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枚“爱国者”运往中国?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69枚“爱国者”运往中国?0( 2011年12月22日,“托尔·自由号”货轮停靠在芬兰科特卡港 )

2011年12月21日,美联社发出的一条消息迅速被转载放大为与中国有关。这个消息最终被传为芬兰当局查获了一艘从德国开出来的货船,船上装有69枚美制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和150吨炸药。消息还引用芬兰官员的话说,该船在13日抵达芬兰将装载锚链和旧造纸器械,目的地是中国。24小时后,美联社再次发出消息,消息引用德国国防部发言人的话说,船上的导弹是德国与韩国政府间合法的武器交易。那么德国与韩国正常的武器贸易为什么会牵扯到中国呢?

在最大的全球航运免费跟踪网站上,输入“托尔·自由号”的船名或者国际海事组织的注册号,就可以找到这艘运送“爱国者”导弹船的相关信息。这艘挂英属马恩岛船旗、1994年建造的5392吨货船,显然是一艘被称为“杂货”或“灵便”的散货船。由于这种散货船装货随意、运费便宜,且航线一般是从欧洲途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前往亚洲,因此常常随停随装一些非矿砂、谷物和煤炭类的“小件”货物。很显然,“托尔·自由号”是12月13日从德国的埃姆登港装载导弹和炸药后起航,再到芬兰装载运往中国的锚链和二手造纸机械的。但问题是,按照芬兰警方的说法,不仅船上的炸药未能按规定封闭包装,而且在货单上炸药却标上了“烟花”的字样。事实上,每天都会有散货船沿着上述比绕好望角节省30%航程的航线从欧洲前往韩国或中国,但德国与韩国这宗正常的武器贸易为什么会搞得如此神秘呢?

2000年,随着小布什政府上任后对东亚战略的调整,美国开始向东亚国家推销反导系统。当时韩国虽然讨论过购买美国48枚“爱国者-3”反导导弹,但正在推行“阳光政策”的金大中总统考虑到预算、政治及美韩贸易等因素,最终还是没有购买,而是制定了自行建立低空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SAM-X)。2006年在朝核问题陷入僵局之时,朝鲜在当年的7月试射了一枚被美国军方认为是“大浦洞-2”远程导弹的测试弹。两个多月后的9月30日,根据法新社报道,韩国准备向其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购买48枚二手“爱国者-2”导弹和向美国购买相关地面设备。2007年底,李明博在总统大选中获胜。几个月后,当年议会批准、耗资10亿美元的“韩版反导计划”终见分晓。2008年3月31日,美国的雷神公司宣布获得了金额达1.18亿美元的合同,合同内容是为韩国向德国购买的48枚“爱国者-2”导弹系统提供硬件设备。同年9月,韩国国防部发言人称,韩国的“爱国者”导弹将于2010年部署,但发言人拒绝透露导弹交付数量。2009年2月,韩国国防部宣布,将在2012年建立自己独立的导弹防御系统。其中导弹包括美国陆基的“爱国者”系列、海基的“标准”系列和韩国借鉴俄罗斯S-300技术自行开发的M-SAM中程拦截导弹系列。那么在芬兰扣押的运往韩国的69枚“爱国者”导弹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从军事层面看,美、日在东亚导弹防御系统主要是在中高空拦截导弹,而朝鲜成熟的中短程导弹主要部署在前线,飞抵首尔只有几分钟,因此韩国必须要建立具有较强低空防御能力的导弹防御系统。但部署在倾斜发射架上的“爱国者”导弹只能提供一个防御的扇面,而俄罗斯采用垂直“冷发射”的S-300和S-400导弹则会提供一个360度的防御面。而这恰恰也是韩国国内很多人反对购买美国“爱国者”的原因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雷神公司公布向韩国出售“爱国者”技术后,李明博访问了美国,并在白宫玫瑰园得到了奥巴马提供“核保护”的承诺。随后就发生了美国重返亚洲、“天安舰沉没”、“延坪岛炮击”、“美韩贸易协定”、TPP等一系列事件。其间虽然有“韩版”反导系统的零星报道,却并没有部署及量产的确定消息。有意思的是,就在由韩国私人作为69枚“爱国者”收货人一事在芬兰被曝光后,2011年12月24日韩国《朝鲜日报》借用业内人士的话透露,韩国将从2013年开始部署韩版的“爱国者-3”——“Cheongung”。业内人士还特别强调,该型导弹耗资4300亿韩元,是韩国工业界借助俄罗斯S-400技术自行开发的反导系统。但对于在芬兰被查扣的69枚“爱国者”导弹,却只字未提。如果换个角度看,可能有两个数据可以参考:这就是2011年前10个月韩国对美贸易依存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为9.3%;与此同时,韩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则达到了2000年时对美依存度的水平,为20.4%。

上一篇: 整容英国人
下一篇: 消费·理财(66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