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读《尤利西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乔伊斯 )
6月16日是布鲁姆日,因为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整本书写的是利奥波德·布鲁姆在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里的活动。往年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庆祝布鲁姆日的方式是朗读小说的片段,组织街头剧、讲座,吃布鲁姆吃过的东西等,今年有一项特别的活动:96位志愿者将把《尤利西斯》中的96个片段转换成140字的微博,从都柏林时间上午8点开始,每15分钟贴一条。8点是斯蒂芬·迪达勒斯看着勃克·穆利根刮胡子、布鲁姆跟他的猫做短暂对话的时间。这一活动的发起人是56岁的美国人斯蒂芬·科尔,他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公关人员。他说:“把《尤利西斯》变成微博是把乔伊斯诗意的散文现实提炼成最短小的形式,这是为了充分展现人们对这本书、对它的语言和故事的热爱。”近来有很多人关注了这一活动的用户名@11lysses。
科尔说,他不知道这次活动能否取得成功。但清楚的是,2009年,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学生以微博的形式重述西方经典文学著作,出版了《微博文学》一书,令人感觉耳目一新。对于每一部名著,以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口吻用二三十条微博加以复述。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像很多书里的人物一样,我过得很无聊。哦!一只白兔!跟《黑客帝国》里一样。那部电影很炫,如果你服了药的话。”该书对《在路上》的处理方式是:“要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微博版,请阅读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其含义是,《在路上》虽然写于微博问世之前,但它自动写作的形式跟微博一模一样。《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也在被改编之列:“我的邻居斯万真不简单,我听说他过去很风流。”“把玩我对现实的感知,从来没搞明白,没有真正属于我,也不属于别人,但一直是相聚时刻的力量,为我们的满足和便利而相互擦碰。”
这本《微博文学》唯独放过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也许是因为这部名著太艰深,不适合被改编成微博。英国作家、《名利场》杂志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说,《尤利西斯》中,双关语、回文、戏仿等语言游戏接连不断,如Evian是naive(天真)一词倒着拼写的结果。乔伊斯能够援引多国语言连续几页地玩文字游戏,以致读者每一次重读这本书或者其中的同一章都像是在读一个全新的文本,丝毫意识不到自己以前读过。有一则爱尔兰笑话就像乔伊斯一样利用了谐音:英国人阿什利站在伦敦一个建筑工地的大门口监工。一个穿得破破烂烂、叼着烟斗、穿着破雨衣的人向他走来,他以为又是一个叫花子。这个爱尔兰人脚步蹒跚地走到他跟前,问他是否需要临时工。阿什利说:“我看你不像一个知道大梁(girder,与‘歌德’谐音)和托梁(joist,与‘乔伊斯’谐音)区别的人。”那个爱尔兰人愤愤不平地说:“我知道。头一个是《浮士德》的作者,后一个是《尤利西斯》的作者。”
乔伊斯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流亡。1904年8月29日,乔伊斯在写给诺拉的信中说:“我的思想抵制现存的整个社会秩序和基督精神——家庭、公认的品行、生活的品位以及宗教教义。6年前,我怀着最炽热的仇恨脱离了天主教会。除了做一个流浪汉,我无法融入社会秩序。”《尤利西斯》很大程度上是他靠对都柏林的记忆、观察、聆听和感受对它加以重构的结果,在想象中返乡以缓解他的乡愁,所以他像奥德赛渴望回到伊萨卡一样,渴望看到利菲河的两岸和河上的桥。进而,他后来跟荷马一样双目失明。视力不好的人通常会在其他感官方面得到补偿,乔伊斯的语言精确地注意一切事物的声音和味道,从食物到马和女人。出于这一原因,他喜欢明亮的颜色,坚持要求《尤利西斯》第一版的封面使用一种特殊的蓝色——希腊爱琴海的颜色。对于书中精细的部分,改写成微博会是很大的挑战。好在《尤利西斯》中不只有内心独白和意识流。希钦斯说:“它不断地返回到地面,提醒我们天生的人体机能及其退化、性方面的挫败是常见的人生境况。这时,乔伊斯开一些孩子气的小玩笑。”也许这些片段是最适合改写成微博的。■
( 小说《尤利西斯》 )
(文 / 小贝) 文学在路上尤利西斯乔伊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