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倍增

作者:谢九

收入倍增0( 山东邹平县台子镇金海滩黄河农业生态园区的工人在大棚内采摘蔬菜 )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上所做的承诺,成为最受外界关注的焦点,被人们称为中国版的收入倍增目标。

收入倍增计划最早来自日本。日本经济从上世纪50年代起飞后,1960年,时任日本首相的池田勇人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结果这一计划在第7年就提前实现了翻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日本带来一场消费革命,日本的很多重要产业得以升级,日本经济在1968年超越西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直到2010年被中国超越。

中国提出收入倍增目标之后,很多人在兴奋之余也对此将信将疑——到2020年我的收入真的能翻番吗?如果从统计学上来看,只要中国经济增速不出现大幅下滑,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悬念。不妨看看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情况,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9109元,上涨幅度为204%,大概翻了两番。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2253元上升到2010年的5919元,上涨幅度约为163%。204%和163%——这是我国城镇和农村家庭在过去10年的收入增长情况,这两个数字应该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和实际感受。

对于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主要的挑战有两点,一是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调整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过去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我国GDP从2000年的9.9万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40万亿元,名义上涨幅度超过300%,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济增速,我国城镇和农村家庭收入增速才能够分别实现204%和163%的增长。

对于下一个10年,中国经济基本上告别了两位数的增长,“十二五”的规划目标是年均增长7%,;从过去10年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虽然分别大幅增长204%和163%,但其实还是大大低于同期GDP高达300%的涨幅。因而,居民收入10年收入翻番大致对应着7.2%的年均复合增长,而整个“十二五”的年均7%,这也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至少要高于经济增速才能实现收入倍增,而在过去10年,我国居民增速是大大落后于同期GDP增速的,这也意味着下一个10年,收入分配要向居民大力倾斜,才能够保证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顺利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

另外,过去10年的增长,数据结果与很多人的实际感受却有不少差距。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统计数据本身可能并不会完全精确,同时,统计数据面向的是全国大规模的群体,而针对群体的统计数据难免会和个体感受形成差异。所以,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收入都能翻番,以中国经济的现状看,估计还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提升幅度会相对较高。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即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过去10年有一定的增长,但在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面前,收入的涨幅也基本上被通胀所吞噬,因此,很多人会基本感受不到收入提升带来的幸福感。所以,对于2020年的收入倍增目标,还应该是扣除通胀因素之后的倍增,否则,倍增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对于民生的改善乃至对中国经济向消费转型的推动都将颇为有限。(文 / 谢九) 宏观经济收入倍增

上一篇: 基尼系数
下一篇: 养老金替代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