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决定性时刻
作者:苗千
这是一部传记式的电影。主人公奥本海默在20世纪初出生于美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爱好科学和文艺,也曾远赴欧洲求学。但他最重要的身份,是在“二战”期间领导了美国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他的后半生也一直因为这个身份而饱受困扰。
我们这组封面故事即从这部电影出发,以奥本海默为核心人物,回顾了在“二战”期间美国和德国之间为了抢先制造出原子弹而进行的这场关于科学、人才乃至国力、正义的竞赛。在这种极端条件下,科学家们成为实验室里的士兵,人类有史以来杀伤力最大的武器随之被制造出来。这是科学的一个决定性时刻,也是人性困境被开启的时刻,并且人类至今没有走出这种悖论。
通过大银幕回顾历史,尤其是通过画面和音响感受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冲击必然与阅读的感受大有不同。诺兰导演究竟是出于什么想法将这段历史拍成电影,又是怎样通过电影语言讲述他所理解的原子弹所塑造的世界?记者卡生对诺兰导演进行了专访,请他亲自讲述了关于这部电影的幕后故事。
“曼哈顿计划”于1945年7月16日的清晨,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爆实验。但那里果真是荒无人烟的荒漠吗?这次核爆,对于当地人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一直延续至今?记者余物非通过采访,讲述了一个通常被忽略的被核爆所影响的人群和区域。
1986年出版的《原子弹秘史》(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根据历史档案详细描述了当年制造原子弹的过程。这本书也因此获得1988年的普利策奖。本书的作者理查德·罗兹接受了本刊的专访,讲述了他所理解的被核武器所改变的世界。 核武器奥本海默
下一篇:
在蘑菇云的阴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