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21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图书馆的扶贫饮料柜

我上班的地方在图书馆二楼,每天早上打卡的时候会路过一楼大厅,停留时间很短,所以一楼新增了些设施也不太注意。前几天中午我去一楼的新书直借室看书,路过一楼大厅时,看到不少大人和小孩在一个柜子前面排着队,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是个饮料柜,上面写着“消费扶贫智能饮料柜”。饮料柜上张贴着售卖商品的价格清单,公开透明,我对比了下物价,与超市一致,没有因为放置地点或用来扶贫的名义而涨价。就一会儿工夫,有好几位读者在那里排队,扫码支付购买,我也去买了瓶饮料,整个过程让我很有好感。

图书馆是没有小卖部的,虽然会给读者提供免费纯净水,但难免有人忘记带水杯,或者想喝饮料,现在这个扶贫饮料柜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柜子放在一楼大厅活动布告栏旁边,占地面积不到一平方米,不占用主干道,我路过的时候看它前面有不少人在排队,说明这个柜子是受欢迎的,不是那种鸡肋的形象工程。我问了下同事,她说她也买过几次,挺方便的。

前来购买饮料的主要有两部分人,一是需要喝饮料的,他们的购买行为对助力扶贫是无心之举,二是纯属看到新鲜事物而感到好奇的,我站在旁边围观时,恰好有一个刚从一楼少儿馆出来的小女孩,拉着爸爸的手要来这边排队,她问爸爸这是做什么的,她爸爸告诉她是献爱心的,她一听到“献爱心”就说自己也要。

这个情景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我印象中,大部分人对扶贫行为缺乏热情,更有甚者冷漠无视还加以指责。前阵子去一个单位办事,看到大厅的角落放着一个献爱心的募捐箱,从透明玻璃看,里面只有零星的几张纸币,玻璃上面已经落灰了。最近几年大家已经习惯了移动支付,很少有人会带现金,来办事的大都行色匆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的募捐箱。而在图书馆放置这样的扶贫饮料柜,倒不失为一个善举,既填补了小卖部的缺失,又能对扶贫工作献出一份力。

早上上班打卡时,我又顺道去扶贫饮料柜那边看了下,有师傅正在往饮料柜里补货,看来图书馆的读者对这个扶贫饮料柜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如此双赢的扶贫举措,希望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型场所也可以效仿,让我们的善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能达到高效益的结合,让城市的爱心募捐设施,不再只是鸡肋的面子存在。

(读者 王露露)涨不了的房价

两年前,社区开始征集意见,让大家对老旧小区改造提出看法。往日冷清的业主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有些打算卖房的邻居,决定等等再说。

我们小区建于24年前,目前有将近2万居民。论地理位置,处于本市二环内,离火车站不到3公里。然而可能因为颜值太低,房子看上去灰蒙蒙的,显得十分老旧。另外没有正规物业,小区里乱搭乱盖严重,绿化带大多种了菜。我们小区的二手房房价,一直远低于周边小区,低到和三环外郊区差不多。

“这下我们小区有救了,再也不会是房价洼地了。”不少邻居憧憬着改造完毕,小区房价能蹭蹭地往上涨。

或许因为有了共同的期盼,以往一些“老大难”问题竟然迎刃而解。拆除一楼违建时,没有人出来“拼命”。推土机推掉菜地时,那些老爹爹、老婆婆也没有当场高血压发作。

天然气计量表换成了插卡式,户内的水表移到了楼道里。如此一来,今后再也不会有人敲门抄表了。居民们感觉安全了许多,以往抄表人员流动性很大,真假难辨。

随着改造的进行,小区形象渐渐提升了起来。不能说和新小区不相上下,起码看着不膈应了。其间,业主群里也发生过一些争论。比如绿化带大幅减少,变成了停车位。有人发表口头杂文,说这是业委会的阴谋,想通过增加停车位创收。然而小区里百分之八九十的住户有车,自然大力支持解决停车难问题。后来有人爆料,说传播“阴谋论”的都是几个以前的业余“菜农”。他们所说的绿化带,早已被霸占成了菜地。停车位即便创收,只要监督到位,毕竟能用之于小区居民。那些菜地带给邻居们的是“人工肥”的臭味,菜并没有分给全体业主。

小区改造完工后,小区大门前的地铁也通车了。后门附近,另一条地铁线即将完工。居民们信心满满,坐等房价上涨。然而近一年成交价却阴跌不止,累计差不多跌了10%。究其原因,一来所有老旧小区都在改造,互相抵消了竞争优势。二来炒作地铁概念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市区里地铁线密布,大多数小区都可以说自己是“地铁房”了。

那些想靠卖房赚一笔的业主,或许会有些失落。不过对于我们这些自住业主而言,房价没涨起来也不坏。过去一年,本市二手房成交价整体下跌了,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后如果想换房,也相对容易。“房住不炒”,对于大多数人是有利的。

(读者 阿紫)难退的加盟费

林姐是一名美术老师,一直想在家乡开一家美术学校。今年7月,林姐通过某APP上的广告找到一家美术教育培训机构,这家机构可以加盟,一通电话咨询后,林姐觉得这家机构不错。

一周后,林姐去位于省城的机构总部进行了面谈,两个小时的面谈更加坚定了林姐加盟的决心,于是当天就交了3万多元的加盟费,并且签署了加盟合同。签完合同后,林姐马上回到老家为新学校做开业准备。7月底,培训机构派来了专业的选址指导老师。在这之前,林姐自己找了两处房子供老师参考,一处150平方米,一处260平方米。看了两处房子后,指导老师建议林姐选择150平方米的房子,理由是这处房子人流量大,而且靠近一所小学。林姐采纳了指导老师的建议,当天就签合同租下了房子,马上着手装修,同时选购了一批课件和桌椅板凳。

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有熟人带着孩子来咨询,先问林姐有没有相关培训资质。熟人的一句话突然点醒了林姐,她马上跑了一趟当地的教育局和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给了林姐一张明白纸,明白纸上列举了申请培训资质所需的材料。林姐仔细看了一遍,其他材料都好说,只有一条让她傻了眼——办学场所面积要求200平方米以上,这是开设培训机构的硬件条件,房子如果未达到200平方米,工作人员是不会去验收的。

林姐赶紧联系到她的指导老师,老师给林姐出的解决方案是,可以用成立教育咨询公司的办法规避对培训资质的要求,有了营业执照开业就行,没人会管的。林姐不放心,再次询问了教育局,给出的答复是绝对不行,如果没有培训资质,只要有授课行为,那就是非法办学。

林姐再次联系培训机构时,对方指出,可能当地对培训场所面积的要求是最近才出台的,他们并不知情。林姐查了,这项政策的出台时间是2019年。林姐希望培训机构承担因选址失误造成的损失,对方这时开始狡辩了:“我们当初签署的合同上写的是对你提供开店选址的建议,我们提供的是建议,决定权在你那里,说到底,造成如今的局面是你的责任。”

林姐对培训机构彻底失望了,她想退回加盟费,还想让培训机构承担房租装修等一系列损失。林姐找了律师,按照律师的说法,林姐与培训机构当初签订的是创业指导服务协议,属于服务合同,培训机构应当为林姐提供准确的指导意见。这家机构在没有审核当地政策的前提下,给林姐提供了错误的指导意见并造成了损失,他们存在过错,即使合同上用的说法是建议,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读者 小罗) 读者来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