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谁过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琳琳)
“六一”节快到了,作为一个公立幼儿园中班小朋友的家长,我不仅没有跟孩子一起迎接节日的快乐,反倒更担心起来。因为每年的这个日子,幼儿园所属上级单位的领导,都要去幼儿园视察,孩子们还要在这天必办的联欢会上盛装演出,借以做教学成果展示。
近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不仅要听从老师的安排,统一购买节日演出服装,还要在买回来之后,按要求修改——把上衣改窄,并且要把裙子在改成短裤的基础上再改短。裁缝铺统统推辞,说这样的工作比做一件新衣服都麻烦,给多少钱都不愿意干。于是,某天吃过晚饭后,我亲自动手,一直弄到夜里12点半,尽管针脚歪斜,甚至还多出了几道人为的褶皱,但终归是完成了任务。不过,所有的这些,比起我对孩子的担心来都不算什么。为了在联欢会上更好地展示出老师的成绩乃至整个幼儿园的成果,孩子们从一个多月之前就开始强化训练某一个舞蹈,反复地练,越临近节日练的强度越大,连午休的时间都被占用,每天放学回来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疲惫得让人心疼。与此同时,她们班孩子的生病率速度上升,水痘、肺炎、喉炎……
“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国际性的节日,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为了更好地关注儿童的未来,改善儿童的生活。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从来没过过什么儿童节,所以特别想让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儿童节都过得快乐难忘。上幼儿园以前过了三个儿童节,除出生那年太小没法过节外,其余两次都是去游乐园,看她疯玩。但上了幼儿园以后,从托班到小班再到中班,每逢这个节日,便是排练排练再排练。
其实就这么大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节日是没有太多概念的,如果我们硬要灌输给他们“这是属于你们自己的节日”的话,那就应该让他们有过节的感觉。我对过节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一个“快乐且难忘”的日子。幼儿园的上述做法,我并不觉得对孩子们来说有多快乐。我们的教育,揉入了太多功利的目的。每逢教学评价、工作汇报,所摆出的都是在某某节日搞了怎样盛大的活动,获得了怎样的好评,在不同级别比赛上,靠什么节目拿到了怎样的名次。这些能代表什么呢?有多少活动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他们真正有所收获呢?又有什么是比孩子快乐成长更重要的呢?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即便是拿到某比赛的一等奖,我觉得都不如组织孩子们看一场轻松且带有点教育意义的儿童剧更有益。
当然,我并不反对正常的艺术教学与训练。央视有个少儿栏目,我女儿很喜欢看,就是让报名的孩子到台上去表演,哪怕是演砸了,都会得到大家善意的笑声和鼓励的掌声,这种状态下的孩子,是自信而快乐的。 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