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她的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母亲和她的狗0

小时候,家里养过鸡,养过猪,也养过牛,但从来没有养过狗。

好像是忽然之间,我们都长大了。家里盖起了院子,却是一个空空的院落,只有母亲一个人守着。父亲常年在外干活,有时要半个多月才能回来一趟。像住旅馆一样住上一夜,第二天就又走了。我们这些儿女更不必说,要半年到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剩下的漫长时间,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偌大的院子里进进出出,形影相吊。

村子里的人也少了起来,年轻人几乎全都迁到了县城,原本就很小的村子,只剩下几个老头老太,像挪不动的老树。草木倒是茂盛,一些院落大门紧锁,水泥地的缝隙冒着青草,房顶也有青草招摇。淡紫色的泡桐花满满地开了,落了一地一院,也没有人去扫。村子里寂寞得发慌。幸好有人家里养起了鹅,“嘎嘎嘎”地叫着,但是愈发地寂寞了。

这时竟然来了小偷,是两个在各个村子流窜作案的年轻人。母亲出门时遇见他们,他们佯装问路,待母亲一走,就翻进了院子。

母亲回来时,发现院门虚掩着,以为是自己忘记关了,想想又觉得不是,到屋里一看,一片狼藉。地上到处散落着我们寄回家去的照片,箱子里的旧衣服也全被翻了出来,扔在地下。

母亲报了案。乡村派出所的人很快来了,查看一番,问母亲有没有贵重的东西失窃。母亲想了想,她最贵重的家当就是我送她的一只镯子,银的,还好好地待在箱子的角落里。此外还有500元的现金,装在一只布包里,随意搁在面缸上,也还在里面。

纵然并没有遗失什么,母亲还是受了很大的刺激。她觉得这个被陌生人翻拣过的地方,好像已经不是她的家了。她的安全感彻底被破坏了。晚上,好心的邻居来陪她过了一夜,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是在网上被人告知这件事的。出了这样的事,母亲竟也不会想着要告诉我们。大概是村里也是在外地的孩子那天刚好打电话回去,说起了我家失窃的事,然后她在网上告诉了我。

我即刻打电话回去,后来那几天每天都会打一次。那时已经快冬天了,在珠海的小妹建议母亲去珠海过冬,母亲很激动,说她哪里也不去,在家看着门就被偷了,要是离开还不知道怎样。这让我想起我的外婆来。外婆年老的时候,儿女也都不在身边,但她不愿意去儿女家里,只一个人守着她小小的院落,种地摘果,寂寞淡然。没想到母亲也这么快就到了这个年纪。年轻时雄心壮志,以为可以四海为家,而到老的时候,她只想守着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于是我就建议母亲,那你就养一只狗吧。看看谁家有狗娃,去抱回来一只。

我几次催促,母亲终于去抱了一只小狗娃回来,并特地在院子里给它垒了一个狗窝。开始时,她并不十分待见它,嫌它脏,不让它到屋里去。有一次小狗悄悄地溜到厨房,还在地上拉了一堆屎,母亲气坏了,拎着小狗的耳朵,把它提到那堆屎跟前,大声训斥它,以后不许再来厨房。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只狗的关心有点热情过度。每次打电话,都会询问几句。等我终于能回老家,见到这只小狗时,它已经长大了。也许是母亲对它过于严厉了,这只小狗的性格有点唯唯诺诺,总是一副灰溜溜的样子。即使有陌生的邻居上门,它也一声不吭,佯装看不见。真不敢想象哪天有贼上门,它会奋起护家。它也不像通常的狗那样与人亲近,会主动过来蹭蹭舔舔,而总是一副想亲近而又害怕的样子。

我问母亲,它叫什么名字,母亲说,没有名儿,就叫小狗。一边说一边把剩饭倒进一个盆里,小狗立刻抖擞精神摇着尾巴过去了。没有什么好吃的。母亲吃玉米粥它也吃玉米粥,母亲吃面条它也吃面条。它吃的是母亲的剩饭,因为母亲吃素,它也只好跟着吃素了。我有一次扔了鸡翅给它,它闻一闻,也好像兴趣不大的样子。

我和母亲要去县城,把小狗关在院子里,母亲给它放好了食物,却忘了添水。一去三四日,偏偏那几天又天气干燥,母亲念叨了好几次:小狗这几天肯定渴坏了!等我们回去,一打开院门,一道灰影“嗖”地一下蹿了出去。母亲说,这是跑出去拉屎了。母亲不允许小狗拉在院子里。再看食盆里,还剩下一坨干成硬块的粥,水是一滴也没有的。

当夜幕四合,华灯初上,我在我的城市,穿过熙攘人群,回我现在的家,会常常想起我的母亲;此时,夜晚也降临在那个小小的村子上方,笼罩着母亲的院子。有一盏灯亮着,那里有母亲和她的狗,一起度过漫漫长夜。 狗母亲

上一篇: 好消息·坏消息(762)
下一篇: 天下(76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