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七年裂痕愈合

作者:邹珊

巴勒斯坦:七年裂痕愈合0( 4月23日,加沙城的民众在欢庆哈马斯与法塔赫达成和解协议 )

4月23日,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宣布达成和解协议,以结束长达7年的内部斗争。双方同意在5周内组建联合政府,并在之后的6个月内举行全国大选。

两派之间的“冷战”开始于2007年。由于哈马斯领导的准军事力量经常与法塔赫领导的安全部队发生冲突,两派别间矛盾再次升级。同年6月,哈马斯通过武力从法塔赫手中夺取了加沙地带的控制权。之后,双方各自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建立独立的行政机构和安全部队,巴勒斯坦陷入分裂。

在经过了4年的敌对后,经埃及调解,法塔赫与哈马斯于2011年在开罗签订和平协议。但由于在组建内阁以及释放政治犯问题上存在分歧,协议被搁置。2012年,双方在卡塔尔签署了《多哈宣言》,就组建联合过渡政府一事达成一致。但之后分裂状态并未改善。2013年,他们再次达成协议,同意3个月内组建联合政府。但最终不了了之。

美国森林湖学院的巴勒斯坦籍中东政治学教授塔哈米(Ghada Talhami)告诉本刊:“当年,已经共建政府的哈马斯为何选择从中脱离?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双方的观念差异。哈马斯坚持伊斯兰议程,而法塔赫反对;哈马斯不愿放弃加沙地带,法塔赫也不愿与其政治对手分享约旦河西岸。”而这也是许多观察家的担忧所在。他们认为,这些差异不仅导致和解之路一波三折,还将使此次合作再度不欢而散。

“双方最大的矛盾其实还是在于对待以色列的看法。”塔哈米说,“与承认以色列的法塔赫不同,哈马斯未曾承认过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并且依然拒绝承认。就像大部分巴勒斯坦人一样,该组织认为,以色列从未履行过在协议中许下的任何诺言,比如停止在定居点建造房屋、停止吞并东耶路撒冷、提出解决巴方难民的解决方案等。换言之,《奥斯陆协议》才是两个派别直接合作的障碍。”

“可从现在的巴以和谈进程来看,《奥斯陆协议》基本已变成一纸空文。”塔哈米进而说,“这场由克里斡旋的和谈似乎并不能为巴勒斯坦民众挽回任何事情,而给巴勒斯坦造成脆弱现状的内部对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照顾以色列的情绪。如今,面对以色列人在谈判桌上摆出的强硬姿态,曾经妨碍双方团结的障碍几乎已失去意义。那么,为何还要继续牺牲巴勒斯坦民众自己的和平呢?”

由此,这场由巴方政坛内部自行发起的和解看起来前景乐观。“与大多数媒体的定性不同,这份协议并没有要求巴勒斯坦建构一个由法塔赫与哈马斯成员共同参与的政府。这是2007年那个短命政府的组建蓝图,但此次的新‘全民共识政府’希望其成员不带有任何政治派系色彩,这个微妙却重要的区别是为了避免当年剧情重演而精心设计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萨班”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埃尔金迪(Khaled Elgindy)向本刊分析说。

然而,这一消息却给举步维艰的巴以和谈增添了障碍。内塔尼亚胡政府闻讯后立即宣布取消原定于当晚进行的谈判,要求巴方“在和平与哈马斯之间二选一”。克里希望双方于本月29日签订框架性协议,现在看来很不现实。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辛苦斡旋的美国必将功亏一篑。“由自身问题造成的社会分裂是巴勒斯坦一个巨大的耻辱。结束分裂等于为其运动史上最黑暗的一章画上了句号。无论在何种语境下,这都是受欢迎的发展。” 巴勒斯坦七年裂痕愈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