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秋瑰)
本人前些日子完成一篇专业方面的小论文。一来觉得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有感而发,二来自然也有完成科研任务的外在要求,因此写来还是费了不少工夫和心血。我试着投往本专业的一本核心期刊,以期录用。即使不能采用,若能得到编辑提出的宝贵而中肯的意见,也是不小的收获。
大约半个月后收到了编辑部的邮件回复。邮件很长,没有涉及内容的修改,大意是说可以采用,以下地方需要修改:标题太长,请改短些;稿件太长了,原文5000余字需要压缩到3000字以内;我刊发表文章需要收取费用,如果同意,请修改文章并回复。发论文要交版面费,也就是搞学术的人常常调侃的“自己写稿,自己交费,自己发表,最后自己阅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关收费标准,邮件中尚未明确说明,于是简要回复一封邮件,请编辑告知。很快又收到编辑部的答复,让我不解的是,编辑并未直接告知收费标准,而是要求本人注明自己的身份,其中特别提到:请在回信中注明你的身份,是学生(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或是在职人员,双重身份(即在职人员攻读学位者)以在职人员计。按照此前对文章长度的要求,想必字数多少应该是收费的参照标准吧,怎么还跟作者身份扯上关系了呢?难道学生与在职人员具有不同的“待遇”?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论文的内容、是否有发表价值等最核心的参考指标又放在了什么位置呢?事情至此,我当初的投稿热情已经减了大半。为了验证自己的观察,我继续给编辑部回复邮件,如实报上自己在职人员的身份,对方很快回复了详细的收费标准:为了扩大发行,我刊鼓励作者订阅或者向其他单位、个人推荐订阅我刊,您需订5份杂志(每份240元,共1200元);如不能完成订阅,您需要交810元费用。我刊会将您的稿子编辑发表。稿件将在款到后两个月左右发表。另,我刊只给作者一本样刊,如想多要样刊,请按每本10元的价格一并汇来。
昨天与同事聊起这件让人纠结的事情,他说你就知足吧,现在的学术环境早变了。这刊物算厚道的了,收费不算特别高,属于核心刊物,比起很多级别不高、收钱之后就没有下文的刊物不知好多少倍了。现在很多学术刊物都是靠收费养活的,有的期刊为了挣钱不惜把双月刊改为月刊甚至半月刊。联想到我们的学术大发展、大跃进,以及早已跃居世界第一的论文产量,其中应该不乏大量泡沫堆积而成的虚假低质繁荣吧? 投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