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

作者:李晶晶

(文 / 李晶晶)

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0( 广彩将军罐(18世纪) )

年轻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到巴黎学习现代知识。他爱上了一位公爵的女儿Enville,她的父亲Rochefoucauld是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贸易大臣。古斯塔夫三世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他假扮成公爵暂住在姑娘家中。没有身份与地位的约束,两个年轻人无忧无虑地相处在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可是,古斯塔夫三世毕竟是一国之君,他必须回到瑞典管理他的国家,加之贸易大臣女儿的地位不高,古斯塔夫无法迎娶心爱的姑娘。

回到瑞典后,古斯塔夫三世命工匠制作了许多精美的礼品送给贸易大臣,感谢他们一家人的悉心照顾。这些礼物中有一对地球仪,是由瑞典当时最好的绘图师安德斯·阿克曼(Anders Akerman)制作。其中一个是天球,绘制了各种天文星象;另一个是地球,此时的地球仪还将澳大利亚标为“新荷兰”,新西兰则被标注为南极洲的一部分。古斯塔夫三世的心思不言而喻,虽然两人身在异地,心却在一起,共赏美妙的星空。

真正的爱情如同晨露一般,清新却短暂。200多年过去了,这对地球仪一直在这个家族中延续,只剩它成为这段爱情的见证。1968年,贸易大臣女儿的后裔将地球仪出售,如今陈列在马利特(Mallett)古董公司。我轻轻地转动着这个地球仪,听马利特古董公司总裁贾尔斯·哈钦森·史密斯(Giles Hutchinson Smith)娓娓道来的故事。

马利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董公司之一。专门从事18世纪摄政时期的家具和艺术品收藏,包括绘画、钟表及其相关经典的艺术品。1865年作为银匠和珠宝商的约翰·马利特(John Mallett)在伦敦开办了这家公司,之后他的儿子沃尔特·马利特扩大规模,范围涉及18至19世纪欧洲宫廷中的精品,到1937年马利特古董公司在英国已首屈一指。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以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将近70件收藏品是由马利特古董公司提供的。极为不易的是,到1955年马利特家族的成员相继去世,公司顺利渡过这一关,成为股份制古董公司,并在1988年上市,成为全球唯一上市的艺术品公司。

贾尔斯·哈钦森·史密斯1981年进入马利特古董公司。他没有耀眼的学历和家世,从公司底层一步步做上来。20多年的时间,使他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客户资源。贾尔斯的第一个客人是法拉利的老板。“他那时在社交圈非常活跃。”贾尔斯向我回忆说,“法拉利先生那天买了非常多的东西,然后就说了一句话,把这些送到我家里。可他并没有告诉我地址,那一年我才19岁,他这么一说,让我不知所措,站在那儿好半天。后来我才明白,法拉利先生认为只要他报上了大名,我们就理所应当知道东西该送到哪儿。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一课。”

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1( 法国达努维尔花瓶(1768年) )

我与贾尔斯的初次见面是在2011年香港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上。他带来参展的艺术品显然是经过特别搭配的,一半是欧洲古典家具,一半是中国的外销瓷及玻璃画。贾尔斯说:“这是公司首次参加亚洲地区的艺术博览会。17世纪的时候,我们把东方来的东西看得非常非常高,不管是艺术品还是哲学方面。欧洲的贵族们疯狂迷恋上东方风格,一方面引进中国的艺术品,一方面尝试创作出带有东方气息的欧洲艺术品,所以这个时期的东西精致漂亮。”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贾尔斯带我看的一件约1790年中国出口的竹制漆器折叠茶几,茶几以竹节精工制造,桌边带状镂空装饰,竹子上漆以美化外观,并饰以格状的云纹图案。茶几每个部件都以中英文编号。据贾尔斯介绍,两个类似装饰的竹制桌子现藏于斯德哥尔摩附近的皇后岛宫(Drottningholm)内的中国馆(Chinese Pavilion)。皇后岛宫是瑞典王室最大的住所,18世纪时尝试打造各种中国式装潢,使用漆器屏风和各种壁纸,但真正纯正的中式家具却非常稀少。

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2( 中国粉彩花卉仙鹤将军罐一对(18世纪) )

我与贾尔斯的第二次见面是在今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博览会上,所展出的艺术品与在香港展出时的风格完全迥异。“这次是在欧洲,所以完全保持了我们自己的风格。”贾尔斯带着我看了一张红木书桌,这是在英国国王威廉四世还没继位前为他制作的,他成为国王后也一直使用着这张桌子,在上面签署过很多重要文件。最重要的是,这张桌子后来送给了牧师威廉·艾利斯(William Ellis)。

1794年威廉四世与爱尔兰喜剧女演员多罗西娅·乔丹(Mrs.Jordon)恋爱,共同生活了20多年。1772年《王室婚姻法》规定,王子的婚姻必须得到君主的同意,否则婚姻无效。于是,他们生的10个孩子都被当成私生子,包括5个儿子和5个女儿。自然,这些孩子都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他们都姓“菲茨格拉伦斯”。因为是私生子,就不可以公开受洗,所以威廉四世以这张桌子“贿赂”神父,请他在私人教堂里为孩子们受洗。现任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就是其众多后代之一。

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3( 英国鎏金铜音乐钟(约1820年) )

贾尔斯告诉我,中西方在家具上的看法完全不同,中国重材质,西方看重的是“谁曾经使用过”。是给路易十四做的,还是给英国王室做的,设计师是谁,是否是御用的,就是这多方面来决定这件东西的价值。你也知道在欧洲王室国王很多,其实每一个国王的品位就会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就像中国的瓷器,明朝的永乐、万历、宣德风格完全不同。欧洲每个国王继位后,会根据自己的品位来创作艺术品。

“你来看这三个法国1768年制作的塞夫勒(Sèvres)紫色鎏金铜蛋形花瓶。”贾尔斯介绍,每个花瓶分为两段,支撑在倒漏斗形高足上。塞夫勒的记录中记载,这三个蛋形花瓶是路易十五为赠给达努维尔(Jean-Baptiste Machault d’Arnouville)而委托Jean-Claude Duplessis所作。达努维尔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与金融家,在彭巴杜夫人的熏陶下,也成为艺术爱好者。他与彭巴杜夫人一同联手成功说服路易十五创建塞弗尔陶瓷厂。陶瓷厂成立初期,国王于1752年投资了25%股份,并于1752年封此厂为皇家御用陶瓷厂。到1756年,国王买下陶瓷厂所有权,工厂因此迁至巴黎西南方的塞弗尔,而达努维尔则成为路易十五与彭巴杜夫人的宠臣。这些花瓶最令人惊奇的是瓶身的深紫色,这属尝试烧制的颜色,成分中含碱,极难调制,因而产量极少。除了现在看到的这三个蛋形花瓶以及两只藏于塞夫勒陶瓷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 Céramique-Sèvres)中的锥形花瓶外,无其他相同作品留存于现今。

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4( 中国出口十二折漆器屏风(约1720年) )

在贾尔斯的介绍过程中,我十分好奇每件艺术品来源出处的详尽。“从1864年开始,我们公司就为每一位客人建立了档案系统,现在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我们买卖的记录。”贾尔斯说,你知道战后1945到1965年,英国的税极高,使得很多有钱人承受不了高额税款,所以会卖家具来维持生活。在那个时期,我们买了很多好家具及装饰品,每一件都存有照片,并在照片背面记录详细的资料。马利特公司花费4年时间,请了很多学生,把所有档案照片录入电脑。贾尔斯说:“我们经历了‘一战’、‘二战’,所幸的是这些重要资料都保存下来了。‘二战’时,我们隔壁的那家对手被炸掉了,我们幸运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而且在战争期间仍在做生意。”

在贾尔斯看来,今天已不分东西方,这个世界是越来越小,首先中国人会越来越多地去欧洲旅行,欧洲人也会来中国,生活方式、品位以及对艺术的欣赏逐渐融合,已经不存在国界的问题了。

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5( 西班牙30烛光玻璃吊灯(约1870年) )

(实习记者谢济对本文亦有贡献)

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6( 法国路易十五时期鎏金铜挂钟 约1750年 高68.5厘米,宽32厘米 精细的路易十五时期鎏金铜挂钟,以洛可可式的“C”形卷轴式样精心打造,上端为高贵的牧羊女与其追求者的爱情场面装饰,仍保留原有鎏金及钟盘上之原始珐琅。鎏金铜上有“C”形打印纹,代表此挂钟是于1745至1749年制作。Henri-Charles Balthazar生长于一个钟表师世家,1717年他已成为钟表大师,先后在太子广场与卢浮宫附近的Rue du Roule工作。 )

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7( 意大利一对邦札尼哥风格边桌 约1780年 高92厘米,宽112厘米,深63厘米 这对重要的18世纪晚期意大利孔雀石桌面镀金木边桌,桌面侧边下缘有卵形及锚形装饰。桌边饰以细致的卷叶形雕刻,其中央有放射状的面具。桌边下缘缒饰着精工雕琢的花环。下端较细的刻槽桌脚以造型支撑架连接,桌脚底部为苕叶形雕刻。原收藏于罗斯贝利伯爵(Earls of Rosebery)的蒙特摩尔塔中(Mentmore Towers,Buckinghamshire)。 )

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8( 法国路易十六时期镀金铜桌钟 约1770年 高41.5厘米,宽45厘米,深19厘米 早期新古典风格,钟盘两侧为半露方柱及卷叶形装饰,钟顶部饰有华丽的石榴,深樱桃色钟座边有叶片垂饰。扁圆形钟脚保留其原始镀金。钟面有Roque签名款。 Roque为法国国王御用钟表师,专门提供各式设计华丽的时钟给路易十五与他的女儿维克多与阿德莱德(Mesdames Victoire and Adelaide)公主。后期则为路易十六与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Marie Antoinette)提供钟表。他的作品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内,包括巴黎卢浮宫与国立科技博物馆、法国图卢兹(Toulouse)的Paul Dupuy博物馆、圣彼得堡的冬宫、加州圣马力诺区(San Marino)的杭廷顿博物馆(Huntingdon Collection)及瑞典王室收藏。 )

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9( 印度英式风格象牙扶手椅 约1850年 高90厘米,宽62厘米, 深79厘米 非常稀有的19世纪中期象牙扶手椅。象牙椅架镶以盾形椅背,奢华的卷轴样式,支撑着洛可可复兴风格的扶手。此扶手椅有造型大胆的弯曲椅脚,每个椅脚皆装有滑轮。 )

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10( 中国出口点头人偶一对 乾隆时期(1736~1795), 约1780年 高45厘米,直径12.7厘米 18世纪中叶,中国粉彩点头人偶手持如意,珐琅制之“丝质”外袍,镂空六角形底座。头部延伸至身体中空处,运用不倒翁原理,使其可以点头。一种说法,这些人偶是德国人依据中国风格制作,很有可能是“梅森”的设计。18世纪的东西方,在设计上交流之频繁。此对人偶为粉彩装饰,外袍上有显眼的五彩牡丹花,代表繁荣、丰盛及富裕,而如意即灵芝,代表万事如意,整体表现出“富贵如意”之意。 ) 古斯塔夫三世故事古董公司艺术品路易十五利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