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登的时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奥登的时代0( 英国诗人奥登 )

英国诗人奥登1939年1月抵达纽约。那时他32岁,已经扬名海内外。他对美国并不了解,但他对美国的感情热切而坚定,在1946年成为美国公民。到他于1973年去世时,他做了近30年的美国公民。虽然他经常周游世界,但纽约一直是他的大本营。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艾丹·韦斯利在《奥登的时代》一书中说,美国改变了奥登的诗,他作为老师、随笔作家和文学沙龙领袖,也影响了美国的诗歌。

韦斯利提到,艾伦·金斯堡19岁时写过一篇评论奥登的文章,把奥登当偶像,年轻的西尔维亚·普拉斯说奥登是完美的诗人。但金斯堡在因为《嚎叫》而名声大噪后,曾尾随正在度假的奥登,要跟他讨论惠特曼的重要性,在被喝醉了的奥登拒绝后,金斯堡说奥登和他正在饮酒的朋友是“一群废物”,发誓要推翻奥登统治的“诗人共和国”。奥登的显赫地位对那些需要一个攻击目标的人来说很有用。

1940年6月,在英国下议院,有议员问及要不要把前一年赴美的W.H.奥登召回来服役?首相回答说,网球运动员H.W.奥斯汀已经答应,只要召唤他,他就会回国。但诗人一直没有回国。奥登穿越大西洋努力要回避的是他在英国的名声。在影响了先锋诗歌和左翼政治10年之后,他害怕要向官方的战时文化做出妥协。他在而立之年后到达美国,变成了另一种诗人——更口语化、更哲理化,在形式上更保守,在性取向上更公开——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同性恋,但去美国时他已经结婚了,1936年他娶了托马斯·曼的女儿埃里卡·曼,是为了能让埃里卡拿到英国护照,逃脱纳粹的迫害。

奥登写过《告诉我爱的真谛》之类标题很吸引人的诗,但他的诗中也有一些需要读者查字典的很难懂的词。为了不让人给他贴标签、给他的诗歌创作分期,1945年出第一部诗集时,奥登要求编辑把诗歌按照每一首诗第一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创作年代排列。他说:“我想考一考那些认为我最初写的诗最好的读者。让他们读一首诗,然后猜它的创作日期。”

但他的创作仍免不了被分期。同行们普遍认为,奥登在去美国之后写的诗变得更无趣了。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上世纪30年代特别崇拜奥登,在被问到奥登的晚期作品时,他问:“他出什么问题了?”美国诗人兰德尔·贾雷尔说奥登变成了“在地狱深处转动的修辞之磨”。韦斯利则努力找出奥登的诗所具有的美国特质。她反复说到这位英国人移居美国后写的第一首诗《悼念叶芝》,其中有一句反政治的话“诗无济于事”,但几句之后,他又说“它存在着,是现象的一种方式,是一个出口”。韦斯利认为,这表明奥登表达的并非对诗歌深深的悲观或怀疑诗歌具有影响政治和社会的力量,他希望诗歌不是通过旁观,而是通过介入来反映世界。“美国诗人”奥登的诗作的内涵更接近他年轻时的激进,而非他晚年时非政治、保守的立场。

奥登的时代1( 《奥登的时代》 )

《奥登传》作者达文波特·海因斯说,奥登66岁时就去世了,他的朋友们说这跟奥登多年来饮酒、抽烟和服用安眠药有关。诗人梅根·欧鲁克说:“导致奥登英年早逝的也许不是烟和酒,而是他的美学趣味:他认为诗人负有道德和政治责任。”20年代刚开始写诗时,奥登写的是情诗和玄想诗,贾雷尔说,奥登早期的作品“晦涩、新颖,布局很差,不讲逻辑,充满惊人的语句,潜心于他自己的世界和形式”。但到了30年代,奥登自觉地从艾略特、庞德等人的现代主义的私人节奏转向更通俗的、连接个人与公众世界的诗。他30年代起写的诗非常有条理、讲逻辑,而且很雄辩。■

(文 / 小贝) 奥登

上一篇: 德国的天才
下一篇: 吉美的浑源彝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