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重构”心理问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李松蔚:临床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
心理健康相对于身体健康,是一个更抽象也更宏大的命题。在心理师李松蔚看来,现代人有了更大地自由度去表达和追求自己,但同时关于人生目标和意义的迷茫和分化,成了今天几乎一切心理问题和精神痛苦背后的主题。
而如何解决心理问题,李松蔚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叫做“重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这些问题。除了警惕不加选择地吸收西方心理学界的规范和诊断,也应当将高高在上的心理学拉到一个可以“对话”的位置上:“我们的很多问题也许不只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而是这个时代和社会需要去重新构建一些思路和方法,让不同秉性、不同爱好、不同追求、不同信念、不同文化的人,都可以更好地活在这个社会里。我认为这是解决很多问题的终极方案。”李松蔚说。
Q 对于心理问题,西方心理学都有哪些解决方案?
A 西方心理学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他们推出了一个很完备的诊断体系,是来自西方的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等根据他们的社会文化特点,以及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在他们的时代视野之下所得出来的结论——但未必是这个世界的终极真理。所以当这些诊断体系被推广到全世界各地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时代下,它是否是最合适的诊断、甚至也许根本不是诊断,是今天我们需要警惕的现象和思考的问题。
Q 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式解决心理问题?
A 我们对所谓心理问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觉得既然是问题,就需要扭转、改变它,常常通过强制方式,把所谓“正常人”认为好的或者应该的东西,灌输到那些我们认为“异常”的人身上。但我认为,我们不仅要靠心理学或传统的干预方案,也并非一定要去除人们那些“不主流”或“不合常规”的部分,同时我们要自己对自己多一些接纳,进而使得这个社会对不同的人多一些接纳,产生良好的互动、沟通和连接。也许有很多在今天被认为是“心理问题”的问题,在明天就只是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和偏好。
编辑 / 杨菲菲 剪辑 / 张译丹 设计 / 罗曼
| 封面大使 |
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专题报道《我们如何疗愈痛苦:走进心理咨询室》,将从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痛苦入手,一起探索如何认识和疗愈自我。
《三联生活周刊》每期都会邀请一位文化公众人物 / 明星来担任当期封面故事的引荐人(封面大使),以10分钟的音频形式来分享自己与封面专题相关的个人经历或知识、文化记忆。
点击下图,听到更多封面大使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