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赤字下的美巴关系
作者:蒲实( 2月3日,参与拉合尔示威活动的父子。他们身后是戴维斯的照片 )
5月,巴基斯坦最大的英文报纸之一《黎明报》登载了维基解密所泄露的4000多条与巴基斯坦有关的美国外交电文。电文显示,2008年1月,巴基斯坦的卡雅尼将军曾向美国中央军司令威廉·法伦上将提请,让美军的无人驾驶机在南瓦济里斯坦上空侦察。2009年2月,前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安妮·帕特森在电文中提到,卡雅尼将军“完全知道打击很精确,击中的目标主要是外国的武装分子”。当时,巴基斯坦部队正在那里与塔利班作战。帕特森提到,扎尔达里总统的军事问题助手曾估计,无人驾驶机所能完成的一次空中打击可能要牺牲60名巴基斯坦军人才能完成,所以他青睐无人机。在2008年11月的电文中,帕特森记录道,巴基斯坦政府私下的默许与公开对美国行为的谴责之间存在着鸿沟。“虽然到目前为止,巴基斯坦对美国的回应还仅限于口头谴责,但那些感到国内压力的巴基斯坦领导人,也许会开始考虑对美国采取更强硬的行动。”帕特森大使如此写道。
实际上,在美国中情局开展猎捕本·拉登的行动之前,卡雅尼将军就开始对巴基斯坦上空的美国无人机表示过越来越强的反感。他曾要求奥巴马政府停止空中军事打击,美国中情局拒绝了这一要求。随后,猎捕本·拉登的行动让无人机成了巴民众眼中侵犯巴基斯坦主权的符号,激起了巴民众强烈的反美情绪。而在美国看来,无人机问题正是美巴关系障碍的缩影。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南亚问题专家丹尼尔·马基(Daniel Markey)如此向本刊分析道:“目前的危机,根源于美国取巧打击并不对巴国构成威胁的伊斯兰武装组织,这让巴基斯坦很恼火。美国无人机秘密在北瓦济里斯坦对哈卡尼的组织网络和对该地区塔利班指挥官哈菲兹-古尔-巴哈杜尔领导下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分支实施打击,而这些伊斯兰武装组织与巴基斯坦中央政府间有不侵犯条约。”
5月27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率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突访伊斯兰堡。这一被广泛视为缓和美巴关系的访问,事实上带来的是美国政府敦促巴基斯坦继续努力反恐的要求和一份美国要进一步追捕的恐怖分子名单。这份名单包括“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希里、与“基地”关系极为密切的“哈卡尼网络”组织领导人哈卡尼、巴基斯坦“伊斯兰圣战运动”领导人伊利亚斯·卡什米里。
“奥巴马总统的‘阿富巴’战略把以巴基斯坦北瓦部落区为中心的哈卡尼网络和以巴基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奎达为中心的奎达舒拉塔利班明确定为美国和北约军队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敌人。他们针对美军和北约发起了多次军事袭击。”巴基斯坦萨果达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拉什德·汗(Rashid Khan)对本刊记者说。哈卡尼网络的领袖哈卡尼在抵抗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是一位高级军事将领,曾与中情局、三军情报局和海湾的富豪资助者有联系。塔利班控制阿富汗后,哈卡尼担任过内阁职务。美国一直认为,该网络与三军情报局保留着老关系,巴军也不愿对其采取敌对行动。对巴基斯坦来说,在美国撤军之后,哈卡尼还是一个保护其在阿富汗利益的重要力量。2010年6月,《纽约时报》曾报道,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卡雅尼和三军情报局主管帕夏曾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交换过意见,都认为美国在阿富汗不可能取得胜利,所以打算在美军撤出阿富汗后,让阿富汗政府与哈卡尼网络分享政权。卡尔扎伊和卡雅尼后来都否认美国的这种说法。根据“阿富巴”战略,奎达舒拉塔利班是塔利班在阿富汗进行反政府活动的智力和意识形态支柱,他们将阿富汗和联军部队、移动车队和后勤路线作为其袭击目标,并将行动目标扩大到针对外交中心、政府高官、国会议员、国防官员、内务安全部和国家安全部的成员。美国官员一直认为,奎达舒拉得到了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的帮助,因为美国撤军后,一旦塔利班还能够重新掌权,奎达舒拉的领袖毛拉·奥马尔将是巴基斯坦的重要资源。“美国政策背后的逻辑是,除非能破坏这些网络,否则联军就无法在阿富汗战胜塔利班,而这一军事胜利离不开巴基斯坦的合作。因此,美国一直向巴基斯坦施压,要求巴基斯坦打击这两个组织。”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南亚问题专家菲尔巴布-布朗(Vanda Felbab-Brown)告诉本刊记者。
美国军方确定的第三个威胁阿富汗安全的组织是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领导的伊斯兰极端组织“阿富汗伊斯兰党”。“阿富汗伊斯兰党被认为与巴基斯坦的宗教政党,特别是巴基斯坦伊斯兰教的最大政党伊斯兰大会党有联系。这些联系是在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圣战中建立起来的。”拉什德·汗说。在美国看来,“如果巴基斯坦关闭这些组织在巴基斯坦的基地和庇护所,它们将不堪一击。但它们并未威胁到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而且会在阿富汗创造有利于巴基斯坦的局面,而巴基斯坦也不愿从打击与巴政府为敌的巴基斯坦学生运动(又称巴基斯坦塔利班)那里转移兵力出来”。菲尔巴布-布朗说。
( 3月18日,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成员在拉合尔举行游行活动,抗议释放戴维斯 )
今年2月,让美巴关系冷却的“雷蒙德·戴维斯案”则与另一个伊斯兰武装组织——“虔诚军”有关。当时,美国“外交人员”雷蒙德·戴维斯在拉合尔射杀了3名持有武器的巴基斯坦人,美国以外交豁免为由要求巴基斯坦警方释放他。后来真相大白,雷蒙德·戴维斯其实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秘密雇员,他开枪时正在执行一项掩护中情局人员的行动。雷蒙德·戴维斯所在的中情局小组负责在巴基斯坦秘密搜集有关“虔诚军”的情报,而“虔诚军”被美国和印度认定是2008年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的主谋。“虔诚军”实际也是抵抗阿富汗的圣战中的产物,当时巴基斯坦的军情机构建立了“虔诚军”,与美国中情局共同合作。齐亚·哈克时期,巴基斯坦的军情部门把“虔诚军”作为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作战的代理军事组织培养,2002年,穆沙拉夫总统加入美国的反恐战争,才公开宣称禁止“虔诚军”活动。2005年,美国把它列为恐怖主义组织。在美国看来,如今,“虔诚军”的行动目标不再仅局限于印巴边境和藏于幕后,而是扩大到面对美国、欧洲和驻阿富汗美国军队的圣战,且向“基地”组织提供情报和便利。“雷蒙德·戴维斯案”进一步反映了美巴信任赤字:美国认为“虔诚军”与巴基斯坦军情机构仍有紧密的联系;而拉什德认为,“虔诚军”是高度组织化、动员能力很强的组织,从中东和海湾国家获得慷慨的资金援助,武器精良,成员受过很好的训练。巴基斯坦认为,对其宣战,必会惹火烧身。
美国通过捕杀本·拉登的秘密行动,其实赢得了更多的谈判筹码。在把怀疑的矛头指向巴基斯坦的军情机构,要求巴基斯坦调查为什么本·拉登能在巴基斯坦藏匿多年而不被发现后,面对已经受够羞辱的伙伴,华盛顿又以“赦免”的姿态,称赞巴基斯坦的反恐努力,决定不会减少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款,但要求巴基斯坦对哈卡尼网络、奎达舒拉、阿富汗伊斯兰党组织和巴境内的伊斯兰军事组织采取行动。奥巴马是要剿灭塔利班还是与塔利班谈判?“没有一个稳定的阿富汗政府,美国撤军后,阿富汗内战的可能性很大。现在有很多与塔利班谈判的理由,美军和北约联军的军事存在还很强大,塔利班还面临着实质性的军事压力,但塔利班是否愿意接受阿富汗和北约联军的条件还是个未知数。”菲尔巴布-布朗告诉本刊记者。
( 卡雅尼将军对巴基斯坦上空的美军无人机表示反感 )
“巴基斯坦面临的另一压力是,如果关闭他们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基地,将会受到极其惨烈的报复,这些组织有能力在整个巴基斯坦,从南到北,点燃战火。巴基斯坦政府深知这一点,因此对待他们非常谨慎。联邦政府和旁遮普省政府在对他们采取军事行动这一点上都非常犹豫,因为这必定会适得其反。”拉什德对本刊说,“而巴基斯坦又如何能相信,美国不会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留下一个烂摊子走人呢?”■
(文 / 蒲实) 美巴赤字无人机关系信任美国军事塔利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