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送“红包”的经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近日看到卫生部《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患者入院时要与医生签订不送“红包”和不收“红包”的协议书,并纳入病案管理。医患双方签字这种道德自觉,能否遏制“红包”现象呢?在此,我想讲讲我的一次给医生送“红包”的经历。
前段时间,我妻子长有乳腺瘤,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尊重医嘱,妻子在省城一家医院住院。病房有6个病号,来自全省不同的地区,有的已经动了手术,有的等候。一住院,就面临是否给医生送“红包”的难题。妻子问遍同病房其他5个病人,他们都很直言不讳,说给主治医生送了“红包”,且钱数不等——农村来的,送500元;城市来的,一般送1000元甚至更多。于是,妻子就让我送。我是个“老时评人”,曾多次撰文抨击医疗领域收受“红包”现象,现在让我给医生送“红包”,一时难逾心理关,坚决拒绝。
妻子很着急,就建议我找在该医院当护士的表姐咨询,问问这个“红包”该不该送。表姐听毕,未置可否,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医生动手术,切开的创口可大可小,创口大了,医生省心省时,创口小了,当然费事费力。还有,手术前后,给你用啥样的药,也很有“讲究”:有的药可用可不用,也可用贵药,也可用便宜的药,最终花费差别较大……听毕表姐的这番话,我顿时被唬住了,同时也茅塞顿开,立马暗下决心——这个“红包”必须送。省不省医药费倒是次要,关键是花钱买安心,确保亲人身体健康。但如何将“红包”送给医生呢?这又是难题。未曾想,病房里的病人毫不吝啬地献出“独门秘籍”——将百元一张的钞票卷成“筒”,攥在手里,找到医生自报病人是哪个病房的,几号床,姓什么,然后感谢、握手,人家医生心领神会,顺手把你手心里的钱“握”走了。我“依计而行”,送“红包”果然顺利。医生收得心安理得。
我写下这段文字,绝非是一概而论,更没有“妖魔化”医护人员的意思。但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在个别地方的个别大医院,不管你是否承认,送“红包”已经成为“潜规则”,不断裹挟更多的患者“盲从”。但是,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严禁医护人员收“红包”的规定真不少,但为啥难以根治?窃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咱权且不论,单说惩戒手段,皆过于隔靴搔痒,威慑力颇为有限。法律不彰,而仅凭道德说教,或是道德自觉与约束,对遏制医疗腐败恐怕于事无补。我的那次给医生送“红包”的经历,就很有说服力。
(文 / 济南 惠铭生) 一次红包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