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经典

作者:薛巍
征服经典0经典的一个定义是,它们是大家都希望自己读过,但又都不想去读的书。原因之一是,经典虽然是智慧的浓缩,但不会立刻给人带来满足。英国评论家阿诺德·本涅特在《文学的品位》中说:“经典文学很细腻,给你带来的快乐会不断增加,但与狂热无关。对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来说,来自艺术的快乐通常是激烈的。他们会夸大某些东西,缺少平衡能力。这种快乐是粗俗的。伟大的作家们头脑清醒而且思维均衡,不会夸张,因此也不可能歪曲。经典之美绝不是一下子把你击垮,而是慢慢渗透。”

在读经典时,作者比我们强大太多,本涅特说:“我们是思维上处于弱势的一方,面对经典文学,真正聪明的做法是把自己摆在思维落后的位置,知道自己思维落后,谦卑地摆脱自己所有的自负,渴望走出这种落后状态。如果你不认同一本名著,这是你的问题,而不是书的问题。”

我们还是要硬着头皮读经典,至少这样做比较经济。刘铮在《日本读书论》的导言中说:“我们读了《奥德赛》或《堂吉诃德》,就等于读了几百上千本冒险小说,甚至就等于把冒险小说这个类别给勾销了,今后再也不想、也不必费那个工夫去读冒险小说了。”

有的经典不对我们的胃口,也不用怕。法国作家纪德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在他读了犯困的书里排第一名,所以我们只要找到一组属于自己的经典就够了。另外,读经典要看机缘,一个12岁的孩子,尽管聪明,却无法领会弥尔顿或者萨克雷的奥妙。为什么?因为他还没有具备领会他们的作品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领会伟大作家的作品,得先熟悉他们的文学传统,熟悉他们的民族文化,而初次接触的人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

日本哲学家三木清说,对经典著作,要慢读、反复读。“古人是极其舒缓自然地写成了那些著作,为了品味他们的著作,我们也必须舒缓地阅读。”只有舒缓地阅读,才能像剑桥大学教授迈克尔·伍德那样,发现“马尔克斯喜欢用数字。一百年的孤独,一场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用四十个橘子榨出的橘子汁。这些数字造成了一种传说的氛围,显示了一种轻微嘲讽的准确性。但数字也可以表示耐心,表示与时间缓慢流逝的亲近”。

英国作家简·莫里斯小时候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发现“它是一本你会跟它一起笑但永远不会去嘲笑它的书。它里面的讲不通、胡话是艺术,它的人物很严肃,它的文字像诗一样,它的坦尼尔插图无可替代,它的幽默是普遍的基准。没读过爱丽丝的孩子是一个被剥夺了一种享受的孩子”。刚上学时,有一天一位老师问他不看黑板在偷偷看什么,他说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老师原谅了他。谁会不原谅一个跟哈克和吉姆一起偷偷划船而不是在思考长除法的孩子?

上一篇: 消费·理财(1242)
下一篇: 搞狗屎的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