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看石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泡泡唐)
我们部队驻地是个旅游城市,号称有“山、城、泉、海、岛”。但那座山,我在那里10年,从没有拿它当过景点,因为它实际上只是我们的训练场——练体能的时候,我们就去爬山。山是孤山,很普通的笔架形,中间山头上有烽火台,明朝的,较完整。两边的山头也有烽火台,据说是唐朝的,基本上就剩黏土堆了。如果非要说我们看什么风景,那就是摸摸修建烽火台的石头,或者从山顶回望一下营房。
朋友L兄有一次突然纠结起来,非得问上山看什么?仁者爱山究竟爱山的什么。那时,他刚刚去了华山,虽然有铁链可把,但仍在韩愈投书处双腿打颤,调转了头。
我去过两次泰山,说实话,我很喜欢那些石阶,有种上楼的感觉。第二次去,有一个来自黄山的朋友到了中天门就坐索道下去了。那感觉很超现实,好像一个人由步梯走上迪拜塔顶层,没进屋又乘电梯下去了。我们下山后问他,他说没有云没有雾的看什么?我们说,看石刻呀。他支支吾吾,也不说自己没文化,反倒说:买本字帖不就行了。
最近去了三清山,坐车一直到索道站门口,下了索道就跟着导游走。开始导游介绍了一下我们脚下的高空栈道,介绍了一下三清山的来历,在我开始出汗的时候,她就开始介绍山上的石头了。主要是两组石头,一组是又像骆驼、又像蛇、又像一个父亲驮着儿子的石头;还有一组则是又像老太太,又像思春少女。总之,在不同的位置看它,它就有不同的形象出现。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走了“小圈”,没有走“大圈”去领略这两组石头的其他造型,但仍然在汗水淋沥中觉得过瘾。回北京跟朋友聊起来,人家居然冷笑。说哪座山不是这么玩的呢?我告诉你吧,我现在有一创意,做一立体馆,像《阿凡达》那样让山飞来飞去,还能控制飞行姿态。到时候,你想看哪山上的石头,就看哪山上的石头,你想看它什么样子,就看它什么样子。一日游完世界名山。
老是跟这些想象力丰富的懒人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就要神经错乱了。可是随便翻翻书,发现还有更绝的。《北京病人》里,有个“老康”,他父母要去香山看山,于是他开车载着二老过去了。但是两位老人家在山脚下车后,拿出望远镜看了一会儿,然后收了望远镜就又回到车里。与那位可以帮人类一日游完世界名山的朋友相比,我觉得自己更喜欢这两位老人家。我觉得他们的区别是电子游戏和沙盘推演的区别。 上山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