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夜哭郎

作者:鲁伊

家有夜哭郎0“那种把‘睡得像婴儿一样’挂在嘴边的人,通常都没养过孩子。”

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哄孩子睡觉”这一现代育儿之巨大挑战的妈妈们,看到《不睡觉的宝宝:拯救指南》(Your Sleepless Baby: The rescue Guide)前言伊始的这句话,或许可以长出一口气。在这本新书中,亲自养大了三个孩子、两个孙子,经历过长达9年的睡眠不足、患过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个社区育儿教育中心工作了15年的护士及助产士罗伊娜·本内特(Rowena Bennett)援引大量亲身经历的案例和最新儿科学研究指出,在现代社会,睡眠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自然。众多原因可能导致婴儿的睡眠问题,而身体和医学原因通常仅占其中不到5%。更糟糕的是,缺乏经验、手足无措的父母在急于解决眼前危机的时候,往往不知不觉间犯下错误,导致孩子长期、更严重的睡眠问题。

第一眼看去,本内特的书中有很多违反直觉或政治不正确的主张,比如母乳喂养可能导致婴儿消化道问题和睡眠质量低下,抱着哄婴儿入睡反而会让孩子更频繁地醒来更没有安全感,安抚奶嘴、开车兜风这些常常被育儿专家推荐的帮助婴儿入睡的方式从长远看有害无益,小孩子吃手是学会自我安慰的好事,以及听上去最冷酷的“睡眠训练”——即使听到婴儿哭,也不要冲过去加以抚慰,以养成婴儿自己入睡的好习惯。

如果本内特在摇篮网、宝宝树这些国内最火的育儿论坛上发表这些言论,下场多半是被愤怒的爱心妈妈们打成筛子。事实上,当和陌生人谈起自己的职业时,本内特也经常遭到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人身攻击。所以,在书的一开始,她先划下道来——所谓睡眠问题,只有在你和你的家人觉得是问题的时候才成其为问题。如果你不觉得哄孩子睡觉是件令人头痛的事,如果日复一日面对哇哇大哭而不能入睡的婴儿不会让你产生负面情绪,如果昼夜颠倒的生活不会让你疲惫,不会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那你就没有必要看这本书。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许,你该抑制一下本能的反感,看看为什么一个富有育儿经验的专业人士会给出这些建议。

比如母乳喂养问题。本内特指出,许多母乳妈妈用喂奶的方式帮助其实并不饿而仅是需要从吮吸中获得安抚的婴儿入睡,但这样会让婴儿大量摄入乳糖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前乳,而很少能吃到脂肪含量高的后乳。乳糖摄入过多会令婴儿产生与乳糖不耐受类似的肠道症状,脂肪摄入不足则会令婴儿更易饥饿,更频繁醒来。如果没有意识到症结所在而就医,许多医生会根据表面现象做出乳糖不耐受的诊断,建议停止母乳喂养、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尽管这些办法的确可以暂时解决问题,从长远看却不利于婴儿的健康发育。

再比如睡眠训练问题。本内特援引大量最新研究指出,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其实并不需要抱着哄着即可独立入睡,在这期间经常的抱、哄、摇晃、喂奶、唱歌,反而会人为建立起入睡与这些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导致婴儿必须在这些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入睡。但由于婴儿的睡眠周期较短,当他们处于浅睡眠状态时,如果察觉到某些条件缺失,便会醒来,以哭闹的方式请求照顾者重建所有入睡条件。

本内特举了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例子证明她的观点:假如你在卧室的床上睡着了,半夜迷迷糊糊醒来,却发现跑到了客厅的沙发上,你是会行若无事地继续睡呢,还是大吃一惊,困惑不已?婴儿也是一样。本内特警告说,当婴儿开始习惯了在怀抱中睡去,一旦那个熟悉的怀抱离开,反而会比一开始就习惯了独自入睡并逐渐学会自我安慰的婴儿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和精神压力问题。事实上,虽然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被众多育儿专家当成“亲密育儿法”的理论基础,但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指出,数据上最震撼人心的依恋理论研究往往以育婴院、单亲家庭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不适用于正常双亲家庭。而多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训练并不会导致婴儿心理障碍或减少对父母的信任——“(睡眠之外,)婴儿有大把时间接受你的爱抚和关注,强化你们之间的情感纽带,甚至这种良性互动会比父母遭受长期睡眠不足折磨时更多。”本内特写道。

家有夜哭郎1多年来,“水果减肥法”一直受到许多女性的追捧。与大鱼大肉汉堡比萨相比,苹果橘子西红柿的热量没那么恐怖,而且,有专家认为,水果中富含的果胶——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饱腹感,抑制食欲。基于这一理论,近年来果汁减肥法更是风靡一时。不过,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肥胖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却为上述说法画上了一个大问号。

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在午餐前喝果汁的志愿者在8周后不但没有像预期中那样体重降低,反而平均增加了3.5磅到5磅体重。在实验持续期间,这些人平均每天多摄入400卡路里的热量。与之相对应,新鲜水果和干果似乎在抑制食欲上表现略佳,但这种效果仅在短期内有效。长远来看,多吃水果并不会帮助人控制体重,反而令他们摄入更多热量。选择太多的困惑

随着医学技术和药物研发的进步,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已经有了显著提高。然而,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普通内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太多的治疗选择常常会令患者感到极度困惑,并因为担心做出错误选择而蒙受巨大心理压力。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368名在纽约市8家医院中接受早期乳腺癌手术的女性患者。大多数调查对象表示难以理解复杂的医学信息,只有不到1/3的人了解手术、放疗和化疗的可能益处。患者们认为自己承担了过多做出医疗决策的责任,但由于她们缺乏医学背景,这种责任往往转换为巨大的心理压力。结果是,在接受任何一种治疗6个月后,均有近2/3的人为自己当初做出的医学决策而后悔。

研究者指出,该项研究并非全盘否定让患者做主,但在具体实践中,医疗团队必须顾及到患者的愿望和个人情况,而不应照本宣科。 婴儿睡眠

上一篇: 唐朝的文艺饭局
下一篇: 声音 (7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