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A股有何不同?
作者:谢九2018年5月8日,纽约标志性的广场酒店以6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一家迪拜购买者计划将其打造成“全球品牌”(视觉中国供图)
回顾一下导致去年A股暴跌的几个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首先是中美贸易战,让本已压力重重的中国经济承受了更大的下行风险。从3月份贸易战燃起硝烟,到9月份特朗普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贸易战持续升级,超出大部分人的预期,使得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极度悲观,这种悲观情绪最终也体现在股市上,引发一次次暴跌。其次是美联储持续推进强硬的货币政策,强势美元带来全球资金回流美国,给很多新兴经济体都带来巨大的资本外流压力,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新兴经济体都在去年感受到极大压力。
从内部因素来看,在去杠杆的压力下,民营企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资金问题,债务违约现象此起彼伏,导致实体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更现实的问题在于,民企现金流的压力开始传导到股市上,导致A股市场上出现股权质押被平仓的风险,去年动辄出现千股跌停,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股权质押带来的踩踏风险。
2月2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上发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视觉中国供图)
2018年的风险已经远去
进入2019年以来,无论外因还是内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成为A股市场反弹的巨大推力。
从外部因素来看,去年给A股市场带来巨大压力的是贸易战以及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这两大外部压力在今年都大大减轻。
从贸易战来看,美方原本应该在今年1月1日起升级关税,不过由于中美双方的积极磋商,美方对于关税升级已经按下了暂停键。截至今年2月24日,中美贸易谈判已经进行了第七轮磋商,按照最新的磋商结果,“双方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围绕协议文本开展谈判,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两会”期间,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透露:“双方经贸团队正在继续全力进行沟通、磋商,就是要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磋商原则和方向,达成一个协议,取消所有相互加征的关税,使中美双边贸易能够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从王受文副部长的信息来看,中美双方的谈判不仅要终止贸易战继续升级,而且要取消去年贸易战中相互加征的关税,这显然比人们预期的结果更加积极。
虽然中美双方在很多细节上仍有分歧,但和去年剑拔弩张的气氛相比,今年中美双方都愿意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尤其在经过了去年的贸易大战之后,双方都真切感受到了各自的压力,谈判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细节上的分歧也就只是技术问题,最终中美双方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将是大概率事件。按照双方最新的商定,今年3月底将在北京举行第八轮磋商,4月初在华盛顿举行第九轮磋商。
对于股市而言,双方最终达成怎样的结果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消除,而不确定性是股市最大的敌人。一旦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消除,对于A股市场就相当于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市场的悲观甚至恐慌情绪将会大大逆转,今年年初以来的股市上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中美贸易战能够顺利解决的提前反应。
除了中美贸易战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另外一个有利于A股的外部因素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这不仅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了较大的调整空间,也为A股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流动性环境。
2015年底,美联储启动加息,正式从量化宽松转向紧缩政策,在持续了三年多的收缩之后,去年年底以来,美联储的鹰派立场开始明显变软。今年2月21日,美联储召开货币政策会议,正式确认转向鸽派,不仅表示可能提前结束加息,甚至表示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结束缩表,相比之下,结束缩表比结束加息是更大力度的宽松。
今年3月21日,美联储再次对货币政策做出最新表态,维持联邦基金利率2.25%~2.50%的目标区间不变。并且预计2019年不会加息,2020年将加息一次。对于缩减资产负债表,美联储有意在5月份放慢缩表速度,并在9月份停止缩表。美联储的最新态度,比市场预期的还要更加鸽派。
美联储的态度之所以出现转变,一方面是因为特朗普屡次炮轰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更现实的压力在于,美国经济虽然去年保持强劲增长,但是2019年开始重新面临下行压力,这也使得美联储继续紧缩力度显得不合时宜。甚至有投资者认为,如果美国增长压力变大,美联储在2019年更有可能选择降息而不是加息。
美联储立场转变,也为中国的货币政策留出了更多的操作空间。过去几年,在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压力之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受到了很大的压制,随着美联储正式转向,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就有了更多的空间,将来实施更大力度的降准,甚至降息都有可能。
今年3月份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正式提及了利率价格手段。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降息对于中国还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随着美联储立场转变,降息对于中国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不仅如此,美联储的态度转变,还将改变全球资金的流动趋势,过去几年从新兴市场大量流向美国的资金,可能将逆转方向,从美国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
事实上,去年A股市场虽然持续大跌,境内投资者避之不及甚至纷纷割肉,但是外资反而在逆势加仓,抄底A股市场。今年1月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曾经表示,2018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国内投资者不敢买股票,国外投资者拼命买中国股票。
到了2019年,外资更是加速进入A股市场。数据显示,去年外资进入A股的规模大概在3000亿元,而今年前两个月,外资进入A股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不仅创下同期历史新高,也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1/3。
外资对于A股的热情之高前所未有,大族激光等股票甚至被外资买到上限,在现有规则之下外资无法继续买入。外资对于A股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市场的人气,以至于有人表示这一轮牛市是“外资牛”。
外资之所以对A股市场产生浓厚兴趣,除了A股市场自身的吸引力之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导致全球资金开始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也是这一轮“外资牛”的大背景。
A股市场的历次牛市,都离不开宽松流动性的推动。过去几年,A股市场一直笼罩在去杠杆带来的资金压力之下,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压力加大,流动性开始明显改善,这为A股市场起飞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就开始从稳健中性转变为稳健,到了2019年,货币政策基调转变的效果立竿见影。从1月份的金融数据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3.23万亿元,这两个核心指标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月份的金融数据公布之后,立即点燃了股市的热情,A股市场开始加速上涨,尽管随后公布的2月份金融数据出现回落,但更多人将其归因于春节因素,这也依然没有影响市场的做多热情。
流动性的改善,对近期的A股市场还有不同以往的特殊意义,那就是化解了岌岌可危的股权质押风险,拆除了A股市场最危险的地雷。
在过去几年去杠杆的压力之下,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被挤压,很多上市公司开始通过股权质押来融资。随着去年股市持续下跌,很多被质押的股票面临被平仓的风险,经常有股票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出现股价闪崩,基本上都是股票被强平所致。而随着股价越跌越低,市场上开始出现更多被迫卖出的行为,导致了市场进一步下跌,由此形成了越跌越多的恶性循环。可以说,股权质押是去年A股市场下跌的最大风险。
随着股权质押风险大面积蔓延,很多民企上市公司不得不向国有资本转让股权以渡过难关,也由此引发了一场中国经济是否重新开始“国进民退”的大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对股权质押的风险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去年11月初,中央召开最高规格的民企座谈会,会议明确提出,“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有关方面和地方要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由此开始,民企的命运迎来转折点。
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纾困基金,缓解民企的股权质押危机。可以说,在政策的扶持之下,股权质押这颗市场最大的雷已经被拆除。而随着今年股市大幅反弹,大部分上市公司股价从低点的反弹幅度都超过了30%,基本上也都脱离了被平仓的风险区域,股权质押的风险正在逐渐远去。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左)和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视觉中国供图)
宏观经济放缓会扼杀牛市吗?
虽然2018年的那些风险已经逐渐远去,不过另外一个阴影还是一直笼罩着A股市场,那就是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带来的压力。
3月份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中国经济的增长目标下调至6%~6.5%,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可能还会继续放缓。那么,对股市而言,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是否意味着A股市场就没有牛市的可能性呢?
事实上,宏观经济和股市的表现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股市的好坏更多时候取决于流动性,而不是取决于宏观经济的表现,有时候甚至呈现反向关系。宏观经济越好的时候,出于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需求,货币政策通常偏紧,这个时候的股市反而受到打压,而宏观经济不好的时候,出于稳增长的需求,货币政策一般都比较宽松,这个时候,股市反而会有表现的机会。
比如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股市出现了短暂的恐慌性下跌,但是随着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在经济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美国股市迎来了将近10年的牛市,而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2018年,美国股市反而出现了超过10%的下跌。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2015年那一轮牛市,当时中国GDP首次跌破了7%的大关,国内对经济前景一片悲观。但从当时的股市表现来看,经济数据越是低迷,股市越是大幅上涨,因为市场普遍预期政府会出台大规模的宽松刺激政策。事实也确实如此,2014年底开始,央行在随后一年内实施了6次降息、4次降准。正是在宽松流动性的推动下,A股市场在经济下行背景下迎来一轮牛市。
今天的A股市场和2015年有诸多相似,都是宏观经济面临较大增长压力,但是流动性环境相对宽松,所以,不排除今年的A股市场会重复2015年的行情。
另外,担心宏观经济放缓对股市带来压力,主要是因为担心经济下行压力带来上市公司业绩恶化。通常而言,上市公司业绩和宏观经济的表现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不过,对于2019年的A股市场而言,宏观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业绩会随之大幅恶化。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很多上市公司都主动提前释放了业绩压力,为2019年的业绩上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出现大幅亏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上市公司主动引爆业绩隐患,尤其是大幅计提商誉减值,这成为去年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
所谓“商誉”,就是在收购一家企业时,如果支付的价格超过被收购对象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超出的部分就叫作商誉。如果一家企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高效的管理体系或者其他能力等等,这些看不见的资产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通常就被视为企业的商誉,如果有企业在并购该公司时愿意付出一定的高价,溢价部分就是为商誉所支付。但由于商誉是一项看不见的资产,所以必须每年要做一个商誉减值测试,如果被并购的企业经营出现恶化等情况,就必须计提商誉减值。
会计学上有一个说法叫“不收购,无商誉”,商誉的产生都是在发生并购之后。过去几年,由于上市公司的内生性增长放缓,很多公司开始大手笔收购,通过外延式扩张来提升业绩,尤其是2015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数量和并购规模都明显提升。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收购的资产确实能够提升公司业绩,付出一定的溢价也算值得,不过风险在于,一旦被收购的资产出现业绩恶化,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也就是在会计上做相应的资产减值。
2018年,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爆雷,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公司经营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但更多其实是公司顺势大幅计提商誉减值,为来年的业绩上涨打下基础。最极端的案例就是天神娱乐,今年1月份,公司发布业绩报告,预计2018年公司亏损达73亿~78亿元,而公司的市值也不过40多亿元。导致公司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资产减值,其中并购子公司商誉减值49亿元,其他各类资产减值20多亿元。如果抛开资产减值影响,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其实还有3亿多元。天神娱乐大手笔计提资产减值引发市场一片哗然,以至于深交所专门发函询问其计提的合理性,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利用形成商誉相关资产进行利润调节,本期进行业绩“大洗澡”的情形。
不仅是天神娱乐,很多上市公司在去年都主动大幅计提商誉减值,目的就在于甩掉累赘轻松上阵,为2019年的业绩上涨打好基础。所以,虽然2019年宏观经济面临压力,但是上市公司在今年的业绩可能反而会有超预期表现。
在经过长达三年多的熊市之后,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再度来到了历史最低,甚至低于美国股市,即使经过了本轮反弹,上证指数的市盈率也只有15倍,沪深300的市盈率更低。
A股市场的低估值主要是市场预期上市公司业绩恶化,但是,如果上市公司今年的业绩没有出现明显下滑,甚至比去年还有上升,那么市场将对前期的悲观情绪进行修复,A股市场将有可能出现“戴维斯双击”的机会,也就是业绩和估值双双提升,为股价上涨带来双重刺激。
1999年6月14日,股民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内看盘(视觉中国供图)
重新认识A股
今年A股市场突然强劲反弹,除了去年的悲观预期开始得到逆转,更核心的驱动力在于,投资者开始意识到,A股市场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有望得到历史性提升。
长期以来,A股市场在中国经济中其实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诞生之初主要承担为国企脱困的任务,随后的发展历史,也基本上摆脱不了这样的定位。随着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A股市场却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和中国实体经济的地位严重不匹配。
纵观全球重要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实体经济的崛起,都有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互相辉映,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成为这些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过去40年的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增长,主要因为有各种红利支撑,改革红利、人口红利、贸易红利等等,但是随着这些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寻找更多的红利,而长期以来被边缘化的股市,如果能够恰逢其时地崛起,将为中国经济带来难能可贵的资本红利。
从近期高层的表态来看,对于股市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领导人提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的论述,并且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将金融市场提高到这样的地位,这在中国经济的历史上还是首次,股市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也将扮演核心竞争力的角色。
最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今年A股市场的回升,是因为一系列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的红利,是“改革牛”。黄奇帆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几乎每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有关于资本市场的内容,且不断增加,包括注册制、退市制度、资本回购注销等基础性制度的改革加速推进,企业年金、社会保险等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的长期资金来源也有配套性改革正在研究和推进”。
中央对于股市前所未有的重视,意味着股市将摆脱长期以来的边缘化状态,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最近股市加速上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市场意识到股市在中国经济的地位将发生重大改变,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开始进行历史性价值重估。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十字路口,中国股市的发展也来到了十字路口,对于今天的A股市场,有必要以更高的历史眼光来予以看待。
那么,在当前中国经济的背景下,股市能够扮演怎样的战略性角色呢?
中国经济能否止跌企稳甚至强劲反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经济的表现。从2016年以来,我国的民间投资突然出现断崖式下跌,利润增速大幅放缓,违约事件层出不穷,到了2018年,更是出现了“国进民退”的声音,可以说,这几年民营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民营企业遭遇困难,中国经济自然也就难有好的表现。
江苏省张家港口岸。在中美双方的积极磋商下,美方对于关税升级已经按下了暂停键(视觉中国供图)
在民营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中,最核心的就是融资问题。虽然这些年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试图解决,但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比如早些年试图通过疏导民间金融来打通民企的融资渠道,最近又开始改善银行对民企的惜贷传统。今年2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将扶持民企融资的力度推升到新的台阶。《意见》提出,抓紧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设立内部问责申诉通道,为尽职免责提供机制保障。这样的扶持力度可谓空前。
长期以来,我国改善民企融资环境的努力之所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是因为过于依靠行政力量来解决市场的资金错配,所以效果并不明显。从根本上来看,民企的融资问题,还需要通过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而能够解决民企融资的市场力量,主要在资本市场。唯有打通资本市场,大幅提升直接融资的比例,才能真正解决民企的融资问题。
比如正在高速推进的科创板,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创新性企业的融资难题。科创板成立之后,不仅可以帮助很多上市的创新型企业实现融资,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很多暂时没有能力上市的科创型企业,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前期融资,因为科创板成立之后,给那些天使轮、A轮等阶段的风险资本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套现路径,如果没有科创板,很多初创阶段的企业都难以获得前期融资,毕竟将来能去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还只是少数。科创板成立之后,才会有更多的中小民企获得风险资金的扶持,具备进一步成长壮大的机会和空间。
科创板只是中国资本市场重建的重要一环,从整个A股市场来看,国家对股市的定位提升,更核心的意义在于,A股市场将不再只是承担为经济输血的功能,而是将形成一个输血和造血并重的良性循环。
从A股市场的历史来看,过去A股市场主要承担为中国经济输血的功能,大量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和再融资在A股市场抽血,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当A股市场承受不了压力进入熊市时,管理层就通过暂停IPO甚至暂停再融资等方式来休养生息,等到A股市场止跌企稳之后,再度恢复融资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的正常走势。在这种生态环境下,A股根本就不具备长期牛市的基础,大多数时候都是牛短熊长。
从长期来看,A股市场想要承担起为中国经济脱困的战略功能,必须要具备比以往更强的输血能力,而只有为市场引入更多的活水,才可能真正提升A股的融资能力,否则就是对A股市场涸泽而渔,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可能将是A股市场即将迎来的历史性变化。
从近期管理层的一些举措来看,已经可以明显看出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活水的努力,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加大了A股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
最近几年,管理层一直在试图为A股市场引入更多的活水,但这种努力基本上是鼓励境内资金入市,比如养老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对于外资入市,因为考虑到外资进出A股的风险,所以对引入外资一直比较谨慎。
但是从今年来看,有关方面对于外资开放的改革明显提速。今年1月中旬,外汇管理局将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额度从1500亿美元大幅提升到3000亿美元,整整提升了一倍。我国从2003年启动QFII改革,QFII额度慢慢提升达到1500亿美元用了10年时间,而今年几乎是一步到位,将QFII额度再度提升了1500亿美元。除了额度大幅提升之外,外汇局还取消了QFII的汇出比例限制、锁定期要求等,允许QFII持有的证券资产在境内开展外汇套期保值,大大放松了对QFII的投资限制。
1月31日,证监会宣布,就修订整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形成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主要修订内容包括:将QFII和RQFII两项制度合二为一,扩大投资范围,放宽准入条件,取消数量型指标要求。尤其引人关注的是,意见稿大大拓宽了QFII的投资范围,包括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在此之前,在衍生品投资方面,QFII只能从事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除此之外,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还在近期表示,“下一步要对外资持有A股的比例上限问题进行统筹研究”。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外资对A股的兴趣空前,部分A股已经被外资买到触及了28%的持股上限,比如大族激光等,还有一些蓝筹股距离上限也已经不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对外资持有A股的上限不能提升,将无法满足外资的胃口。
管理层对于外资的开放态度,无疑也受到了国外机构的肯定。今年3月1日,MSCI(明晟)官方宣布增加中国A股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并通过三步把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从5%增加至20%。按照20%的比例计算,A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将提升至2.8%,有望给A股市场带来超过3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过去很多年来,A股市场屡屡被MSCI拒绝,主要原因在于开放程度不够,具体而言,包括管理层对于QFII的赎回限制,以及对金融产品的审批制度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升,MSCI终于在2017年6月份正式宣布接纳A股,并在今年大幅提升A股的比例。
随着近期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继续提升,MSCI未来还有可能继续提升A股的权重,其他一些重要的国际指数预计也会接纳A股,这将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而大量境外投资者的进入,也有助于A股市场向国际接轨,在基础制度建设方面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东莞市华为生产基地(视觉中国供图)
当然,A股市场在不断开放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随之提升。过去我国对QFII设置较高的赎回限制,主要是担心外资自由进出会带来做空的风险,对于境外投资者开发挂钩A股的金融产品也有很高的限制,也是担心境外投资者通过这些衍生品做空A股。现在,我国对于这些限制陆续放松,技术上而言,也意味着外资机构拥有了更多做空A股的可能性。在当前A股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疯牛”行情更容易引发大规模崩盘的股灾风险。
2015年那一轮牛市最终以股灾收场,外资机构司度通过高频交易做空A股,国内的中信证券、国信证券等机构因为涉嫌违规提供融券业务一度被处以重罚,成为投资者对那场悲剧最后的记忆。
这一次,A股市场的开放程度比三年前更高,而外资更是在去年A股暴跌时就提前入场,已经获利颇丰。如果A股市场能够走出“慢牛”行情,外资机构有可能扮演长期投资者的角色,如果像2015年那样走出“疯牛”行情,这些外资机构很有可能会落袋为安提前离场,甚至可能会反手做空。届时,A股市场可能又会重演2015年的股灾悲剧。
在经历了三年多的熊市之后,A股市场重新聚集起投资者信心相当不易,对于管理层而言,除了要珍惜当前难得的市场信心之外,也要预防市场重走“疯牛”行情,再度引发新一轮股灾。
2015年那一轮行情的破灭,导火索在于管理层主动清理场外配资。清理高杠杆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由于去杠杆的力度过猛,导致市场短期下跌过快。随着市场大跌,证监会一开始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并没有及时出手干预,当后来市场的暴跌超出预期,管理层才开始着手救市,但是由于投资者信心已经崩溃,救市为时已晚。
随着今年股市再度强势反弹,杠杆资金也卷土重来,既要控制“疯牛”,又不能重演2015年的悲剧,这对管理层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如何应对,将决定A股市场是否能迎来一轮真正的长线“慢牛”。也唯有如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中国经济,才可能真正从A股市场获益。 商誉经济学宏观经济股市投资股权质押牛市qfii中国股市融资公司货币政策经济风险融资风险美联储加息a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