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爆发反政府武装叛乱

作者:邹珊

伊拉克爆发反政府武装叛乱0( 6月14日,伊拉克安全部队士兵向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武装发射炮弹 )

6月10日,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被反政府武装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攻陷。武装分子随后从多个方向朝首都巴格达挺进,短短数天就占领了伊北部大部分地区。

成立于去年4月的ISIS是由“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伊拉克伊斯兰国”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救国阵线”联合组成的恐怖组织,受“基地”控制,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而伊总理马利基领导的是什叶派主导政府。12日,该国库尔德人又趁政府军出逃之时占领了觊觎已久的北部石油重镇基尔库克。

危机当前,马利基成了众矢之的。2008年美国撤军开始之时,他曾许诺创建一个包容性政党——在内阁和国民军队中纳入更多的逊尼派成员、平息基尔库克纷争、与逊尼派聚居区共享石油收入等。但日后他并未守信,逊尼派再三被排除在政治进程之外。最终他们拿起了武器为权力开战,并在此过程中与逊尼派圣战组织结成了同盟。

马利基长期失策的表现也影响到了民众的支持度。在4月底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中,他领导的竞选党团“法治国家联盟”虽赢得了最多席位,但评论普遍认为这得益于他的结盟策略,而非支持度。摩苏尔沦陷后,有观察家甚至认为其政治生涯将因此而落幕。“伊拉克的政治处境较之从前已有所改善,但依然处于功能失调的状态中。选举也不能改变现状,各个派别的矛盾没有得到调和,政治系统根本无法发挥功能。政治家关心选举结果,但无视它为国家带来的实际效果。”美国怀特州立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安德森(Liam Anderson)对本刊如是评价。

而值得注意的是,教派分裂的格局虽然始终存在,但以“基地”组织为主导的极端势力的崛起却是伴随着美军撤离而出现的。“马利基的确应为忽视了国家整体性而负责,但国家现状并非他一人责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现代中东历史学系主任齐泽尔(Eyal Zisser)告诉本刊,“这个国家的问题自2003年美国入侵时就已产生。美国人推翻了萨达姆,破坏了其国家机构和负责安保、维稳的国民军队,留下一个烂摊子。美国人强迫民主,但伊拉克民众其实并未准备好去经历变革,结果就是什叶多数派掌控了政府。该国现状,其实是‘基地’影响力在逊尼派中扩张的结果,因为部分逊尼派成员希望借此抵制伊朗的影响力。”

触发更为广泛的地区乱局,是摩苏尔沦陷事件背后隐藏的更大危机。事发不久,伊朗总统鲁哈尼就发表了情绪激动的电视讲话,称伊朗将对这些“极端主义和恐怖分子”施以打击。叙利亚俨然已成了中东地区逊尼派与什叶派穆斯林的代理战场,现在,一直分别活动于伊、叙两国的ISIS又将此战役扩张到了伊拉克境内。同时,摩苏尔是伊拉克北部石油带的首要城市。而ISIS从当地所获的丰富资金和武器补给,不仅将使“基地”在也门和尼日利亚的分支随之受益,还有助于该组织继续进攻伊拉克以及向叙利亚国内的其他方向延伸,深化与巴沙尔及其黎巴嫩真主党盟友的战役。并且,只要ISIS取得进展,就将吸引来更多的兵力,尤其是从海外。目前,涌向中东地区的年轻人数量,与2001年之后前往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人数总和相比,已经多出了4倍。“像埃及一样,如今伊拉克恐怕也需要一个塞西般的维稳强人,否则国家将逐步逼近内战,甚至有分崩离析且影响外溢的危险。”齐泽尔说。 叛乱爆发政府武装伊拉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