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极端
作者:李晶晶(文 / 李晶晶)
( 北宋 青白釉透雕香薰 )
美国知名古董商蓝理捷(James J.Lally)向我介绍宋瓷收藏家——罗纳德·朗斯朵夫(Ronald W.Longsdorf)先生。他问我是否有兴趣与这位收藏家做一次深入访谈。罗纳德·朗斯朵夫这个名字并不陌生,2008年佳士得秋拍曾推出“大雅珍宝”专场拍卖,里面25件晚清“大雅斋”瓷器及同时期的绘画、服饰等皆为他的私人收藏,这是几十年来首个有关“大雅斋”主题的专场拍卖,在当时我曾做过相关的采访报道。而这次推出的主题是“宋瓷”,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希望探知他的想法,为什么会对审美截然迥异的两类瓷器产生了收藏兴趣?
我对朗斯朵夫的访问从瓷器说起。“中国瓷器的收藏可以说是我的初恋。”朗斯朵夫饱含热情地回忆,“30年前我购入第一件大雅斋瓷器,这是一个粉彩黄地花鸟图花瓶,上面写有‘大雅斋’三个字,这是我第一件正式的收藏品。”朗斯朵夫说,这件瓷器是他从一个顶级古董商那里买来的,实际上它是民国晚期仿制的。朗斯朵夫说:“当时对于18世纪瓷器的认识已经较为全面,但很少有人能了解19世纪的瓷器情况,更别说是19世纪晚期了。当时对大雅斋瓷器并没有相关的学术研究,因此很难判定真假,我被它们的神秘起源所吸引。”其实这也是古董令人沉迷的原因所在。
朗斯朵夫80年代开始收集这批“大雅斋”瓷器的时候,“大雅斋”是一个谜——没有可明确确认的标准器,而关于“大雅斋”源起的问题更是一直备受争议。末代皇帝溥仪1924年被逐出宫,其后政府责成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紫禁城内详加勘察,并没有发现以“大雅斋”为名的建筑物。然而,考察人员却在清宫作坊内找到了一块蓝地洒金黑字匾额,上面书有“大雅斋”三个字。有学者认为,题字可能是光绪皇帝手篆。由此推论,1924年未能找到名为“大雅斋”的建筑物,原因可能是匾额在“大雅斋”搬迁或整修时遭人移除,但新建或修葺之处尚未完工。有学者指出,1855年清宫旧档中提到要为紫禁城内的“平安室”及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定制匾额,当中有提及“大雅斋”一名。
朗斯朵夫说,随着收藏“大雅斋”瓷器数量的不断增加,他开始研究慈禧本人,他觉得这些瓷器很大程度受到慈禧个人艺术喜好的影响。从她生平记录和一些权威的传记中可以清楚看到,慈禧在装饰艺术上有强烈的个人兴趣,又有自身独特的审美观点。
“大雅斋”瓷器色彩鲜亮,大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器物上多有“天地一家春”和“大雅斋”的款识,以及“永庆升平”、“永庆长春”等闲章。“大雅斋”款瓷器的造型有盘、碗、盒、花盆、大缸等,纹饰题材多描绘藤萝花鸟、葡萄花鸟、鹭鸶莲花等等,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它的图样应该源自19世纪或更早期的瓷器装饰,并收录在1864年的宫廷档案中。
( 金-元 钧窑天蓝釉梅瓶 )
“大雅斋”的鲜亮色彩应是受西方影响,像满器施绿地、紫地,这在以往的瓷器中几乎见不到。尤其是偏黄的绿和明亮的紫色,是原来瓷器中没有用到的。“大雅斋”瓷器多爱绘制紫藤,在19世纪初的使用纹饰上难得一见,但在“大雅斋”作品中却比比皆是。慈禧太后对紫藤情有独钟,会发现在袍服的装饰上也会大量使用。美国画家卡尔(Katherine Carl)曾于1903年在乐寿堂为慈禧画像,画中的慈禧便是身穿寿字紫藤黄袍。瓷器与织物纹饰相近的例子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在清代尤为普遍,其中又以“大雅斋”瓷器为最。
德龄——中国驻法公使裕庚之女,曾在宫内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和翻译,她根据在宫内行走两年的经历撰写过两部著作。德龄笔下的慈禧对宫外的花花世界充满好奇,不仅对德龄在巴黎购买的天鹅绒礼服深感兴趣,也欣然接受别人送赠的法国天鹅绒面椅子。慈禧的袍服大多绘有百合和紫藤,后者参照西方新艺术主义的装饰风格,但其身旁仕女的衣饰图案明显较小,且以折枝花纹为主,与慈禧的花团锦簇迥然有别。慈禧袍服的新款纹饰,应是她从法国时装刊物中汲取灵感。
( 南宋 青白刻花荷叶口瓶 )
朗斯朵夫说,1992年他对“大雅斋”的研究出版,他认为“大雅斋”瓷器是为慈禧在晚清掌权时个人使用而生产的。他的分析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中国学者在2007年发现并发表的宫廷档案所证实,很多原版的瓷器设计图纸都是在光绪时期(1862~1908)完成的。“同光中兴”时期,大量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大雅斋”瓷器受装饰艺术影响,成为中国瓷器最后的一次创新。但如同这个时期一样,“大雅斋”瓷器也仅是昙花一现。
朗斯朵夫的收藏方式很有意思。当他将一个陌生的门类研究清楚后,会转向另一个领域。2008年他将部分“大雅斋”瓷器拿出拍卖,将重点转向“宋瓷”。他说:“宋瓷的审美和风格跟晚清的瓷器是两极对立的。经过这么长时间沉浸于过于装饰的符合晚清贵族阶级审美的瓷器,极简风格的宋瓷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缕清风,但我对它一无所知。”
( 南宋-元 青白执壶 )
当然这并不能阻止他的购买,他发现,接触宋瓷越多,越能认识到极简主义在单个作品上创作出的极致美感。“整个宋瓷体系相当复杂,官、民两大系统蓬勃发展。官窑为汝、官、哥、钧、定,民窑以长江为界,南北方各四个。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四个窑系;南方是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四个窑系。多以烧造地点给这些瓷器命名,当时全中国有1000多个窑口烧制瓷器。对专家来说,要能一一辨认清楚这上千个窑口的瓷器,也是有很大难度的。”朗斯朵夫说,他完全被迷住了。但这不仅是宋瓷吸引他的地方,他认知到宋瓷所包含的学术、历史、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美。
朗斯朵夫说,他购买的第一件宋瓷是北宋定窑刻花碗。定窑的窑址在河北曲阳,它与五大名窑中的其他四窑所不同的是,定窑是白瓷,其他都为青瓷,且多以釉色表现,只有定窑是以纹饰作为表现形式。定窑釉面薄,易于用刀来雕刻,体现纹饰之美。宋代烧造白瓷的难度高于青瓷,去除杂质,呈现真正的白色,这种提纯在1000年前是极大的问题。今年刚过去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纽约苏富比一只估价20万美元的定窑小碗,拍出了222.5万美元的高价。朗斯朵夫的这件定窑刻花碗在25年后的今天仍然保留在家中。他说:“在最初收藏宋瓷的时候,我采用了一个完全老土的策略——‘先买后研究’,当然除非你有渊博的知识和诚实的古董商的建议,否则这种策略极为危险。”
( 宋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斗笠碗
)
朗斯朵夫的收藏模式是,遇到一个潜在的收藏对象时,首先考虑的是视觉感受。他说,作为一件藏品,除了历史和技术方面的考虑,它怎么来打动我?漂亮?是什么让它变成这样?当然是造型、颜色和釉,所有加在一起。作为一个设计师,眼睛一直是我的信赖和我的生存依靠。“有时眼睛看到的不是绝对可靠的,因此会找一些宋代瓷片深入研究,使自己对原材料和技术更加熟悉,以这样的方法来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研究过程中,朗斯朵夫也建立了一个相当大的图书馆,存有超过1000册的中国陶瓷专著。“这些书籍给了我非常多的快乐,从书本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关于一件瓷器的历史背景知识,对作品创作时间的理解,是什么使它们有创新和特殊的鉴赏角度,这些都是评估一件瓷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朗斯朵夫来说,最开始接触收集中国陶瓷,更多是表层的欣赏,随着了解与研究深入,会对这些瓷器背后的文化、哲学思想、经济构成产生浓厚的兴趣。
( 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枝纹盏
)
朗斯朵夫现在决定出售部分宋代瓷器以转向另一个专题收藏。此次出售由蓝理捷的画廊代理。朗斯朵夫与蓝理捷相识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蓝理捷还是纽约苏富比的头,他们的友谊一直保持到蓝理捷在纽约57街开设JJ.Lally画廊至今。朗斯朵夫说:“我一直都是他忠实的客户。在宋瓷方面,蓝理捷是被公认的专家,有良好的声誉,高品位的审美。因此我决定在今年春季将自己的藏品交由他来出售。”据说,在3月的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朗斯朵夫的收藏得到大家的认可,全部售出。
朗斯朵夫说,他的新收藏方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他侃侃谈起:“现在出土的石头和骨头并不能更多地说明当时的社会发展,唯有陶器能记录人类日常生活。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跟其他时代一样,具有多样化和复杂性,我希望我现在收藏的主题,能揭开当时有趣的一面。”
( 五代 耀州窑青瓷划花菊瓣卷草纹盘 )
他说:“我的收藏到现在有50年了,我的妈妈也与我共同分享着这些收藏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今天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明天又会是什么呢?”
( 北宋-南宋初 建窑黑釉供御款兔毫纹盏
直径12.7厘米
南方附件的建阳窑也叫建窑,主要生产喝茶的茶盏。黑瓷的生产主要和宋代的饮茶习惯有直接关系,宋代是点茶,把茶碾碎调成膏状,取适量放在茶盏中,注入沸水,以黑为茶盏的颜色,为的是看茶色。仿生的茶盏很常见,比如这件兔毫盏,纹理像兔毛一样。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带有“供御”款的是当时供皇上使用的。 )
( 金 磁州窑白地褐彩画花梅瓶
高42厘米
磁州窑名称出现得很晚,20世纪初才被命名。而给它命名的不是中国人,是英国人霍布逊。磁州窑的窑址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之内。磁州位于河北和河南的边界,历史上它曾属河南,后来划分为河北,就是今天的河北磁县。磁州窑的装饰手法有几十种之多。这件梅瓶是用软笔绘画,直接往白胎上画。磁州窑率真、粗犷,这件梅瓶上“春”字赫然而立,这也是磁州窑有别于其他窑口的地方,以文字作为装饰题材。 )
( 北宋 定窑系酱釉葵口盘
直径17.5厘米
宫廷中使用的定窑不仅是白色,当时还烧造了各种颜色,根据颜色不同,被后人定名为红定,也叫紫定。 )
( 北宋 耀州窑青瓷刻花牡丹纹碗
直径19.5厘米
耀州窑是北方最重要的青瓷窑。耀州窑颜色呈橄榄绿,纹饰多用刀刻出来。北宋鼎盛时期的耀州瓷是“刀刀见泥”,深入人心。耀州窑从五代、北宋、金,一直到元,都有烧造,但整个工艺是由繁到简,过程呈衰落趋势。 )
( 南宋 龙泉窑青瓷洗
直径14.9厘米
南宋是龙泉青瓷最好的时期,这是政治中心南移决定的。北宋龙泉是豆绿色,南宋时开始出现粉青、梅子青,颜色均匀润泽。西方人称龙泉青瓷为“塞拉同”,是从法语Celadon音译过来的。 )
( 宋 吉州窑玳瑁釉斗笠碗
直径15.6厘米
吉州窑是宋代南方窑口,有人认为它是南方的磁州窑,因为宋室南迁,带走了大量北方工匠,在南方开始生产,所以风格、造型都和磁州窑有相似处。但毕竟受南方文化影响,因此吉州窑比较精巧、纤秀。吉州窑大量生产茶盏,证明它也在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玳瑁釉斗笠碗在吉州窑中较为多见。 )
( 宋 钧窑天蓝釉大碗
直径21厘米
钧窑的烧造时期是宋、金、元时代,它有官窑和民窑之分。有人认为钧窑的名字可以证明它是金代创烧,因为钧窑全名“钧台窑”,是指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在钧州烧造,所以有学者认为,钧窑是金代才开始烧造的。但这些年有证据出现,在北宋的底层中出土大量钧瓷残片,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钧窑重器一模一样。 ) 陶瓷清代瓷器耀州窑瓷器吉州窑慈禧定窑磁州窑宋瓷宋朝极端钧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