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加拉帕戈斯

作者:袁越

独一无二的加拉帕戈斯0( 游客在参观伊莎贝拉岛的奇科火山 )

大家还记得最近一次看到野生动物是在什么地方吗?如果不算动物园这种特殊环境,你是如何观赏野生动物的?答案肯定不是用望远镜就是通过照相机的长焦镜头,因为野生动物都怕人,不会允许你接近它们。

地球上只有两个地方的野生动物是不怕人的。一个是南极,另一个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

南极很容易理解。这块大陆直到100多年前才有人类光顾,近年来虽然游客越来越多,但大家都比较守规矩,不会去惊动动物们。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关于南极的纪录片里看到主持人站在一群企鹅中间背解说词,或者摄影师们扛着摄像机站在距离海狮1米远的地方拍它们的脸。

相比之下,北极的情况就不同了。这里虽然也很冷,但因为靠近人类居住的大陆,而且历史上一直有爱斯基摩人出没其间,导致北极的动物进化出了怕人的本能,只有北极熊是例外。北极熊因为自身力量强大,以前是不怎么怕人的。所以当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冰盖面积越来越小时,饥饿的北极熊便频繁光顾人类聚居地,发生了好几起伤人事件,以至于加拿大北方城市丘吉尔市(Churchill)不久前宣布成立一支巡逻队,用步枪和直升机吓唬敢于进城的北极熊,试图培养它们对人类的恐惧心理。这座城市一直以“北极熊之都”自居,以前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组织游客近距离观赏北极熊,可如今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不得不自砸饭碗,由此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么大。

除了两极地区外,地球上绝大部分陆地都适合人类居住,因此早就被我们的祖先们光顾过了。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凡是被人类光顾过的地方都有大量的野生动物惨遭灭绝,侥幸活下来的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变成了人类的工具,另一类则学会了如何躲避人类袭击,并把这一习惯固化在了自己的基因组中。

独一无二的加拉帕戈斯1( 几名游客正乘船前往巴托洛米岛游览 )

于是,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全都被我们的祖先们搞得面目全非,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岛屿也都不能幸免。其中,太平洋因为面积最大,是最晚被人类侵占的海洋。大约在1000年前,发源于东南亚的波利尼西亚人依靠自身出色的航海技术,以海岛为跳板,自西向东逐渐扩散,最北到达了夏威夷群岛,最南到达了新西兰岛,最东则到达了复活节岛,以这三个地方为顶点可以画出一个几乎涵盖整个太平洋的巨大的三角形,史称波利尼西亚三角。从某种意义上说,波利尼西亚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波利尼西亚人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殖民者。

因为风向和洋流的关系,波利尼西亚人漏掉了太平洋的东北角。幸运的是,美洲大陆的原住民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发展出优秀的航海技术,只占领了几个近海小岛,稍远一点的地方就无力光顾了,因此他们同样漏掉了这片海域。

独一无二的加拉帕戈斯2( 加拉帕戈斯群岛示意图 )

加拉帕戈斯群岛正好落在了这块空白海域的范围内,距离最近的厄瓜多尔有1000公里远。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岛上的野生动植物侥幸躲过了人类的侵袭,没有进化出对人的恐惧之心。再加上这里缺乏大型捕食者,绝大部分动物都没有天敌,所以对周围环境的警惕性非常低,有幸来到此地的游客一定会对这一点印象深刻。

这个特点为3D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优势。英国著名野生动物纪录片制作人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士曾在去年访问北京时谈到,3D模式只有在摄像机距离被摄物很近时才有效果,他刚接手拍摄3D纪录片时苦于无法近距离拍摄野生动物,只能去拍化石或者植物。他拍摄的第一部真正的3D野生动物纪录片就是关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岛上那些不怕人的动物可以让摄影机在距离很近的地方拍摄,呈现出迷人的立体效果。

独一无二的加拉帕戈斯3( 英国海军部的勘探船“贝格尔号” )

不过,加拉帕戈斯群岛除了能为游客和纪录片工作者提供一个看动物的好地方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用途。因为没有人类光顾,这里依然保留着人类出现之前的样子。地球上像这样的地方非常少,它们能够让人类暂时忘记那些司空见惯的场景,感受一下纯粹的大自然应该是什么样的。正是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达尔文突然开了窍,琢磨出了自然选择理论。

提起大自然,很多人都会认为只要有一片看不到房屋的森林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它让我们的祖先们误以为自然界一直就是这个样子的。正是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古时候的人们相信这个世界是由万能的造物主创造出来的,而且所有的物种一旦被上帝造出来就不再变化了。

独一无二的加拉帕戈斯4( 达尔文 )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让欧洲人第一次看到了欧亚大陆之外的世界,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到处都是《圣经》里从未记载过的奇异物种,种类多到根本数不清。于是有人开始怀疑上帝他老人家究竟为什么会造出如此多样的物种,以及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一壮举。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化论出现了。

早期的进化论和《圣经》是不冲突的,研究者们并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而是相信上帝造出了一批基础物种,并为它们设定了一个规则,之后就撒手不管了,这些基础物种按照上帝设定的规则不断变化,逐渐衍生出新物种。换句话说,这些研究者其实都是正宗的基督徒,他们相信要想了解上帝的意图,既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达到目的,也可以通过探究上帝的发明——世间万物——来做到。于是,对宗教的热情便很自然转变为探索大自然的热情,博物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独一无二的加拉帕戈斯5( 英国著名野生动物纪录片制作人大卫·爱登堡 )

达尔文就是当年欧洲涌现出来的千百万业余博物学爱好者中的一员。他小时候酷爱收集甲壳虫,对制作植物标本也很感兴趣。但是英国这片土地已经被人类耕作了几千年,进化论留下的证据被祖先们重写了好几遍,字迹已然模糊不清,达尔文再怎么聪明,也绝对不可能看出这里面的奥秘。幸亏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很富有的医生,他出钱送达尔文登上了英国海军部的勘探船“贝格尔号”(HMS Beagle),奔赴南美洲做地理考察。加拉帕戈斯群岛是这次旅行当中很重要的一站,达尔文就是在这里灵感突现,参悟了隐藏很深的自然规律,最终写出了那本划时代的著作——《物种起源》。

回想起来,这次旅行发生了太多巧合的事情,缺了其中任何一样都有可能让达尔文功亏一篑,仿佛世间真有一个万能的上帝,特意为达尔文安排了这次旅行,并专门为他建造了加拉帕戈斯群岛,以此来启迪达尔文,向世人揭示自己的设计蓝图。

比如,达尔文首先考察了南美洲,然后才登上了加拉帕戈斯群岛。如果这个顺序反过来,他就不会意识到岛上那些看似新奇的生物并不是产自这里,而是全都来自南美大陆,然后逐渐进化成现在这个样子。

再比如,加拉帕戈斯群岛距离南美大陆最近的直线距离约为1000公里,这个距离足够近,能够让鬣蜥和乌龟等体型较大的爬行类动物搭乘树干或者浮草,漂洋过海来到岛上。这个距离又足够远,使得只有少数动物能够成行,让达尔文能够集中注意力,不至于被琳琅满目的野生动物弄花了眼。

如果加拉帕戈斯只是一个单独的岛,或者所有岛屿的自然条件都差不多,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有趣的变化。但加拉帕戈斯群岛一共有16个大岛,它们的年龄不同,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相差极大,足以让岛上的生物进化出肉眼可见的不同性状。

这16个大岛彼此之间的距离足够近,可以让动物们偶尔串串门,因此只要有一只动物从南美大陆成功到达其中一个岛,它的后代就可以逐渐遍布整个群岛。这16个岛之间的距离却又足够远,使得各个岛上的动物相互串门的难度很大,为生殖隔离创造了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生殖隔离,新物种也是不可能诞生的。

加拉帕戈斯群岛地处赤道附近,在两股太平洋信风的作用下,这里降雨量很小,淡水资源匮乏,自然条件相当恶劣,这一点促成了达尔文抛弃旧有观念,想出了自然选择这个绝妙的理论。比起当时最流行的“用进废退”学说,自然选择理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承认大自然的残酷性,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和其他物种竞争有限的自然资源,稍有闪失就要被淘汰。其实物种之间的生存竞争在哪里都有,但是基督徒们因为信仰的缘故,不愿承认仁慈的上帝会允许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存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用自己严酷的环境将这一事实放大到极限,终于让达尔文看清了大自然的本质。

达尔文是在1835年9月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当时这里已经有人定居了。正是这些先期上岛的人通过自己常年的观察,总结出了很多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告诉了达尔文,才让他仅仅在这里待了5周就想出了自然选择理论。否则的话,即使他再聪明也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收集到足够多的证据,并得出那个革命性的结论。

总之,生物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很难通过实验来验证,只能依靠对现有物种的观察和推理来找出其中的规律。人类活动掩盖了生物进化的证据,蒙蔽了达尔文之前的所有人,直到加拉帕戈斯群岛把进化过程当中变化速度最快的那一刻固定下来,原封不动地呈现给达尔文,人类这才擦亮了双眼,看清了大自然的本质。

上一篇: 洛须寻雪豹记
下一篇: 沿着达尔文的足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