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展开“制裁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美俄展开“制裁战”0

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地位公投,96.77%的参投选民赞成加入俄罗斯联邦。17日,奥巴马下令对7名俄国和4名乌克兰官员实施签证禁令与资产冻结。3月20日,美国再次将16名俄方官员、4名富商和一家银行列入制裁名单,并准备对包括能源行业在内的俄国关键经济领域进行制裁。俄罗斯迅速回应,把6名美国议员和3白宫官员列入制裁名单。

据美政府官员称,奥巴马将对俄实施“冷战”以来最广泛的制裁。“选择经济制裁和签证禁令作为对乌克兰局势的回应,美方出于两层考量。首先,美国很难制定出一个现实且有效的对俄军事打击计划。更重要的是,以伊朗为证,美国近年来实施的全面经济制裁政策成效显著。”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跨国威胁办公室前主任沃罗斯基(Lee S. Wolosky)告诉本刊。

然而,虽然美国打算对俄进行“更具摧毁性的经济行动”,欧盟也采取了渐进措施制裁俄国,但其效果令人生疑。理论上,由于俄国的能源出口在年出口总量中占70%,对其能源业制裁应当非常见效,但是,“无论欧盟和美国是否力争做到这一点,向俄国施加制裁措施都并非他们所愿。在这个经济互相依赖的国际环境中,制裁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德国外交智库“SSC 欧洲”的CEO舍费尔(Sebastian Sch?ffer)告诉本刊。他还分析:“俄国经济高度依赖面向西欧的石油出口,而西欧同样依赖来自俄方的能源进口。若西欧国家找到用于替代的油气进口资源,并停止从俄进口,制裁方可见效。”但事实却是,12个欧洲国家超过一半的能源进口依靠俄国,资源替代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

这突显了奥巴马制裁计划的一大不利因素:缺乏国际支持。当年,在国际社会齐心协力下,对伊朗的能源制裁是缓步推进的,其他石油生产国有足够的时间去增加产量,使依赖伊朗进口的国家有时间抽身。而现在,“制裁目标国很容易转去别处寻找生机。目前,欧洲是否同意对俄实施严厉制裁还有待观察,虽然该地区对普京的谴责是一致的”。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副总裁林德赛(James M. Lindsay)分析说。

而银行业制裁也很难对俄形成同等冲击。当年,美国对伊朗中央银行的管制,以及对继续与伊商贸往来的非美国金融机构的辅助性制裁,迫使国际性金融组织在伊朗的银行与美国之间做出抉择。结果,伊朗与国际社会的所有正常经济运作都被封锁了。但是,“伊朗式的银行业制裁是一个‘核选项’,若成功实施,将给普通俄国民众带来不幸,正如它曾摧毁了伊朗人的经济生活一样。而在金融战争的新时代,美国还是应维护其‘避免对平民造成不必要伤害’的长期原则”。沃罗斯基说。

面对美方制裁,俄国也做出了“惩罚性回应”:将9名美国政界要人列入制裁名单,这反映了俄国与伊朗的另一不同之处——具有反制裁能力。“当目标国无力还击时,制裁是最有效的。但俄国有能力对美国及其盟友施以报复。”林德赛说。

此外,“时间也是问题。俄国拥有大量财政后备,在短期内抵挡来自国际社会的经济高压不成问题。当年,联合国安理会于2006年第一次对伊朗施加制裁,直到7年后,德黑兰才开始认真地讨价还价。在莫斯科感受到制裁效力前,至少还有数月的时间。若要快速解决克里米亚问题,这种方式不够现实”。林德赛说。

(文 / 记者      邹珊) 美俄制裁俄罗斯时政外交伊朗石油伊朗经济展开制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