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狗
作者:程一鸣在我家乡下的农场里,养着七八条狗。虽然农场的重要位置都已安装上了监控设备,但有这些狗看家护院,依然会令人感到心安。尤其到夜里,周围一有风吹草动,它们便吠个不停,既为主人通风报信,也对心怀不轨的人产生震慑。
这些狗往上追溯一代或两代,都是德牧等品种,但因为不干预它们的自由恋爱,繁衍到如今,都已经没了品种,只知为狗。但这些狗依然十分有灵性,并不见得比它们的上辈逊色。每次我回农场的时候,刚一开车门,它们便已经围上来,摇着尾巴跟我寒暄,有些甚至还站起来要和我拥抱。在农场时,我常带它们游山逛水,因此每当我骑上电车,这些狗便奔过来蓄势待发,只等车一发动,狗也蹿了出去。它们跑起来的时候,嘴边拖着长长的舌头,口水都淌进了风里。跑热了,遇到一块水塘,便往水里一趴,沾湿自己,等上岸后再摇摇身体,将水珠抖落得四散开去。这些狗的鼻尖总有嗅不完的新鲜,但有时还真能嗅到不知哪只母鸡落下的鸡蛋,然后整个都吞到嘴里,生怕主人先一步夺走。
城里的狗生活在人类的文明与秩序里,养尊处优,不为生计发愁,唯一的工作便是讨好主人,若是有陌生人来访,也是摇头晃脑地奔过去,非但没有看家护院之责,反而还成了接待客人的礼仪大使。而乡下的狗,依然在履行着狗的传统职责,它们需要辨别朋友和敌人,要及时亮出獠牙震慑不速之客,因此身上难免有凶蛮之气。但饶是如此,它们也依然有可爱的一面,尤其当它们歪着脑袋看你,等着你投喂食物或是带它们出去溜达的时候。
此前,由于家里的狗实在太多了,便把其中一只狗送给了另一位农场主朋友。那只狗搬到新主人家后,非但没有融入其中,反而当天便藏到了果园里,只有晚上喝水或是找食物的时候才会回来,而等到次日清晨又不见了影子,一连十几天都是如此。后来老妈心疼,专门从城里回去,到那座农场大声唤它的名字,它听到老妈的声音后,一下子便蹿了出来,已经瘦得不像样子了。老妈将它带回了农场,此后再也没有产生过将成年的狗送给别人的念头。
狗待人如此忠诚,人自然也常常念着狗的好。老妈总会为这些狗留一些好吃的,存放在冰箱里,等到回农场的时候,再给它们带回去。以前每次弟弟说要在城里养狗,老妈都说:咱家农场都有那么多只狗,干吗还要再养狗?弟弟无言以对,只好养些乌龟聊以自慰。其实我也不愿在城市养狗,因为养在身边的狗定会有些优待,而这对乡下为家人看家护院的狗很不公平,所以索性不养了,起码狗的不公不会发生在自己家里。
每次听到别人在谈论哪种狗是名贵狗种的时候,我都颇不以为然。我无法看出那些狗到底高贵在哪里,永远都觉得自家的狗最亲切顺眼。而且我觉得,既然连人类社会都已经逐渐摒弃出身论和血统论了,为何还要把鄙视链强行加到狗的世界里呢? 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