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增收是关键

作者:谢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项任务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如果和去年相比,就更能看出今年对消费的重视程度。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项任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二项是科教兴国,第三项才是扩大国内需求。而今年将大力提振消费放在头条,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科教兴国分列第二、三位,由此可见对于消费的重视程度。

今年之所以对于消费如此重视,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化。随着特朗普重新上任,中国的外需将面临极大压力。

2024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增长5%的预期目标,出口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全年GDP贡献超过三成。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依然设定为5%左右,如果今年的外需大幅萎缩,由此带来的缺口,唯有寄希望于内需来填补,否则全年增长目标将面临极大压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提振消费成为全年的头号任务。

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具体内容来看,一共分为八大部分,分别为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完善支持政策。

应该说,这八方面提振消费的内容非常全面,既有包括如何增加民众收入,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有对育儿、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关照,解决人们不敢消费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还出台了很多刺激和鼓励消费的具体措施,比如以旧换新、扩大服务业开放等等。甚至连保障休息休假权益,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都考虑在内。

可以看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是一份非常全面细致的提振消费的纲领性文件,如果能够全面落实,最终也一定能起到提振消费的效果。

中国消费不足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从更深层面来看,想要从根源上解决中国消费不足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如何提高民众收入,只有民众收入得到实质性提升,民众才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才能敢于真正放手消费。

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作为头号任务,其中提出了四点解决方案,分别是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

从我国民众的收入来源看,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是大部分普通民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以2024年的数据来看,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5%,可以说,如何提高工资性收入,是提升民众收入水平的重点。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想要提高工资性收入,除了依靠自身努力之外,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依靠所在单位多发工资,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很多企业都在降本增效,不裁员的企业已经非常难得,想要指望企业给员工逆势涨工资并没有太多的空间。

对于提升民众工资性收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主要提到对就业的扶持,比如“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结合形势变化加大就业支持力度,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行动,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等,这些举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但是对于全面提升民众收入,提振效果可能相对有限。

从政府角度来看,如果想要实质性提振民众收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减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最近几年,我国主要通过增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但是很多抵扣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并非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如果想要真正全面减税,让更多人享受到减税红利,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效果将更加直接。

我国上一次调整个税起征点还是在2018年,当时将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上调到5000元,也就是每年6万元的免征额度。时隔七年之后,随着我国物价上涨,民众收入增长,个税起征点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调整。

除了提高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也是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看,民众之所以表现出很强的消费能力,除了社保体系等因素之外,股市带来的财富增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美国民众对股市的参与度非常高,美国股市长期牛市,给民众带来非常可观的回报,这种看得见的财富效应,也让民众花钱时能够更加“大手大脚”。

中国其实也在一直提倡提高民众的财产性收入。2007年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就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从过去20年来看,我国民众的财产性收入总体处于提高趋势,2005年,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只有0.5%,到了2019年,财产性收入占比提高到了8.5%。但是最近几年,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开始出现放缓的趋势,2024年的财产性收入占比为8.3%,和前几年相比出现了下降。

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来自股市和楼市,这几年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放缓,部分一线城市的财产性收入甚至持续下降。比如北京,2021年北京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了10.2%,但是接下来三年连续下降,2022年到2024年,北京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分别同比下降了0.35%、1.1%和0.6%。除了股市不景气之外,一线城市的民众财产性收入下降,更多还是因为房价和房租下降所致。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提振消费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提振收入,当收入得到实质性提升,比如涨工资、收到大规模的减税红包、股市持续稳健上涨等等,民众的消费能力自然也就随之提升。 消费居民收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