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冲突:第三次谈判失败后

作者:邹珊

加沙冲突:第三次谈判失败后0( 8月23日,加沙中部城镇代尔巴拉赫的巴勒斯坦居民住房在以军袭击中被毁 )

8月19日,随着3枚从加沙地带发射而来的火箭弹落入以色列境内,巴以双方于前日刚刚同意延长的24小时停火协议提早结束。内塔尼亚胡随即下令恢复空袭,并开始对哈马斯领导人实施“定点清除”。一起宣告流产的,还有在埃及斡旋下持续了8天的长期停火协议谈判。8月11日,巴以双方的间接谈判在开罗展开。其间,虽然双方数度延长停火期限,但由于在开放加沙地带口岸等核心问题上依然互不相让,停火状态最终被打破。

到目前为止,本次巴以冲突已经历了3轮谈判、10个停火协议。评论普遍担忧,此次的战火复燃将使原本已很勉强的和谈基础变得愈发脆弱。而从穆尔西到塞西,从“亲哈马斯”到“反哈马斯”,作为重要调停方的埃及所经历的立场转变则更为谈判增添了几分无力感。“如今的埃及已不再是昔日那个得力调停者。”美国森林湖学院的巴勒斯坦籍中东政治学教授塔哈米(Ghada Talhami)向本刊分析,“它对哈马斯采取敌对立场。当哈马斯渴望以协商来结束以色列和埃及对加沙地带的封锁时,它选择了继续关闭由自己控制的拉法口岸检查站。由于埃及总是在不考虑对巴方让步的情况下对以色列言听计从,它也很难向以方要求什么。”

另一个传统调解者美国却迟迟不愿直接露面。双方矛盾爆发之初,克里正在中国访问,但与历任美国国务卿对待巴以冲突的态度不同,他并未改变行程,而是委托埃及出面干预。在哈马斯拒绝停火后,他在未与埃、以、巴任何一方协商的情况下,同卡塔尔和土耳其制定了一份停火协议,最终被对此举不满的三方拒绝;他也没有出席开罗谈判,而是派去了一个高级助手。自2013年初上任以来,这位被认为继承了基辛格“穿梭外交”之风的国务卿曾一度频繁到访中东,甚至还在外界极不看好的情况下安排了一轮为期9个月的巴以和谈。如今,他的热情去了哪里?

从短期看,“奥巴马和克里持续增长的冷漠情绪,源于他们所主导的巴以和谈的失败。在二人眼中,巴以矛盾现在是无以解决的。”卡内基和平研究院访问学者朱迪斯(John Judis)说。而从长期看,许多曾迫使美国积极干预巴以矛盾的全球与地区因素也已不复存在。“冷战”时期,作为“两大阵营”的对峙筹码,巴以矛盾自然备受美国重视。后来,为了维系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美国也必须妥善解决每一次巴以冲突。但眼下,“阿拉伯之春”后,内政问题缠身的黎巴嫩、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也无暇对美国施以调停之压,并且,眼下以“伊拉克伊斯兰国”(ISIS)为代表的地区恐怖主义威胁与巴以矛盾也并无直接联系。“用外交语言来说,巴以问题,不再是美国的重大利益所在了。”朱迪斯说。

“如今,唯一的有效调停者只剩下了在为哈马斯提供财政援助的卡塔尔。但由于卡塔尔无法对以色列形成影响,这场冲突仍将继续。”塔哈米说。“以色列对于占领加沙地带并无兴趣,因为军用花费过高,而国际支持度却很低。尤其是目前,以、美关系又比较紧张,更不用说,在占领了加沙之后,以方还需要对当地180万巴勒斯坦人负责。”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利特瓦克(Meir Litvak)对本刊说,“哈马斯领导层内对于是否要打下去也存在着分歧,所以,加沙地带将面临一场消耗战,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 失败第三次加沙谈判冲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