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卡斯的酒藏地图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 杰卡斯酿酒师伯纳 德·希金 )
倘若从最早开始算,这家如今位居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前三之列的公司差点会被叫成“袋鼠”。1837年,18岁的巴伐利亚人约翰·格兰姆(Johann Gramp)乘坐“索威号”(Solway)前往澳大利亚。经过历时4个月、长达1.2万英里的旅程后,约翰在当年10月16日抵达澳大利亚南部袋鼠岛(Kangaroo Island)。在移居澳大利亚大陆后的许多年里,约翰做过工人、面包师和农民,最终选择葡萄酒产业,似乎可以归结为这位巴伐利亚人骨子里对德国技术与理论的信任,更何况起决定作用的另一个人物也叫约翰。
1839年,同样出身德国、以“南澳第一位地理学家”留名青史的约翰·门格(Johannes Menge)来到南澳的巴罗萨(Barossa)。他住在邻近当地一条小河的小岛上,种菜维持自己的生活,门格发现当地的土壤极其适合酿酒葡萄的栽培。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后来吸引很多来自德国的移民到此定居的理论基础。同样是在1840年前后,当时跟随莱特上校(Colonel William Light)工作、在巴罗萨地区进行勘查的威廉·杰卡斯(William Jacobs)获得了这条小河的发现权与命名权。这条小河此前在当地土著语言中被称为“Cowieaurita”,意思是“黄褐色的水”,在威廉·杰卡斯招呼他的弟弟约翰和妹妹安娜过来一同沿河而居之后,这条小河就被称为“杰卡斯小河”(Jacob's Creek)。
威廉·杰卡斯当年绝不会想到,“Jacob's Creek”会成为日后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代名词之一。他也不会想到,他们当年居住的小屋如今成了杰卡斯酒庄访客中心最著名的景点。杰卡斯小河开始和葡萄酒攀上亲,还是在勤勤恳恳的小约翰手里。当约翰和他新婚太太在罗兰低地(Rowland Flat)买了30公顷的土地、完成了自己的置地梦想后,1847年,约翰又在杰卡斯小河边开拓出当地第一片商业葡萄园,虽然面积还不到两公顷。兢兢业业酿了近30年葡萄酒之后,1872年,约翰·格兰姆退休,酿酒事业转交给他22岁的儿子古斯塔夫(Gustav)。罗兰低地的那片土地后来以另一种方式留存于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历史。1912年,老约翰开创的葡萄酒事业扩张成一家大型公司,注册名称为格兰姆家族公司(G. Gramp & Sons),这也是“奥兰多”(Orlando)商标第一次出现。“奥兰多”是“Roland”的德语说法,暗含了罗兰低地的地名。
“杰卡斯”(Jacob's Creek)真正作为葡萄酒存在还要等到1976年。不过,自从推出第一款葡萄酒后,杰卡斯仅用一年时间就使自己成为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葡萄酒品牌之一,并在此后以其独特的酿造理念与技术最终改变了整个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的格局。如今杰卡斯拥有澳大利亚瓶装葡萄酒国内销量第一、出口量第一两项桂冠,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名。
常见的有关“杰卡斯酿酒哲学”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如同多数评论者所说的,“以提高每年葡萄酒的品质作为酿造哲学,使葡萄酒无需贮藏多年,当年即可呈现出最佳口感”;或者如杰卡斯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采用的更含混的说法,“呈现一系列可以搭配所有场合需要的葡萄酒”。
( 杰卡斯河 )
不仅仅是杰卡斯,标榜“轻松和愉快”,强调“无需费力记住繁琐的分级制度和酒庄名称,也能体验葡萄酒的纯粹”,大部分澳大利亚葡萄酒全都如此。但作为代价,你会面对花样百出的系列名称。以杰卡斯为例,如今已有经典、三原味、起泡酒、酿酒师甄选、珍藏、传承六大系列。“起泡酒”与“经典”还好说,“三原味”就得费些口舌解释,而“酿酒师甄选”、“珍藏”、“传承”这三个名头看起来都很尊贵,仅从字面判断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王者,很需要些相面测字的天分。
真正想了解杰卡斯庞杂的葡萄酒宝藏,更简单的方法其实还是回归到它的葡萄园。尽管酿造期间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主,但杰卡斯在葡萄园的选择和管理上与那些苛刻的家族式酒庄并没什么不同。酒评界认为杰卡斯葡萄酒的一大优点是不需陈年即可饮用,但另一方面杰卡斯是个颇喜欢怀旧的品牌。已成经典的“雨果-赤霞珠”和“约翰-西拉、赤霞珠”自不必说,其命名都是为了纪念在奥兰多酒厂历史上做出过特别贡献的人物,1947年弗瑞德·格兰姆为纪念祖父100年前种的那棵无花果树也成为酒标。2011年11月,杰卡斯又推出了以“1837索威号”命名的2004年份赤霞珠-梅乐葡萄酒,更是将记忆追溯到约翰·格兰姆登上澳大利亚土地的那一刻。2002年全新的杰卡斯酒庄访客中心开张时,曾在这片约翰·格兰姆耕耘过的土地上埋下了一个“时间胶囊”,据说要到2027年才会打开。当年地理学家门格居住的小岛如今是杰卡斯倡导的“植被恢复计划”的总部所在地,该计划致力于将南澳当地的草皮、赤桉树、莎草和其他一些特色灌木重新再移植回该区域。倘若这一计划进行顺利,也许2027年那颗时间胶囊打开时,人们会宛若穿越回当年格兰姆来到时的世界;假如胶囊中存放了一瓶杰卡斯葡萄酒,或许它会隐约嗅到几百年前它的那些葡萄祖先。
( 杰卡斯葡萄园 )
库纳华拉
库纳华拉(Coonawarra)地处南澳东南,距离阿德雷德和墨尔本大约450公里,通常被称为“石灰岩海岸”(Limestone Coast)。库纳华拉是南澳最南部的葡萄酒产区,距离南海岸只有60公里,终年被来自南极的冷冽气流吹拂。库纳华拉海拔很低,大片接近海平面的平坦土地造就了温和凉爽的海洋性气候,为生长单宁饱满圆润的赤霞珠创造了理想环境,是澳大利亚最具潜力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产区之一。很多澳大利亚的著名单品种赤霞珠葡萄酒都产自这里,此地的赤霞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
( 杰卡斯“1837 索威号” )
早在1890年,就有农民在此地种植赤霞珠。杰卡斯所属的奥兰多酒厂(Orlando Wines)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在此地建造自己的酒园,酒园位于当地最著名的“红土”(Terra Rossa)之上。所谓“红土”,是当地一种地理结构独特的土壤,最上层为肥沃的红棕色沃土,其下是薄薄的碳酸钙夹层,基部则是多孔的、利于地下水上渗的石灰石岩床。这种土壤结构在库纳华拉并非广泛存在,只分布在长不足20公里、宽不足5公里的一块雪茄般的狭长地带,最上层的红色棕色沃土本身也只有5厘米到100厘米的厚度。这一特有的土壤结构据考证形成于100万年以前,石灰岩随岁月磨砺而断裂,其中碳酸钙被渗析下沉,而铁元素被氧化、留在表面形成红棕色土壤。这是整个澳大利亚公认的最适合葡萄生长的土壤结构之一。上层沃土往往很薄、排水性良好,方便葡萄扎根、扩散根系,同时又有底部的石灰岩阻止葡萄直接接触到地下水源。春季时,上层的沃土可以保存足够的自降水的水分供葡萄生长,但由于排水性优异,当1月初澳大利亚的夏季开始时,全部水分都已排干,因此葡萄必须在果实逐渐成形的过程中努力向下发展根系、寻找水源。这也就意味着当地葡萄产量不可能很高,但果实会很紧实“浓缩”,这正是酿造优质葡萄酒的前提条件。
库纳华拉地区出产的赤霞珠葡萄酒呈深红色,结构紧实,口感醇厚,带有馥郁的黑醋栗、李子、樱桃气味,另有一丝当地凉爽气候赋予的薄荷气味。单宁结构完整、口感细腻,很少会有粗粝的感觉。库纳华拉凉爽的气候也赋予了赤霞珠独特的地域风味。凉爽的气候能促生出赤霞珠中质朴的黑醋栗等浆果味道。较热气候环境下生长的赤霞珠在口味上会更近似李子,而生长季遭遇较冷天气的赤霞珠在口味上则更偏重绿胡椒。一丝丝的薄荷味也是库纳华拉赤霞珠的独特地域口味。
( 库纳华拉特有的红土 )
品酒笔记
在库纳华拉的杰卡斯祖传酒园中品酒本就具有特别的意味,何况当时进行的是“雨果-赤霞珠”(左图,St Hugo Coonawarra Cabernet Sauvignon)的垂直年份品评。1938年,格兰姆家族公司酒庄的董事总经理雨果·格兰姆(Hugo Gramp)在空难中身亡,他的弟弟弗瑞德随后继承了家业。如今杰卡斯的“雨果-赤霞珠”就是为了纪念雨果以及他对奥兰多酒厂的贡献而命名的。这一系列一般被认为是杰卡斯最好的赤霞珠,也是杰卡斯顶级葡萄酒系列中的一款,全部使用来自库纳华拉产区的顶级赤霞珠。
当时品评的是从1998到2008年的10个年份的“雨果-赤霞珠”。与法国等葡萄酒旧世界地区相反,此地的品评倒是从较老的年份开始。其中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几个年份。
1998年——酒精度
( 丰硕的葡萄果实 )
在橡木桶中陈酿18~21个月,2001年3月装瓶。1998年是库纳华拉收成极好的一个年份,很多评论认为1998年的这款“雨果-赤霞珠”堪称这一年份库纳华拉赤霞珠的完美典范。从色泽上看还完全没有明显的“老龄”迹象,除典型的醋栗气味外,另带有一丝雪茄盒子的气味,酒体浑厚,带有浓厚的混杂有巧克力味的浆果味。倘若你是一个有些怀旧的人,家里还保存着上一辈用过的家具,这款酒优雅的岁月感或许会唤起你对残留在那些木头老家具上的往日时光的记忆。
2003年——酒精度
( 库纳华拉产区 )
在橡木桶中陈酿18~24个月,2005年3月8日装瓶。2003年在库纳华拉并不认为是一个极好的年份,但这款“雨果-赤霞珠”特有的温柔感反而使它具有一种不可复制的韵味。据酿酒师伯纳德·希金(Bernard Hickin)介绍,2002年本地的冬天比以往气温略高。或许这能解释2003年这款酒中略微呈现的那点不大同于库纳华拉赤霞珠常规阳刚风味的感觉:带点白日梦的朦胧,仿佛仿造东方挂毯上的花园图案,对这款酒喜爱与否的取舍近似于你对包法利夫人这类人物的认可与否。
2004年——酒精度
( 库纳华拉产区 )
在橡木桶中陈酿18~20个月,2006年3月装瓶。与2003年的幽婉相比,2004年的“雨果-赤霞珠”阳光得有些耀眼,几乎是在毫无保留地充分展现着库纳华拉产区赤霞珠所能绽放的所有光彩。令人愉悦的醋栗和黑莓气味,掺杂一点得自橡木桶的黑巧克力芳香,口感中除浆果们济济一堂的欢快味道外,连库纳华拉特有的那一丝薄荷气味也没忘记来赴宴。假如你想找库纳华拉产区赤霞珠的“标准像”式代表,这款是个不错的选择。
2007年——酒精度
( 巴罗萨产区 )
在橡木桶中陈酿24个月(65%新桶,35%旧桶),2009年7月14日装瓶。这是一款从酿造工艺上看就颇值得玩味的有趣作品。连皮浸泡的时间长达14~25天,发酵温度在中期曾达到28摄氏度,然后才冷却回18~22摄氏度。色泽为带有暗红色边缘的深宝石红色,带有比一般库纳华拉赤霞珠更浓重的黑莓香气,因为另带一丝薄荷叶子般的味道,再对照它的色泽,光闻时就能感觉出一种近乎血腥但依旧隐忍的张力。因年轻而仍旧带些辛辣的单宁是可以预料到的口感,但回味格外悠长的浆果香味倒是有些出乎意料。当时2007年的这款曾经让我联想起《血字的研究》中那位可敬的犯人蘸着自己的血在墙上书写“Rache”(复仇)的场景,回来看到它的装瓶日期,倒更多想到了《双城记》。倘若真有《双城记》中那种倾倒在地上会将四处染得血红的葡萄酒,那一定近似“雨果-赤霞珠”2007年的这一款。
巴罗萨
巴罗萨同样地处南澳,位于阿德雷德东北约70公里。该产区包括两个子产区:巴罗萨山谷(Barossa Valley)和伊甸山谷(Eden Valley)。与伊甸山谷相比,海拔较低的巴罗萨山谷气候更温暖、干燥,是种植口感醇厚的西拉(Shiraz)的理想地点。巴罗萨是澳大利亚最具国际声誉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巴罗萨是杰卡斯的发源之地。自从创始人约翰·格兰姆(Johann Gramp)1847年在杰卡斯河畔种下第一株葡萄以来,奥兰酒业在巴罗萨已经有超过16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奥兰多酒业仍在致力于该地区地域与人文传统文化的保护。
( 阿德雷德山脉产区 )
与许多优质葡萄酒产区一样,巴罗萨也是一个产量不大的地区。尽管也在澳大利亚的普通餐酒的生产量中占据了4%,但巴罗萨主要还是出产高级别的葡萄酒,堪称澳大利亚最被葡萄酒爱好者推崇的产区。澳大利亚从未遭受过根瘤蚜的灾害,这意味着至今澳大利亚很多葡萄园还在努力坚持以原木而不是在砧木上嫁接过的葡萄苗生产葡萄。巴罗萨是全澳大利亚拥有最多老藤葡萄(有些已经超过150岁)的地区,其中大部分老藤葡萄为西拉。
巴罗萨山谷适中的海拔高度造就了一种近似地中海的局部气候。海拔较低的葡萄园较适合西拉的生长。巴罗萨地区的西拉口感醇厚,有天鹅绒般的质感,香气馥郁,单宁成熟柔润。酒体强劲,典型风味为黑莓、黑巧克力。温暖的气候才会造就独特的巧克力与李子味道。在温暖的白天,生长在巴罗萨山谷里的西拉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结果通常会发展出浓郁的巧克力与李子味道。而在气温更低的环境下,西拉中的胡椒与辛辣味道则会成为主导。
土壤本身也对单宁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这一地区的土壤在颜色、构成、肥沃度上相差甚大,谷底洼地为暗红色与灰色黏土混合土层,在山坡与坡顶则是沙砾与棕色沃土混合的土层。每一种土质都会在不同的方面影响西拉的品质,来自不同葡萄园的葡萄最后混酿会形成更加复杂的风味。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巴罗萨为何能出产世界级的西拉葡萄酒。
巴罗萨山谷的另一葡萄明星是雷司令(Riesling)。1953年,在波及整个澳大利亚酿酒业的一场革命中,巴罗萨的雷司令葡萄酒曾经扮演了核心角色。当时奥兰多酒厂的酿酒师开始尝试在发酵过程中增加压力同时冷却酵母菌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控制雷司令葡萄酒的发酵。这一尝试的效果颇为显著。在1955年的阿德雷德酒展上,奥兰多酒厂一瓶产自当年、只陈储了6个月的巴罗萨雷司令葡萄酒击败了那些已经陈储达3年的雷司令,获得酒展大奖。代表新生代的这批雷司令在香气与口感上都更为浓厚,它们的酿造方法对于今日澳大利亚酿造清新风格白葡萄酒起到了重要启迪作用。
雷司令本身也是巴罗萨这一地区酿酒传统的一部分。巴罗萨地区是19世纪40年代主要由德国移民开垦的,这一起源使雷司令根深蒂固地融入巴罗萨的酿酒文化。雷司令葡萄于1838年直接由德国莱茵地区引入澳大利亚。它很快就适应了巴罗萨的气候,据信也是约翰·格兰姆当年最早种植并用来酿造第一批酒的葡萄。
起伏的山岭为巴罗萨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葡萄种植环境。不过奥兰多酒厂认为在海拔更高的地区(伊甸山谷)才是种植品质顶级、个性突出的雷司令的地点。巴罗萨山谷的雷司令口感丰满、强劲,而伊甸山谷的雷司令才会具有高贵、冷峻的花香味,兼带一丝柠檬的味道以及近似云母的清冽感。伊甸山谷也拥有近似地中海的微气候,但与巴罗萨山谷相比,较高的海拔带来了更湿润、温度也更低的气候。在10月到次年4月的葡萄生长季,降水量可以超出巴罗萨山谷近75%。果实成熟期的气温也相对更低。较寒冷的气候有利于培育雷司令柠檬般的酸度以及优雅的花香味。雷司令葡萄本身很耐寒,可以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反而会丧失优雅与细腻。伊甸山谷的土壤以砾石为主,但雷司令是一个很顽强的品种,完全可以在这种土壤上存活。不仅如此,生长于此地的雷司令还可以从砾石中获得一种矿物质味道,赋予成酒冷美人般的优雅。
约翰-西拉、赤霞珠 2005——酒精度
“约翰-西拉、赤霞珠”(左图)堪称杰卡斯顶级的产品。单就西拉与赤霞珠这种在法国绝对看不到的搭档组合而论,这款酒都值得尝试。“约翰-西拉、赤霞珠”以奥兰多酒厂的创始人约翰·格兰姆命名。这瓶酒也被顺理成章地安排在当天于杰卡斯小屋举行的晚宴中出现,配的是主人专门为来自亚洲的客人准备的各种东方菜式,尤其令人诧异的是那位本地土生土长的女大厨完全没有去过亚洲,所有的菜式全部是根据烹调书按图索骥而来。再配上写有“百年好合”的大红色筷子,这场晚宴的压轴主角“约翰-西拉、赤霞珠2005”更多了几分天下大同的宽宏气势,挤在口中暖烘烘的浆果与审时度势地插科打诨的胡椒带来了一场仿佛地球村盛宴的味道,但只有热闹过后才会发现,这款酒真正的魅力是某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冷峻,恰如卡拉瓦乔那幅据传说是自画像的《酒神》。
石园雷司令 2010 ——酒精度
2010年10月6日装瓶。在杰卡斯的诸多葡萄园中,位于巴罗萨山谷西部边界高地的“石园”(Steingarten)算得上是最受宠爱的一个。1962年,尚在杰卡斯品牌诞生之前,奥兰多酒厂就购置下了这片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葡萄园。它的名字源自于德语中的“石头花园”。尽管当地葡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在杰卡斯几代人的努力下,这片葡萄园依然生生不息。这款酒色泽呈鲜艳的浅绿色,有柠檬和白色茉莉气味,口感芳香,有柠檬与青苹果的味道。对于习惯了法国阿尔萨斯以及德国雷司令葡萄酒的人来说,口感或许有些清淡,但考虑到奥兰多酒厂曾经为澳大利亚的现代雷司令奠定了基准,这款倒不失为尝试澳大利亚风范雷司令的一个优秀范本。
阿德雷德山脉
作为葡萄酒产区的阿德雷德山脉地区(Adelaide Hills)距阿德雷德东部仅30分钟车程,葡萄园零星分布在洛夫蒂山脉(Mount Lofty)约70公里长的狭长地带中。起伏的山脉、不计其数的陡坡与深谷为这一地区的葡萄种植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微气候,土壤也变化多样,有肥沃程度低至中等的灰色沙砾混合土,也有酸度较高的黏土,所有这些都确保了本地葡萄品种的丰富性以及口味的复杂度。阿德雷德山脉地区是一个相对较年轻的葡萄酒产区,大部分葡萄园自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种植。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当地的葡萄培植更倾向于向适合酿造清新的“当代口味”葡萄酒的需要发展。
凉爽的气候对于确保长相思(Sauvignon Blanc)、霞多丽(Chardonnay)、黑皮诺(Pinot Noir)这样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清新感是至关重要的。澳大利亚地势最高的葡萄园中有很多位于阿德雷德山脉地区,海拔在400~600米。这种地形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冷爽气候。在葡萄的成熟季,本地气温低于澳大利亚大陆其他大部分葡萄酒产区,同时湿度(67%)高于其他大部分产区,雾霭天气在本地也颇为常见。其结果是具备更高天然酸度的葡萄,而这种葡萄恰好适合酿造更具年轻感的葡萄酒。阿德雷德山脉地区向来以“水果篮子”闻名。本地出产苹果、梨、草莓、樱桃等,同样的果味也往往隐现在本地出产的葡萄酒中。
长相思本身是一个在气候较凉爽的地区才会有突出表现的品种。优质的长相思口味包括馥郁的热带水果味道,但也会带有一丝青草乃至番茄叶子气味。凉爽的气候尤其有利于凸现其中的热带水果味道,而这种味道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往往会丧失。阿德雷德山区的长相思清新、芬芳,口感爽利,带有成熟的热带水果香气,酸度突出,结构精细。目前澳大利亚最优质的长相思有很多就出产自阿德雷德山区,长相思也是本产区种植面积最广的酿酒葡萄品种。
霞多丽是一种细腻、能敏锐反映地域变化的葡萄品种。它可以适应很多种土壤,但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在较冷的环境里表现出更清冽的柠檬、绿苹果风味,而在更温暖的环境里表现出更多的奶油糖果风味。阿德雷德山脉地区的霞多丽层次复杂而不失优雅,冷峻、有矿物质感,清冽、酸度适中。
黑皮诺不易种植,因为它要求极为特定的环境。假如过冷,它会呈现出潮湿叶子的气味。如在成长季缺乏足够高的温度,葡萄口感苍白平淡,但假如气温过高,它又会呈现出一种过度成熟的奢靡味道。只有当气候完全符合它的需要时,黑皮诺才会展现出它全部的风味:草莓、桑葚以及黑莓是它年轻时的风味,陈年后逐渐增加泥土味以及兽味。阿德雷德山脉地区号称南澳最优质的黑皮诺葡萄酒产区。这里是南澳唯一一个可以为挑剔的黑皮诺终年提供适宜的凉爽气候的产区,黑皮诺喜欢的黏土质土壤也可以在山岭间找到。
珍藏系列阿德雷德山脉长相思 2011——酒精度
拥有来自阿德雷德山脉产区特有的柠檬花、番石榴和荔枝果香,新鲜柑橘和热带水果的味道带给人一丝梦幻般的想象,轻灵的舌尖触感仿佛八音盒里的音乐。
珍藏系列阿德雷德山脉黑皮诺 2011——酒精度
具有阿德雷德山脉产区黑皮诺的典型特质。果香四溢,带有黑樱桃、草莓的芬芳,些许皮革与泥土的气息。相比起那些经常会令人联想起在月下孤狼的勃艮第黑皮诺,它更容易让人想起一头初入普罗旺斯乡间、正处于恋爱中的小狼。 地图雷司令葡萄酒葡萄酒分级制度杰卡斯酒藏酿酒赤霞珠卡斯葡萄酒酿造工艺黑皮诺葡萄酒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