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与“稳”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7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下跌1%,为4月央行扩大日波幅以来首次触及跌停,不过,收盘时人民币还微有上涨。5月份人民币大跌0.9%,成为汇改以来跌幅最大的月份,随后,盘中贬值的冲动虽屡次出现,却被遏制。自二季度以来热钱外流,人民币遭遇前所未有的贬值压力,央行于是稳固防线。我们不知道央行出手卖出了多少美元,但表现在外储上是二季度的储备在缩减。
二季度的3个月,我国进出口连续顺差,合计近7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接近300亿美元。可近千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并没有如过去那样换来外储的净增长。今年一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305万亿美元,二季度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为3.24万亿美元,整个二季度外储减少了650亿美元。1600亿美元去了哪里?有报道说前半年中国境内投资者海外投资大幅增长,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54.2亿美元,同比增长48.2%。但海外投资也不足以抵消1600亿美元的庞大头寸。除此之外,热钱外流的形式还包括投资者利用跨境银行的一些特殊服务过境,比如“内保外贷”或者“内存外贷”,投资者还可能通过购买QDII产品实现海外投资,也可能单纯地汇出小额外币。总之,如今的银行兑换外币业务异常火热,在某些营业网点,兑换2000美元都需要提前预约了。而仅仅半年前,居民还视手中的美元为鸡肋,利率低,还有贬值的风险。
人民币吸引力下降,一大诱因是比价效应。去年5月以来,美元指数,也就是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的比价上升了15%。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升值得更多:对印度卢比和巴西雷亚尔升值均超过30%,对俄罗斯卢布最高升值25%,而同为“金砖四国”的人民币却不仅保值,对美元还升值了3%,几乎成为全球最坚挺的货币。全球经济陷入停滞,资金回流美元寻求避风港,这个意义上人民币和卢比、雷亚尔处境并无区别。但投资者抛售人民币的意愿,却因中国庞大的外储和资本项目的不可兑换而阻断,自然形成了人民币贬值预期,表现在外汇市场上便是兑换美元日增。在香港,香港金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历史高峰的6273亿元,随后却经历了连续下滑,今年4月,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为5520亿元,5月和6月也未有明显反弹。而7月20日表征人民币未来走向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报价,1年期的已经达到6.41,2年期的为6.51,均远高于当前6.31的中间价。
全球资金流动中,新兴市场历来是最脆弱的一环,热钱流入流出,洗劫当地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俗称“剪羊毛”。如印度本非出口国,又严重依赖海外高价能源,本币贬值不啻于自残,可一旦通胀高企、增长停滞,海外资金便从疯狂流入热炒其增长潜力转为流失。印度政府缺乏外汇储备,面对洗劫毫无应对之力。人民币则有着3万亿美元外储做后盾,又有着资本项目不自由兑换这张“免战牌”,自可拒热钱于国门之外。但在外汇市场,贸易商若预期到人民币贬值,仍会急于将手中人民币兑换为美元。若人民币贬值预期形成,居民也加入换汇行列,纵有3万亿美元外储,央行也会担心打击企业和投资人信心,引发金融动荡。而在汇率没有自由浮动、避险机制没有形成之前,汇率的过度波动势必干扰生产商和贸易商的行为,对进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于是,外汇市场中,近期时有几家大行狂抛售美元,令其快速下跌的现象。从几家大行出手的时机看,多家机构分析6.37或许是央行容忍的底限。
汇率最终的决定力量当然不是热钱和央行的较量。人口红利渐失,人工成本上升,加上人民币的坚挺,外资已经加快了从中国撤离的步伐。2010年中国代工生产鞋类只占全球产量34%,而越南已占产量37%,居世界第一位。根据7月5日公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今年1月至5月,外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与此同时,前往东南亚的外国投资正在快速增加,显示出跟中国脱离的迹象。而随着GDP增长从两位数降低到一个次高增长阶段,追逐高增长的投资者必定从货币中撤离出来,从而赋予人民币新的内涵。另外,6月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了92.5万亿元,明年势必突破百万亿,更给人民币的稳定带来挑战。 银行人民币热钱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外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