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有其表的博物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前两年我曾经呼吁过加快博物馆建设步伐,尤其在县城也多建几座博物馆,以满足更多人群的文化需求。看到各地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我本来是很兴奋的,但自从去了几家县城博物馆参观之后,我就有点沉重了。
一是博物馆建筑过于豪华。比如我们这里所建的两座博物馆分别花费2000万元,其外观看上去很现代。对于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投入太大了。二是,博物馆里没有真东西,一间间偌大的展览厅里简直空空如也。本地一座所谓的“革命历史博物馆”里,尽是一幅接一幅满墙粗糙低劣的“宏大”壁画,摆放的展品很少,跟高大的展厅很不协调。更尴尬的是,展品没几件货真价实的文物,要么是替代品,要么干脆就是粗制滥造的“模型”——连道具都称不上。三是,博物馆里文字资料严重欠缺,壁画内容介绍寥寥数语,冒牌文物也就一个名称或者一句话,再没有其他资料让人了解更多,只有被政府邀请的“贵宾”才能享受导游解说的待遇。一般情况下,把整个博物馆里所有文字都认真读完,也就十几分钟的样子——这还包括它跟另外一个博物馆相重复的很大一部分内容。这种华而不实的博物馆徒有其表,叫人不免怀疑博物馆建设热很可能又是一种政绩冲动的表现,博物馆已经沦为时髦的文化形象工程。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考虑,就是文物调拨。由于以往各地都没有博物馆,当地很多文物都被上级城市博物馆收藏了,某些大博物馆的众多展品常年束之高阁不见天日,甚至有的博物馆因藏品数量多管理不善,随意堆置而导致藏品被损坏。何不分给各地新建的博物馆一些呢?也许有人会担心一些基层博物馆安全设施不够完备,不利于文物保护,但只要建立相关制度并严格监管,我想问题也不难解决。
此外,博物馆的人才培养问题也急需解决。现在一些基层小型博物馆里无论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只能巡查看管,与博物馆自身的文化要求极不搭调,无助于提升博物馆的品质,因此也提不起参观者的兴趣。所以,应该重视博物馆人才培养,请文化素质较高又真正热爱博物馆事业的人到博物馆一线为公众服务。 博物馆徒有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