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我们的问题来自于对自然失去了敬畏

作者:俞孔坚

俞孔坚: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

为什么我们的水患越来越严重?俞孔坚说,那是因为大自然的“那双脚”被我们给“裹”了起来。 

作为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不厌其烦地解释着自己的专业与土地的关系:“城乡规划设计和土地规划设计,土地是核心。”他自诩为“土行者”,土地和自然,在他口中不断被重复和强调。 

而与土地所对应的元素“城市”,也是俞孔坚最关注的问题。在他看来,快速扩张的城市化进程,让城市越来越“硬化”,越来越失去“弹性”。自然的自我消纳能力越来越弱,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小,“所以同样的水量或者更小的水量,现在造成灾害可能性比以前要大得多了。” 

Q 如何评价“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个观点?

A 这是一个误导,背后有很多利益的关系。事实上,这两年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也都面临着洪涝的问题,不论地下修多大的蓄水空间,都是要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总是用工业思维来思考问题,修建下水道首先需要巨大的投资,其次它是不可持续的。

Q 什么是解决中国洪涝问题的方向?

A 中国的洪涝是因为这种季风性气候决定的,而季风性气候地区都有同样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自然,就是遵循中国古代5000多年留下来的城市建设理念,以生态优先来规划城市,做到“水中有城,城中有水”

编辑 / 杨菲菲  剪辑 / 张译丹  设计 / 张慧

| 封面大使 |

《三联生活周刊》新刊《我家住在长江边:南方大水,何以成灾》,从南方的水患中探讨了人与水的关系。在自然与城市中间,也许我们还可以思考得更多。

俞孔坚:我们的问题来自于对自然失去了敬畏0

《三联生活周刊》每期都会邀请一位文化公众人物 / 明星来担任当期封面故事的引荐人(封面大使),以10分钟的音频形式来分享自己与封面专题相关的个人经历或知识、文化记忆。

点击下图,听到更多封面大使的声音 ↓ 

俞孔坚:我们的问题来自于对自然失去了敬畏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