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选 | 发现与乡土的联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往期精选 | 发现与乡土的联结0海岛社会地大航海时代,边地与中心2023年03月20日 第12期

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直至今日,踏上这些海岛,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与内陆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海岛流动的历史,体现出的是一种社会形态下内生的生机和活力。

往期精选 | 发现与乡土的联结1>">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从华北到西南,究竟什么样的建筑可以搭建出一部中国建筑史,是梁思成和刘敦桢共同思考的问题,只是,他们的答案略有不同,梁思成更去繁就简,刘敦桢则全面详实。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这几年他们在西南地区的调查都让中国建筑史的框架变得完整,内容也丰满了。更重要的是,他们记录下的不少建筑和遗迹,日后都消失于战乱、建设或灾难,就像万安桥那样,不复存在了,只留存于历史之中。

往期精选 | 发现与乡土的联结2>">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方言会消失吗?方言体系保存越完整的地方,地方文化也就相对的越发闭合,那么保护方言的地方性和文化所需求的开放性,是不是一定就是矛盾的呢?为什么上海和广东对于方言消失的焦虑远远超过全国其他地方?当方言被越来越多不同文化领域的创作者使用,比如说现在流行的脱口秀、说唱,这真的就意味着一种方言的复兴吗?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踏访了陕西关中、上海、湖北咸宁、广东梅州、四川成都、福建泉州,追溯方言形成的历史,探寻方言所承载的生活方式。往期精选 | 发现与乡土的联结3>">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踏上西北大地,那里的暖湿化似乎已成定论。陕北的黄土塬、梁、峁之间,那些被水流冲刷出来的冲沟里长满了柠条、杨树棵子和柽柳,时不时的,灌木丛里扑棱棱飞出松鸡,跑出野兔。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下的广袤的河流冲积扇上,冰雪融水欢快地奔流着,人们把昔日的荒滩改造成良田,这里独特的热量条件,催生了大片的玉米种子基地,培育出的种子颗粒饱满,含糖量高,行销全国,为各地的粮食高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往期精选 | 发现与乡土的联结4>">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一个人文视角切入的城市奖,是根植于《三联生活周刊》基因中的。人是目的,也是尺度,是我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我们希望以大众媒体视角的评奖,去重建人与人的联结,人与城市的联结。

往期精选 | 发现与乡土的联结5>">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诗篇从西周初年,绵延到春秋中叶。几乎每位中国人,在孩童时代都接触过里面的诗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河洲鸟鸣的场面发生在哪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种芦苇凝霜的景致还可以找寻得到吗?在吟诵这些不朽的名篇时,你是否也会有类似的疑问?

对于《诗经》中所呈现风景的好奇,是我们决定出发的最原初的动力。从《诗经》中具体的景观出发,我们实际落脚到的是较为抽象的山脉与河流。这是此次来做《诗经》地理的依托。往期精选 | 发现与乡土的联结6>">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在对小镇的一种理想中,类似重新找回了儿童时期的认知地图:对孩子来说,随着离家距离的增加,信息密度迅速减少,认知向外扩散;而离家越近,则有越熟悉和舒适的体验。往期精选 | 发现与乡土的联结7>">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急剧扩张之后,再一次“到农村去”显得尤为迫切。而这轮乡村建设热潮,也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抛弃以往对现代性的追求,形成一种后现代语境下的“新乡村主义”——重新思考乡土,思考农业文明,它们不再只是被启蒙、被改造的对象,而是亟待被寻回的精神根源。

上一篇: 环球要刊速览(1255)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