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细节相对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欧阳宇诺
两年前我读过一位推理小说家的作品,小说中塑造了一个瞒着父母偷偷怀孕的少女,在家中浴室悄悄完成了产子过程,并且不借助任何外来力量的帮助,自行处理好了分娩后的相关事宜。那时我已经有过在医院产房顺产的实战经验,并且因为在怀孕期间大量阅读分娩指导类书籍,因此一眼就看出了小说中这部分细节的微小缺憾。虽然这并未影响我对这位小说家及其余多部作品的热情,但是至此之后,每当我尝试在小说中写入我并未亲身经历的细节时,总会力求完美地去查阅大量资料,或者找到有过此类经历的朋友,一边一起喝咖啡一边倾听对方讲述,之后提出大量细节问题请对方解答。经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当我再为小说植入相关细节时,心情就变得不那么忐忑。我想象着读者在读到相关细节时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他们会不会产生深切共情并拥有代入感呢?
美国文学评论家詹姆斯·伍德认为,文学和生活的不同在于,生活混沌地充满细节而极少引导我们去注意,但文学教会我们如何留心。比如留心到母亲在吻我之前常要抹一下嘴唇;伦敦的出租车柴油引擎懒洋洋空转时发出钻磨的声音;新雪如何在脚下“吱嘎”作响。在美学的全部领域中,眼力总要分出个高低。一些作家天生眼力平平,另一些则有火眼金睛。小说中有的是这样的瞬间,作家好像在留力,把能量保存起来:一个普通的观察之后紧接着一个出挑的细节,突然令整个观察丰富有力起来。
拥有火眼金睛的作家伊恩·麦克尤恩曾经计划写一个外行在惊恐之中肢解一具尸体的场景,为此,他特意去和默顿学院的病理学讲师迈克尔·汤尼尔一起吃了顿饭。当麦克尤恩问汤尼尔锯断一条胳膊需要多长时间时,汤尼尔邀请他去观摩周一早晨惯常的尸体解剖。汤尼尔说,你亲自过来,咱们当场切一条胳膊下来看看。麦克尤恩担心死者的亲属不会答应,汤尼尔宽慰他说,我的助手会把胳膊再缝回去,一点都看不出来。不过最终,麦克尤恩没有真去观摩尸体解剖,因为他不想节外生枝、偏离正轨,同时,他认为:“我能精确无误地描写出我想象的东西,远胜过我凭记忆描写我看到的东西。”
斯蒂芬·金并不执着于细节必须精准,他说,当读者和他用相似的眼光来看世界、丈量事物时,使用粗略类比法就够了,用这种方法可能会犯粗心大意的毛病,但如若不用这种方法,执着于细节精确,写作的乐趣会被完全剥离。他说:“描绘不足会让读者感到迷惑,仿佛近视眼,看不清事物。过度描写则会将读者淹没在细节和意象中。窍门就是找到一个适中的度。分清主次同样重要,哪些事值得多费笔墨,哪些不必,毕竟,你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继续,那就是讲故事。” 读书文学小说生活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