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性收入
作者:谢九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曾经提出过一个说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当时正值股市行情如火如荼,“财产性收入”的提法让投资者愈加兴奋,不过,随着股市从6000点飞泻而下,很多投资者希望从股市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梦想也就此破灭。
所谓财产性收入,专业的解释是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通俗的理解就是银行利息、股票收益、房租收入、参股分红、征地补偿等等。
提高财产性收入是增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大部分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工资为主,而在欧 美等很多发达国家,得益于各种丰富的金融工具以及高度发达的证券化程度,很多人都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从资本市场获得收益,财产性收入成为普通人收入来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占比多在20%~40%,仅次于工资收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民众的消费热情。相比之下,我国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太低,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21033元,其 中财产性收入仅为520元,占比仅为2.5%。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8119元,其中财产性收入为202元,占比也是2.5%。如果不考虑少部分人通过各种不正当途径获取的收益,我国大多数民众的合法收入来源过于单一,这也是经济长期面临消费不足的一个潜在因素。
想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必不可少,而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还很难实现为群众创造财产性收入的目标。从股市来看,中国经济在全球表现最为强劲,但是股市表现熊冠全球,这之中的反差足以值得监管层深刻反 思。
中国股市长期以来重融资轻回报的生态,使得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总是被漠视,在股市食物链中处于最下端。对于上市和拟上市公司而言,即使股市的PE跌到只有个位数,也有足够的动力来发行股票,所以近期沪指虽然跌破2000点,也依然有800家公司在排队等候上市,让所谓的市场化监管显得苍白无力。中国股市目前跌破2000点,可以视为投资者用脚投票的选择,一个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合理回报的股市,被投资者抛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最重要财产性收入来源是土地。在我国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中,农民土地被大量征用,尤其是部分农民土地被强制征收且不给予合理补偿,催生出大量的社会矛盾,成为近年来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在11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做了修改,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虽然具体方案还没有公开披露,不过主要内容应该是大幅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据一些业内专家预测,提高额度可能会达到现行标准的10倍以上。大幅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不仅能减轻城镇化运动对农民的伤害,缓解社会矛盾,还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财产性收入股市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