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AI教授创业记
作者: 董硕初见尤洋,是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潞晨科技总部。前一天,他刚从外地赶回北京,两天后又要飞去国外,行程十分繁忙。不似大多数西装革履的科技精英,采访当天,尤洋穿了一件宽松的条纹毛衣,鼻子上架副眼镜,鼻子下有些许胡茬,是个典型的理工男。
近日,尤洋领衔的潞晨科技已完成A++轮融资,金额高达数亿元,投资方包括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石溪资本等。这已经是潞晨科技成立3年来的第五次融资。
致力于解放AI生产力
对尤洋来说,首次创业并获得融资的机会是突然降临的。彼时,他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教授。
博士毕业后,他收到包括美国常春藤大学在内的多个入职邀请。思虑再三,他选择去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当时,他们直接给我8个博士生的名额,还让我组建自己独立的实验室,这意味着我有充足的资源去开展科研项目。”尤洋对记者说,其实薪水是次要的,他更在意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除此之外,尤洋还获得了一个特别的称号——校长青年教授,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2021年,尤洋参加了“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精英榜”的评选,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是评委之一。“李开复老师看到我的简历后,觉得我做的AI大模型很有前景,就让他的团队联系我,问我敢不敢去创业。”在尤洋看来,创业是真正把技术落地、产生价值的最好方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很快便达成共识。
“我当时太紧张了,一直答非所问,表现堪称灾难。”回忆起初见李开复时的情景,尤洋至今记忆犹新。“不过李开复老师对人的判断应该是多维度的,没有因为我表现不好就放弃我。”很快,在创新工场、真格基金等投资公司的支持下,潞晨科技应运而生。
尤洋将潞晨科技的总部设在北京,每个月都要在北京和新加坡之间多次往返,一边给学生上课,一边操持公司,忙得不可开交。或许是因为每天的事情太多,尤洋非常注重工作效率。“他经常在群里强调,让我们不要浪费技术人员的时间,对自己也是这么要求的。”尤洋的同事对记者说。如果工作做得不好,他也会直接当面指出来,丝毫不留情面。
然而,工作以外的尤洋却是个极其随性的人,在北京甚至都没有独立的办公室,一直在会议室办公。他也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他交代别人做事都会说谢谢,没见过哪家领导天天把谢谢挂嘴边。”尤洋的同事说。
创立初期,潞晨科技主要面向企业客户。“我们的客户中有石油公司,他们要挖油就得先打井,但是打井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我们的工作就是收集各类数据,利用我们的AI大模型进行预测,提高打井出油的概率。”尤洋解释道。
近来,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视频生成大模型上。几周前,潞晨科技最新升级迭代的产品Video Ocean全新发布,用户能够轻松地根据文本、图片生成多样化的视频内容,还可以自定义角色并生成个性化视频。
“现在电影里的很多画面,例如大海里的军舰、炮火,还是需要技术人员使用各种工具去拼凑、剪辑。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我们希望能将AI技术用在大银幕上,提高他们的效率。”面对未来,尤洋信心满满。
“喜欢探索的感觉”
“我从小就喜欢探索,喜欢做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尤洋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1991年,尤洋出生在河南,从小按部就班地长大,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2008年,移动互联网在中国迅速普及,手机、电脑等新兴科技产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同年,尤洋参加高考,报考了当时十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我当时理解的计算机就是把数学思维进行程序化、逻辑化的工具,我对这方面很感兴趣,也很擅长”。
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后,尤洋如愿对计算机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他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并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攻读硕士学位。
读研期间,他经常到全国各地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进行项目实践。“当时中国有‘天河一号’‘天河二号’,我们就用这些超级计算机去做一些天体模拟,其实就像现在的AI预测。”尤洋回忆道。
2013年前后,中国在科技领域发展迅速。然而,从整体来看,国内在尖端技术方面跟西方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于是,2015年硕士毕业后,尤洋远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当时美国在技术上确实更先进,我更喜欢探索的感觉。”尤洋对记者坦言。
博士阶段,尤洋最大的收获就是专业技术的提升。2018年,他在论文中提出的LARS优化器刷新了世界纪录。一年后,他提出的另一种优化器LAMB又一次刷新了世界纪录。
BERT模型是由谷歌公司开发的,最早被用在翻译软件上,能够帮助翻译软件更好地识别文本的意思。“它刚做出来的时候参数非常大,每次训练都需要整整三天。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想办法做出来LAMB优化器,将训练时间缩短到了76分钟。”讲起自己的成果,尤洋充满了自豪。
迄今为止,LAMB优化器依然占据该领域的主导地位,并被广泛用于谷歌、微软、英特尔、英伟达等科技巨头。

中国具有更大“动能”
在美国读博期间,尤洋曾在谷歌兼职。在他看来,谷歌极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的员工福利非常好,各种东西都免费,办公环境也是比较轻松的,甚至可以带宠物来上班。”这种多元化的工作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为它效力。
回国创立潞晨后,尤洋也在努力复刻这一模式。“员工可以上午11点来上班,只要完成工作就行。”他对记者说,“我希望他们有自主的积极性,而不是单纯地坐在座位上。”
除了轻松的氛围,尤洋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美国人的焦虑。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影响力的增强,西方社会对华人群体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也开始有所防范。“谷歌有非常多的华人工程师,但是能进入管理层的少之又少,他们对中国人是非常防范的。”提起“华人壁垒”,尤洋显出一丝无奈。
不过,在尤洋看来,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厉害之处。“中国文化自成体系,西方根本撼动不了。如果他们要同化中国,可能自己被同化的概率更高一些。”在旧金山、纽约等城市,唐人街往往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这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的实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在人工智能、软件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美国可能‘势能’大一点,但是中国具有更大的‘动能’,我们的潜力肯定是更大的。”尤洋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要主动地学习西方的一些前沿技术,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快。”
编辑 尹洁/美编 徐雪梅/编审 张建魁
【人物简介】
尤洋:潞晨科技董事长兼总裁,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青年教授。1991年出生于河南,2012年保研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202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2021年创立潞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