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道下一个风靡的新社交应用什么样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陶醉)
( 2011年10月,Zynga创始人马克·平卡斯在美国旧金山公司总部召开新品发布会,表示要成为游戏界的Google )
对骨灰级的Unix/Linux程序员来讲,软件应用是由命令行构成的,20年前如此,现在也如此。在这个社群里,下载工具首选是ftp,而不是点对点的迅雷或比特彗星;编辑器自然只能在Vim与Emacs之间挑选;上BBS那必须是用telnet来上“原汁原味”的站点。各种流行的应用,都有其可追溯的命令行版本。
有人会问,那有没有对应的社交应用?什么,难道你没有听说过Mailing List(邮件组)吗?与伟大的Linux Kernel Mailing List(Linux内核邮件组)相比,玩具般的Facebook算什么呢?与Linus Torvalds在社区中的超然地位相比,年轻到不可思议的马克·扎克伯格也谈不上有什么了不起的贡献。最起码,Linus Torvalds作为Linux内核邮件组的创始人,其所发邮件的被转发率与回复率,就比Facebook的创始人在其网站中的相对比率要高得多。
当然,Linux内核邮件组是一小撮黑客的社区,而Facebook里有几亿人。
倘若只停留在命令行的时代,计算机就不会进入千家万户,网络冲浪也绝不会是什么享受;智能手机,说起来也不过就是Unix或Linux的一种设备,但对大众来说,就是改变世界的iPhone或Android。图形界面、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我们不断获得新的应用平台,而只要技术的背景有一点点变化,就会带来产品形态的极大变化。社交应用形态的剧烈变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在网页前端语言JavaScript的使用成熟之后,互联网就进入了web 2.0时代。人们不再需要一个个页面的跳转来获得信息。在一个页面中就能刷出好友们所有的最新动态,完成各种关注、转发的操作,这是Facebook能比之前的各种校友录红火得多的基本前提。
在手持设备能安装通用操作系统、进行3G通信之后,随手拍解救宅男、宅女就成为可能,我们也正式进入读图时代。这个时候,Instagram一类的“玩图”应用,理所当然地大行其道。这些应用中的社交元素,与其说是苦心孤诣的天才创造,不如说是顺应本能的合理安排。技术的任何一种突破,都会带来新的创作形式,这新的形式也呼唤全新的内容。博客、微博,就造就了其各自的明星。当人们凭着兴趣来分享这些新鲜的内容时,就形成了新的社区。只要技术还在进步,社交应用也必然会一直推陈出新,而旧的社交应用也绝不会江山永固。
一个应用,比如Facebook在网络中获得了数以亿计的用户后,人们必然会为它的规模感到震惊,数字的幻觉会让人认为其已经大到倒不掉的地步。然而,通过对复杂网络形态的研究,我们能知道,流行应用的流行与流行感冒的流行并无数学上的区别,很可能来时势头猛烈,但去时也渺无踪迹。术语上来讲,它们都遵从随机无尺度网络下的节点增长方式及幂律分布。当程序员们在构建最初的网络时,他们的想法是很单纯的:网络是平等、民主的,但现实中的网络却与理想中的截然相反。现实的网络具有中心节点及优先情结。因此,一个应用只要能影响到意见领袖及活跃人士,那它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覆盖到大众。到最后,赢者得到全部,一个应用就会称王。
但意见领袖、活跃人士,顾名思义是很有意见,也很活跃的。一个应用若是不能时刻走在技术的最前沿,或紧跟活跃人士的品味,那它也很快会被抛弃。术语上,这叫做对无尺度网络缺乏适应度。初出茅庐的谷歌代替如日中天的雅虎,就是一例。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生社交应用冒头的速度,将比以往的互联网时代还要快得多。无论是云计算、云存储,还是智能设备,任何一项小的技术领域的更新,都会带来全新的玩法。举例而言,带宽的扩容与存储的廉价带来了视频网站的大发展,而这也促进了弹幕分享网站的繁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观看内容的同时能随时交流,与独自观影的感受完全不同,社交的意味浓烈得多,也有趣得多;很多专门为弹幕分享社区所做的视频,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传播。这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新兴社交应用。而iPad、Kindle等平板电脑的发展,让古老的阅读行为也进入了新的天地。与豆瓣等传统的分享封面的社交应用不同,现在书籍本身就可以制作成一个精巧的社交应用。当它们上传到电子市场中时,与传统的社交应用并不会有地位上的区别。
人们在阅读一本电子书时,很可能就某页、某句有独到的感慨,他们可以随时在有灵感的地方进行批注或查阅其他读者的批注。与同好的交流很可能又会引导出各种同人志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被上传到该应用里,随着UGC的不断丰富,一本书就会变成一个社区。在更加超前的领域,各种新的模式也正蓄势待发。例如,LBS类的社交应用目前还比较尴尬,通常被视为是web 2.0时代社交应用的补充。究其原因,还是定位技术仍存在缺陷,不够精确。然而,地理信息的定位若能与物联网的芯片定位结合,那又会是全新的一个领域。到时候,从手机、冰箱、汽车、工作机器人等所带传感器中feed过来的信息,将与来自好友的信息汇合,这显然又会催生出新的社交应用。即将到来的时代,社交与生产的界限将会非常模糊。
人们如今在开发、推广一款社交应用时,不但要用到计算机学科的知识,还要用到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的内容。甚至基础学科的物理、化学,也可能会拿来作参考。例如,社交网络的关注模型,就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显然是网络的世纪。而这网络是人所使用的网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社交。社交应用,将注定成为人们长期关注的热点。在另一方面,在这样一个人人都谈论网络开发应用的时代,一个人也很难不把周围的一切都当做应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倘若把文字作为技术,那么文学就是内容,而文化就是最老且最根本的社交应用。我不知道下一个风靡世界的新社交应用将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最老的那个显然会一直流行下去。
【作者为科技媒体爱范儿 (ifanr.com) 的成员】 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社交社交网络社交应用社交产品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