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校门外的孩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洁)

距离各地开学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家住山东泰安的张先生却犯了愁。他的孩子妞妞今年7岁了,已经达到入学年龄,由于他们的户籍没有迁出原籍淄博市某区,因此,当他领着孩子向泰安当地公办小学申请入学时,却被告知应回到原户籍地,让教育部门开具一份“就学联系函”,说明孩子的基本信息和借读的理由,学校才会据此来评估接收孩子入学。

“他们说这里随迁子女异地就学的,必须得开具这个‘就学联系函’。而且这个规定已经实施多年了,并不是什么新政策。”张先生无奈地告诉笔者,学校工作人员这样跟他解释入学申请被拒的缘由。为了不耽误孩子上学,张先生特地赶回老家淄博,到某区教育局提出开具此函的诉求,哪知该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的工作人员却拒绝了张先生的请求。“我们没听说过上学还得开具‘就学联系函’的。孩子异地入学都是当地按照相对就近原则来安排的,不需要开具此函。”同是山东下辖城市,一边声称无“就学联系函”不可入学,一边说无开具“就学联系函”的政策规定,政策怎么如此不对接?带着疑问,笔者拨通了该教育局的电话,人家回答还是说:“根据咱《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相关规定,孩子异地入学,并没有开具‘就学联系函’的强制规定。”无法开具证明,孩子上学无望,张先生只好返回新泰。现在妞妞每天都在家中,望着窗外穿着整齐校服的小朋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总会一脸羡慕地说:“爸爸,您说我什么时候也能去上学啊?”

我想说的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本该以最大的便利吸引所有孩子就地入学。也许在发展的初期条件还不具备,无法满足所有孩子随迁就读的需求,但现在时过境迁,条件早已大大改善,缺乏的却是一种理念——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作为。眼下,各地教育部门政策不一,一些地方还在制定一些入学门槛,这着实为难了不少家长,也耽误了孩子正常上学。希望这种现象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也亟待国家有关部门能统一政策,切实保护好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门外孩子拒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