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光:诺奖的价值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雷晓光(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教授)
一年一度,诺贝尔奖的颁布成为全球关注的一大盛事。每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金色的市政大厅,大家盛装出席,期待着一个个信封的打开,诺奖谜底最终揭晓。
这个象征着人类科技文明领域的最高奖项,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作为近代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获得了巨大财富,富有理想主义和人文情怀的他,在辞世之际立下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好的贡献的人。”
于是每一年,人们都在期盼着,在各个科学领域,会诞生怎样杰出的人物,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走向。
Q:为什么诺贝尔化学奖经常颁给很多看似和化学不太相关的领域?
A:首先化学作为中心科学,它本身就和很多其他自然科学,比如物理、生命科学或是医学有广泛的交叉。所以,看似化学奖和化学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更深层次地挖掘,其实有很多相关性。而且相对来讲,化学实际上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很多关于我们生活的重大科学发现,都放在化学奖里边。特别是这几年,化学奖颁给了很多和生命科学相关的领域。
比如今年的化学奖,其中关于酶的定向进化实际上是化学领域比较有前瞻性的工作,也比较具有实用性。此外,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来筛选抗体对人类社会有巨大的贡献,因为现在很多抗体类的药物,例如抗肿瘤抗体药物都是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来发现的。
Q: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是什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A:首先是原创性的科学发现,其次得是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能够真正改变世界的科学工作。诺奖对我们的一个启迪是,应该鼓励那种探索性、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这也是现在诺贝尔奖的一个趋势,真正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引领性的工作。
(文/小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