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吴琪
作者:吴琪吴琪,《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三联生活周刊》第37期
小镇做题家:
如何自立?
(点击链接,VIP速听本期周刊)
在豆瓣平台上,有一个由年轻人创建,如今成员已超10万人的 “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
所谓“985废物引进计划”指的是一群211、985名校的大学生,因为在学业或就业上遇到一些暂时的挫折而自认为是失败者,组成了虚拟世界团体。他们还给自己打上“985废物”或“小镇做题家”这样有些自嘲的标签。
在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中,这只是个影响力有限的小众群体,但在本期三联记者的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在高校老师、招聘的人力总监还是年轻人自己口中,现在的年轻人的确和以前不一样,那么,到底不一样在哪儿呢?
“小镇做题家”们出生在中小城市,靠着从小的勤奋刷题而脱颖而出,然而到了大城市或高校后,才发现自己同原本享有更多资源的同龄人的差距。在《小镇做题家:如何自立》(←点击即可订阅杂志)的封面中,我们试图深层挖掘,今天的社会正在培养什么样的年轻人,而我们的社会又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
主笔杨璐讨论了“985废物引进计划”年轻人的想法。在这个现象背后可能有他们的父母的影响。所谓的小镇父母们以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教导孩子,就认为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但实际上现代的外部世界变化这么大,并不是做题这一件事情是唯一重要的能力。
主笔徐菁菁则深入采访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顶尖的高校,提出了绩点考核下的人生突围。
除此之外,我们也采访了不同的高科技大公司负责招聘的资深人士,希望了解职场上需要的年轻人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与此相对,媒体报道下华为等公司高薪招聘的“天才少年”又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本期周刊中的社会报道“山西襄汾饭店坍塌事故的调查”和文化报道“叶嘉莹先生的专访”等也值得关注。
我们希望用本期故事探讨,如果今天我们的年轻人显得过于忙碌、技巧化,追求自己人生单一的成功,那是不是应该停下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而我们的价值观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又出了问题?
本期完整目录
| 封面故事 |
小镇做题家:如何自立(杨璐)
毕业后的漂流:“985废物引进计划”(杨璐)
顶尖高校:绩点考核下的人生突围(徐菁菁 郭子介)
我的二本学生(黄灯 徐菁菁)
当下职场,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杨璐)
“天才少年”:科技企业的用人思维(张从志)
职校年轻人(张从志)
| 社会 |
热点:山西襄汾饭店坍塌事故调查(郜超 董冀宁)
热点:毕节大方县教师欠薪:一个贫困县的故事(刘畅)
生态:自贡美食的密码(王海燕)
| 经济 |
市场分析:学习新加坡模式,难度在哪里?(谢九)
| 文化 |
文化:叶嘉莹:吟咏人生(艾江涛)
电影:那些“小妇人”,为什么不过时(张月寒)
逝者:大卫·格雷伯的无政府主义人类学(薛巍)
| 专栏 |
邢海洋:科技股这么涨,值不值?
苗千:出人意料的中等质量黑洞
袁越:青春期按下重启键
卜键:修铁路的竞赛
张斌:“42号”永生
宋晓军:一份关注中国“军改”的报告
编辑/天健 剪辑/天健 设计/侯子晗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本节目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大学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