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盖蒂文化”
作者:曾焱( 洛杉矶盖蒂中心。全世界收藏最丰富的私人博物馆之一
)
J.保罗·盖蒂
盖蒂中心(The Getty Center)的著名白色建筑群,从405高速公路上远看如天外飞物,旋落在洛杉矶市郊的圣塔莫妮卡山腰。等我们站在这组庞大建筑的观景平台上,在加州阳光下,太平洋海岸线和洛杉矶市景一望无碍,此时就不难感受到,这座博物馆为什么会对所有来到洛杉矶的游客具有巨大吸引力:除环球影城之外,盖蒂中心是到访率最高的地方。
盖蒂中心目前是全世界收藏最丰富的私人博物馆之一,而盖蒂基金会(The Getty Foundation)更被认为富可敌国且运行高效:自1984年以来,这个基金已经为185个国家的艺术机构提供过支持经费,总额近亿美元。
保罗·盖蒂(J.Paul Getty)是这个王国的缔造者。盖蒂家族被记载为苏格兰和爱尔兰后裔,他们的祖先从伦敦德里郡移民来到美国。在石油造就平民为豪门的时代,保罗·盖蒂在23岁就和其父乔治·盖蒂共同进入百万富豪阶层,此后有20年被列为美国首富。他为生意经常来往于欧洲和美国,在朋友的影响下喜欢上了收藏法国家具,由此开启他自己的艺术品收藏。1968年,保罗·盖蒂在马里布(Malibu)海岸边选址建了一座小型美术馆,但并非现在我们看到的白色盖蒂中心,而是盖蒂别墅(The Getty Villa)——一幢罗马式建筑,也修建在一座可以俯瞰太平洋的山头上,但里面展示的主要是保罗·盖蒂早期迷恋的古罗马和古希腊艺术。之后,他又以4000万美元成立了以艺术教育为宗旨的盖蒂基金,正是这一决定,让他和他的博物馆,与同时代的众多收藏家、私人博物馆做了重要区分。盖蒂基金运行顺利,规模越来越大,1983年他们买下了占地742英亩的白兰坞山丘,筹建一座新博物馆,并为盖蒂研究所(The Getty Research Institute)、盖蒂保护研究所(The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等学术机构规划场地。
知名建筑师理查德·梅耶(Richard Meier)设计监制的盖蒂中心最终落成于1997年底,迷人的室外花园则是艺术家罗伯特·伊尔文(Robert Irwin)的作品。新馆融合古典和现代,材质选取意大利古典建筑常用的大理石、花岗岩,明亮的白色和厚重的质感在加州阳光下形成比照,让人联想到海边的雅典古希腊神庙。但这组建筑的形式却非常具有现代感,建筑师以大面积的玻璃材质将自然光引入室内空间,和室外景致呼应而产生穿透性。
( 梵高画作《鸢尾花》
)
盖蒂中心主要收藏和展示中世纪至20世纪的藏品,大约有450件绘画、1000件雕塑以及一些照片、纸上作品和手稿收藏。绘画部分收藏由保罗·盖蒂本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他去世后,盖蒂基金持续购藏补入的部分非常可观,据博物馆提供给我们的资料:盖蒂生前的收藏大约只占到目前馆藏的16%,而现在能够展示给公众的部分,大约是馆藏总数的75%。
建筑群的中央区域集中了1900年以前的古典和近代绘画,导览员带我们按照这条线索大略走了一圈,包括意大利北部的文艺复兴风格、佛兰德地区及意大利的巴洛克风格、17世纪荷兰绘画以及18~19世纪的法国绘画。印象派以及围绕它前后的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也有不少代表作品被收藏在盖蒂中心绘画馆,比如凡·高那张《鸢尾花》。或许是名气太大,见到这幅画时反而没有倾心的感觉,我倒是被同室的塞尚的那一幅《桌边的意大利女孩》所吸引,画中人的姿态、面目都有塞尚在其他肖像画里不曾有过的柔和,构图和色彩也意外地具有古典味道。
( 莫奈画作《散步》
)
西翼属于摄影部,拥有世界上最具价值的摄影收藏之一,盖蒂中心甚至洛杉矶这座城市都因此而成为全球极重要的摄影艺术研究中心。在这座楼里,值得细看的还有800件左右纸上作品收藏:素描、水彩、版画,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弗拉戈纳尔,到凡·高、修拉,形成了一条非常清晰的西方艺术史线索。东翼的法国17、18世纪装饰艺术收藏,则是保罗·盖蒂本人的早期趣味,但无论如何,这个系列也能进入同类收藏的世界级水平。
盖蒂保护研究所
( 盖蒂中心藏品:英国画家特纳画作《现代罗马——凡西诺广场》
)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权威机构之一,盖蒂保护研究所就设在盖蒂中心,它有11个科学实验室,不分国界地赞助世界各国的古迹维护和研究,专家来自17个国家,包括新西兰、比利时、伊拉克、秘鲁、土耳其、法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和捷克。陪同我们参观的馆方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两大研究项目,包括如何减少光线对脆弱艺术品的损害程度,以及出于保护和修复需要而进行的现代绘画材料研究。
虽然没有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盖蒂和中国文物部门的合作却远早于盖蒂中心落成开放。1989年,在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泰勒的介绍下,中国国家文物局和盖蒂保护研究所草签协议,由敦煌研究院和盖蒂保护研究所开始长期合作:双方最初的共同研究领域是环境监测和风沙防治,后来将合作发展到壁画保护、壁画颜色监测、薄顶洞窟加固、《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及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等系列项目。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曾提到过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保护项目,在和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的7年里,专家们从对壁画进行价值评估、准备修复材料直到最后修复成功,从中找到了一套适合中国壁画保护的技术和科学的修复程序。
( 盖蒂中心藏品:伦勃朗画作《大笑的伦勃朗》
)
盖蒂研究所还拥有世界上最高规格的艺术和建筑图书馆之一,藏书多达百万册,并且和博物馆区域一样,图书馆对公众也是开放共享的,成为各国研究者的资料库。除此以外,研究所每年还会邀请12位访问学者,请他们利用盖蒂的艺术资源展开研究课题,并定期主持公共讲座。盖蒂信托(The Getty Trust)公共事务副总裁罗恩·哈特维希(Ron Hartwig)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如果存在一种“盖蒂文化”,那它就是尽己所能,不分国界地推动艺术史研究、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学的发展。
捐赠和购藏
( 提香画作《维纳斯和阿多尼斯》 )
来自其他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家的慷慨捐赠使得盖蒂博物馆(J.Paul Getty Museum)的馆藏品质和数量稳定提升。
作为美国西海岸摄影收藏的学术中心,盖蒂近年尤其获得不少珍贵摄影作品捐赠。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在1984年去世前,曾从自己一生拍摄的2500幅负片中挑拣出75幅作品,洛杉矶收藏家弗农夫妇(Leonard and Marjorie Vernon)从摄影家手中购藏了其中25幅,并表达其以后会将其赠与一家博物馆的意愿。2012年3月,弗农夫妇的后人卡洛尔·弗农(Carol Vernon)将25件杰作完整赠与盖蒂博物馆,与盖蒂之前馆藏的40件亚当斯作品形成了系列。我们在参观西翼馆时,从3月18日持续到6月20日的《焦点:安塞尔·亚当斯》正在展出,馆方介绍这个展览就是对这一最新赠与的致敬,也是对亚当斯去世30周年的纪念。而在之前的2011年8月,美国时尚摄影师赫伯·里兹(Herb Ritts)生前60件代表作品也刚由赫伯·里兹基金会宣布赠与盖蒂。
盖蒂有时还会得到收藏家的匿名捐赠,而捐赠者往往是出于对盖蒂中心作为艺术研究机构的尊敬和支持。在20世纪早期欧洲现代绘画领域,盖蒂中心对比利时画家恩索尔(James Ensor)的作品收藏及研究都占有重要地位:盖蒂收藏了恩索尔的系列代表作品,如镇馆之宝、巨幅油画《1889年基督降临布鲁塞尔》,并拥有艺术家100多封亲笔书信和资料照片。2012年10月,一位收藏家匿名赠与博物馆一批珍贵的18~19世纪版画,其中即包括3件珍贵的恩索尔版画。我们到达盖蒂中心参观时,他们正在举办恩索尔回顾展,新入藏的3件版画和其他100来件作品一起展出,其中有60件借展自安特卫普皇家美术馆,其余都是盖蒂中心、芝加哥艺术学院和洛杉矶郡博物馆等美国本土艺术机构的馆藏。
盖蒂每年在绘画方面也都要确定重要购藏计划。2011年12月,他们的收藏名单中增加了一件法国19世纪著名画家马奈(Edouard Manet)的作品:《布鲁奈夫人肖像》(Portrait of Madame Brunet)。该画和《草地上的午餐》一样,完成于艺术家个人风格形成的10年,专家认为是极其珍贵的马奈早期肖像作品。2013年5月,《大笑的伦勃朗》入藏盖蒂中心,该画作于1628年,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年轻伦勃朗的第三幅自画像,其姿态和表情都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超越了画面本身尺寸的局限。现在,伦勃朗这幅作品已经成为盖蒂的一件代表性馆藏。
但盖蒂博物馆在古代文物方面的购藏却给他们带来过巨大麻烦。上世纪末,盖蒂博物馆购买的一批意大利文物被意大利文物宪兵怀疑为走私出境,在瑞士提供的证据下,盖蒂前馆长马里恩·图尔被认为在了解这批文物非法背景的前提下购买了文物。2005年,意大利以合谋走私和窝藏文物罪对图尔提出指控。与此同时,意大利文化遗产部也在2006年和盖蒂博物馆就其收藏的意大利文物归属权问题展开谈判。双方历经15个月终于达成协议,盖蒂博物馆同意将40件文物交还给意大利,而作为交换条件,意大利政府撤销了对盖蒂博物馆的司法指控。盖蒂信托公共事务副总裁罗恩·哈特维希对关于这一事件的提问并不讳言,他告诉我:“现在的盖蒂可以说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购藏政策。”
(实习记者尤帆对本文也有贡献)
( 罗恩·哈特维希 )
专访盖蒂信托公共事务副总裁罗恩·哈特维希
三联生活周刊:在收藏和展览方面,我们通常提到的盖蒂博物馆和盖蒂中心是什么架构关系?
哈特维希:盖蒂信托是一个国际化的艺术机构,主要通过四个项目来运转:盖蒂博物馆、盖蒂保护研究所、盖蒂研究所以及盖蒂基金会。
盖蒂博物馆实则包括两大部分:盖蒂中心和盖蒂别墅。盖蒂中心保藏并展示了绝大部分的博物馆藏品,包括摄影、绘画、装置、手稿以及从中世纪至今的一些纸上作品。盖蒂别墅则主要收藏古文物并举办与古典艺术相关的展览。盖蒂中心同时也是盖蒂研究所、盖蒂保护研究所和盖蒂基金会的所在地。
三联生活周刊:盖蒂每年接待多少博物馆参观者?你认为参观人数是衡量博物馆好坏的重要标准吗?
哈特维希:去年有近180万人参观了盖蒂中心和盖蒂别墅。参观人数仅仅是衡量好博物馆的标准之一——有分量的藏品、学术性展览以及开展公共项目是同样重要的标准,一如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
三联生活周刊:有时候我们会谈到“博物馆文化”。对于盖蒂来说,是否有一种“盖蒂文化”?
哈特维希:我想,“盖蒂文化”就是尽己所能,推动艺术史研究、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学的发展,有些工作可能是其他机构无法完成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盖蒂面临过资金问题吗?
哈特维希:盖蒂之前已经非常幸运地拥有保罗·盖蒂先生的慷慨捐赠。即便这样,在2008年股市下跌的时候,盖蒂基金也曾减少了25%。在那个时候,我们做了一些必要的预算缩减,不过现在我们已经回复到2008年前的水平。
三联生活周刊:步入数字时代后,你认为盖蒂博物馆的运营需要做出很大改变吗?比如展示艺术品的方式以及信息传播。
哈特维希:盖蒂已经在借助数字技术增加观众对藏品的体验,并吸引他们停留。展览“艺术生活”(Life of Art)是个很好的例子:观众可以下载美术馆里的互动程序,然后在家通过iPad上的APP来进行操作。我们也借助社会化媒体,比如Twitter、Facebook、Pinterest、Tumblr、Instagram及其他类似媒介,用这种方式来吸引世界各个地方的人参与到盖蒂的项目中。
三联生活周刊:在2005年,盖蒂曾因一桩非法文物交易而被意大利政府指控。博物馆的购藏因此受到什么影响?你们是如何解决后遗问题的?
哈特维希:在2007年,盖蒂博物馆已经向希腊和意大利归还了超过40件藏品,现在与两个国家都建立了非常牢固的合作关系。事实上,我们与欧洲同行在资金支持及文物保护领域目前都有积极合作。现在的盖蒂可以说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购藏政策。
(供图 / Getty Center) 文物博物馆盖蒂艺术盖蒂中心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保罗·盖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