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与改革过渡期

作者:邢海洋

对“沪港通”这个变相开放资本市场的重大利好,上海和香港股市均未做出正面反应。5月9日晚间,国务院又发布新“国九条”,从更高层面规划资本市场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但在企业上市注册制落地之前,改革的过渡期,股市注定不尴不尬,难见起色。

新“国九条”涉及股票发行注册制度、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等9条33项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新“国九条”首次提出市值管理概念。所谓市值管理是指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效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这或为股价的上升提供一个长效的刺激机制。按理说,企业管理者追求公司市值最大化,服务于股东利益天经地义,但在国有企业,国有股的代理人服从的往往是上级领导的意志,当官方上级与资本所有者利益不一致的时候,牺牲的多为资本的利益。市值管理如同领导干部的GDP考核,在提拔干部时,股价升值的上市公司管理者获得更多优势,这就绑定了管理者与资本所有者的关系,令二者利益一致。

公司价值之体现,除了涉及企业管理层的经营,还和投资者的认可有关。A股仍是一个弱有效市场,投机理念的盛行、散户在投资者中的超高占比使得上市公司市值变化难以迅速准确地反映其内在价值的变化。故而如同半年前的“国九条”,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的建设,如私募基金的发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及股权激励机制等,提出了整体规划。所谓“治乱还需重典”,“国九条”对违规的高压态度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新“国九条”中就有一条涉及对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实行强制退市。此前,刑法和证券法尽管规定了违规的条款,但违法几乎没有成本。

新“国九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资本市场改革的又一具体深化,三中全会以来以“国九条”形式出现的纲领性文件已经是第二个,A股却低迷如旧,这不由得使人联想到最早的“国九条”,2004年股权分置版的情形。那次,从文件对股权分置改革提出整体意见到大牛市的形成,市场等待了近一年半的时间。新“国九条”的发布不仅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当前的经济改革和盘活经济存量也有着重要影响,这将从根本上影响未来的市场走势。但过渡期的A股走势却难免尴尬:A股所要接轨的成熟市场,都有着充足而廉价的“仙股”,有着不着眼于当前盈利而是以市场前景定价的上市公司,有着股市定盘星般的大蓝筹。A股的市值结构面临着脱胎换骨般的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创业板炒作之所以能持续,只因为投机机构还身处其中。现在,当最终的改革目标越来越清晰,时间临近,投机者也需学习新规则,也无法聚集成一股势力了。

改革迫近,临时性的过渡措施也未免鸡肋,对市场构成新威胁。注册制改革将分三步走:年内推出改革方案,明年年中新《证券法》出台,明年年底注册制正式推出。可在两年的过渡期,渴望借核准通道上市的企业仍蜂拥而来,形成堰塞湖。注册制的精髓在于弱化审核,不再为企业上市人为设定门槛,而是确保拟上市企业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据传,过渡期的发审会已经弱化发审委员的作用,发审会问题基本是围绕初审意见提问,而初审意见已经提前让发行人准备。问题是,发行节奏却是监管层掌握,并数度推迟。那些幸运过会的IPO企业因此获得了更少的监管,更多的特权。 国九条股票投资市值管理新国九条资本市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