑也在其内,但因民众反对,这两所城市最终未在截止时间前提交申请。2013年11月15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公布了6个提出申办的城市名单,除了北京,还包括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波兰的克拉科夫、挪威的奥斯陆、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和乌克兰的利沃夫。在众多传统冰雪运动强国中间,北京并无多大竞争优势,然而局面在不久之后开始发生逆转,由于冬奥会的巨额花费和申办城市民众的反对,很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接连选择放弃。斯德哥尔摩、克拉科夫、利沃夫相继宣布退出,使得申办城市减少为3个。2014年7月,国际奥委会确定奥斯陆、北京和阿拉木图为候选城市,然而三个月后,奥斯陆也选择退出,最终的冬奥会角逐者只剩下北京和阿拉木图。
作为最后的对手,双方都在倾尽全力。今年1月份,北京和阿拉木图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申办报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收到报告后认为这是一对“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他说:“阿拉木图是冬季运动的核心区,拥有许多现成的设施,冰雪项目传统历经数十年传承,有举世闻名的雪场和冰场。阿拉木图将会与北京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而国际奥委会委员大杨扬在被问到北京申办的成功率有多高时,也给出了“50对50”的谨慎回答。
相比之下,国内民众的情绪似乎要乐观得多。“很多人认为北京获胜是胸有成竹的,缺乏对阿拉木图的理解与认知,认为阿拉木图对北京构成不了任何威胁,但在7月31日正式投票前,任何细节都不能忽视。”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王奇告诉本刊记者。他分析说:“体育、文化和环保是奥林匹克的三大支柱。中国在竞技体育方面的优势是哈萨克斯坦无法比拟的,但是如果从冰雪运动项目看,哈萨克斯坦的运动基础很好,普及程度高,麦迪奥滑冰场和奇姆布拉克高山滑雪基地作为原苏联国家队的冰雪训练基地世界闻名。而且阿拉木图曾经努力申办过2014年和2018年冬奥会,这次已经是第三次申办,中亚国家对奥林匹克非常渴望,很有可能为哈萨克斯坦带来同情和支持。另外,在环保方面,阿拉木图雪场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和空气质量都胜过北京。国际奥委会一位高官说过,‘申办奥运会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在申办的最后时刻,最重要的是申办城市自己不要犯错误’。论申办,特别是举办奥运会的经验,我们确实可以控制错误的发生,但雾霾却很难控制,要彻底解决环保问题,未来7年时间紧迫。”
3月26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成员考察张家口崇礼县的竞赛和非竞赛场馆
而且,茹科夫在考察完北京所做出的评价实际上似乎并没有大众想象得那么乐观积极。在到达北京前,国际奥委会已于2月中旬完成了对阿拉木图的评估考察,也同样给出了热烈的评价和赞美。茹科夫说:“我们参观了几个非常漂亮的体育场馆,最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是国际滑雪跳台综合场,这里有5个造型和功能各异的场馆,不仅考虑到成年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还适合青少年活动、练习、比赛等,这样功能齐全的场馆在全世界都不多。”茹科夫还认为“这次造访确认了阿拉木图能成功地举办2022年冬奥会”——与北京完全一致的反馈和评价。
哈萨克斯坦有着鲜明的体育战略。在连续三次申办冬奥会的过程中,阿拉木图陆续举办了众多高水平的国际冰雪赛事,既有2003年世界青年冰球锦标赛这样的冬季单项比赛,也有2011年亚洲冬季运动会这样的综合性大型国际比赛,此外,阿拉木图还将举办2017年世界大学生冬奥会,以此节奏来完善冬季项目的竞赛设施,进一步提升办赛条件,锻炼办赛队伍、积累丰富的经验。而阿拉木图的比赛场馆也非常紧凑,规划中的奥运村与雪上赛场相距不过35公里,便于运动员出行,这成为阿拉木图申奥的一大优势,他们对此非常得意,甚至能够精确地指出,“中国的主奥运村距崇礼雪场246公里”。
北京的实力
距离对于北京来说,是问题吗?在奥斯陆宣布退出后几日,京张高铁的审批立项进程开始加快。高铁修建成功后,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路程只需50分钟,246公里的距离不再是问题。而除了高铁之外,还有多条高速公路将不同赛区贯穿起来,三个赛区附近也规划了奥运村,距离比赛场地近,运动员在15分钟以内即可到达赛场。
交通与奥运村建设当然只是申奥规划中的一部分,而北京在申办之初即提出符合《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理念: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赛。因此,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遗产和现有的场馆设施、坚持依靠社会力量进行新建场馆的开发建设和赛后利用、严格控制政府办赛成本也成为这次申奥的亮点。
北京冬奥申委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介绍说:“按照规划,2022年冬奥会一共有25个竞赛和非竞赛场所,其中11个直接使用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北京赛区有5个竞赛场馆,其中4个直接使用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新建的场馆即国家速滑馆,而该馆并不是为了申办冬奥所建,无论申办成功与否都要建,这是作为将来全民健身所用。按照总体规划,国家速滑馆将在国家网球中心附近开建,建成后将向全民开放,推动老百姓冬季运动。”“开幕式在‘鸟巢’,冰壶比赛在水立方,冰球比赛在首都体育馆,花样滑冰在五棵松,雪上项目在延庆和张家口,那里的自然条件很好,天气和降水量有保证,只要把滑雪场和赛道稍微改造一下,比赛场地的问题就解决了。住宿接待能力也无可挑剔,北京的五星级饭店、亚运村、奥运村足够接待各国运动员。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王奇说。
在硬件设施之外,北京也有深厚的软实力,这似乎更为关键。“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在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安保、赛事转播等各方面都非常成熟。另外,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问题,还涉及商业问题,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主办国之间在经济收入上有分成,国际奥委会拿走一部分钱作为奥林匹克团结基金,用来扶持一些贫困国家的奥林匹克运动。因此,奥运会需要良好的市场效应,北京的市场规模大,国际影响力和关注度比阿拉木图要高得多,商业前景好,更有利于奥林匹克事业的开发。”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任海向本刊分析说。
北京的市场开发情况从2008年奥运会即可窥见一斑。王奇说:“国际奥委会的赞助商分四个体系。第一个体系叫TOP赞助商,就是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一般是10家到12家。北京奥运会时,这12家都签满了;第二档是主办国的赞助商,叫合作伙伴,只能在中国宣传,不能在全球宣传,可是2008年我们从第二档赞助商那里得到的收益比TOP赞助商都多。还有第三档赞助商,按理说赞助商的类别是有排他性的,可当时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里光啤酒就有三家。中国企业对奥运营销看得特别重要,所以冬奥会的市场开发也会做得非常好,比赛门票销售、赞助商的市场开发、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互联网版权的销售以及毛绒玩具等奥运特许产品销售,都会成为冬奥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作用也会给予国际奥委会坚定的信心。“中国政治稳定,不管什么情况,我们申办举办冬奥会的政策都不会变;我们的经济稳定,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冬奥会的举办和运作;社会也非常稳定,人民群众支持率非常高。这是我们举办冬奥会的巨大动力,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之一。”北京冬奥申委常务副秘书长吴京汨说。
作为发展“载体”的冬奥会
国际奥委会最终将做出怎样的决定,现在当然不能断言。“关键是看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去年国际奥委会推出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做出了重大的改革,提倡节俭,降低奥运会的成本和规格,目的是让经济实力弱小的国家也能申办奥运会。如果国际奥委会希望通过示范作用,表明奥林匹克改革、小国家也能办奥运,那么有可能会选择阿拉木图,借此引导其他国家重拾信心参与到奥运会中。另外,2018年冬奥会在韩国平昌举行,2010年夏季奥运会在日本东京举行,都在东亚地区,这也可能会影响到国际奥委会的决定,会不会连续三个奥运会都放在相邻的国家里举行。但是,如果从现实的商业角度出发,市场和影响力就是国际奥委会最看重的因素,那么北京肯定是更好的选择。”任海分析说。
北京当然迫切地希望申办成功。一旦成功,北京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不过,与2008年相比,这一次,名声显然不那么重要,冬奥会承载了更实际、更关键的需求。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申办城市应更多思考,举办奥运会对自身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什么影响。“2008年奥运会实现了中国的百年梦想,我们在举办国际大型赛事上已经达到顶点,之后就需要重新思考,再申办奥运会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形象,实惠变得更加重要,奥运会需要与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任海说。
的确,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冬奥会都可以作为重要的载体。在城市发展上,北京可以通过冬奥会重新利用“奥运遗产”,升级基础设施;张家口可以借助冬奥会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北京产生更紧密的联系。而超越单个城市的层面,生态、交通、民生、旅游等诸多领域也延伸开来。张建东说:“京张两地旅游服务、赛事服务,可以带动就业机会,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同时还能加快城市基础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京津冀经济战略如何利用好,已经纳入国家战略发展,整个交通推进力度会更大,生态环境会大变化。我们将建设京津冀旅游带,带动产业协同发展。申办冬奥会也能够促进空气治理,符合广大群众的需要,筹办过程也是提升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重大机遇,可以带动周边、特别是华北地区3亿人的冰雪运动发展,因此也是民生工程。”
而作为民生工程的冬奥会对张家口的意义可能更为明显。北京冬奥申委副秘书长、张家口市市长侯亮说,崇礼县12万人口,近2万人在滑雪产业上就业。在刚刚过去的冬天,到崇礼滑雪的游客大幅增长。如今,张家口人民的收入在河北省增速第一。以申办冬奥会作为契机,“3亿人上冰雪”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奥运经济与体育产业也在蓬勃生长。 张家口奥林匹克奥运会项目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主席2008年北京奥运会滑雪北京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