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一抹底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近日参加了湖北省的公务员考试,15个考点都设在武汉,8万多考生,因为在网上预订了房间,所以不那么急切,只是和朋友提前一天去了考点,探寻公交路线、吃饭的地儿。我的考点在武汉东湖学院,离市区比较远,一走进校园就有人凑上来问:“你需要住宿吗?我这儿还有房间。”我问了价格,几乎都是一口价“300元”,来之前我在网上有过打听,这边房价平时也就100元左右。想着这是些不正规的小旅馆,就去学校的接待中心看了看,发现挂在上面的价格牌显示单间已涨到338元。

还有打车费,平时坐公交车到武昌火车站也就2元、3元,由于人多、公交有限,考完试一出校门口,就见至少50辆昌河车,车主拿着站牌见人就吆喝:“去武昌火车站,80元,坐上就走。”旁边有个本地考生不禁骂起来:“这不是赤裸裸的打劫啊,平时也就10元。”想着不急,等到人尽散去,我才坐上路过的一辆旅游大巴,5元坐到火车站。

相比这次湖北省考之行,我记忆深刻的是去年的安徽六安之行,也是因为公考。当时下了火车已是凌晨两点,可是“的士”司机却依旧打表。在车上司机主动和我们聊天,介绍六安的风景、小吃,并带我们去了考点,去了考点之后带我们离考点最近的酒店,到达宾馆时基本上已满,只剩下两个房间,价格都是120元。考完试后,夜里和朋友顺道在六安市逛了逛,朋友想吃米饭,就问路人附近有没有特色小吃,没想到,路人不仅说了地名儿,还说了几家的特色,让我们自己选择。这样逗留了两天,临走时和朋友说,我竟然有点儿恋上这个小城。

作为一个外地人,初到一座城市很容易被路边的环境所吸引,而有了一天的相识之后,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曾接触过的那些人。比如出租车司机、路人甲、路人乙等,就是这个城市鲜活的“名片”,朴素也好、奸诈也罢,从中可以窥见经久积淀后的城市文明,因为他们就是这个城市最真实的底色,无法伪装。

(文 / 周显宝) 底色一抹城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