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儿就该发生在兽医身上

作者:李孟苏

这些事儿就该发生在兽医身上01937年7月,刚从兽医学院毕业、取得了兽医行医资格的年轻人詹姆斯·赫略特,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来到约克郡山谷地区的达罗比镇,准备接受一次面试。之前他从未来过约克郡,这个名字在他心中“唤起的乡村景象总和约克郡布丁一样平淡乏味”。当他乘坐的公共汽车吃力地越爬越高,他不禁惊异起来。“原先模模糊糊的远山变成了长满青草的高高的山丘和宽阔的谷地。谷底,河流从绿树间蜿蜒流过,坚固的灰石农舍散布在一片片互不相连的耕地之间,耕地顺山坡向上伸展,一直伸入翠绿的山岬,与从山地起伏而下的葱郁的石楠属植物融为一体。”

面试赫略特的是达罗比镇的兽医希格弗里德·法楠。他喜怒无常,脾气急躁,不好相处,完全忘记了面试的事儿,让赫略特枯等一下午。等他从母亲家回到诊所,立即带上赫略特去几户农民家出诊,让赫略特给一匹马的蹄子切开排脓,为割破腿的牛犊缝合伤口,又通开了奶牛堵塞的乳房。

赫略特得到了这份工作,在达罗比镇开始了兽医职业生涯,并在这里安家,终老一生。他把行医中的轶闻趣事写成了一本书《芸芸众生——一个农村兽医的自述》(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于1970年出版。这本自传性小说很受欢迎,和赫略特的其他7本系列小说一道至今在全球卖出6000万册;随着小说分别被改编为两部电影、BBC电视连续剧,书中主人公詹姆斯·赫略特竟然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兽医,他生活的约克郡山谷(Yorkshire Dales)也被称为赫略特乡(Herriot Country)。

2020年,为庆祝小说出版50周年,英国电视5频道又重拍成电视剧《万物生灵》,当年播出第一季,2021年播出第二季。这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没有性爱场面,没有激烈的浪漫,最暴力的情节就是用一根绳子把未出生的牛犊从母牛子宫里拽出来,或者是用一种类似于剪刀的器械阉割公牛。电视剧播出后,却在全球收获了很高的评价。电视剧播出之际,正逢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并引发经济衰退,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观众突然发现,剧中粗犷的农民、迂腐的上流阶层老妇、个性远比人鲜明的动物、山谷里空气清冽的早晨、劈里啪啦跳着火星的壁炉……这些传统主义的象征物虽已逝去,在当下却勾起了怀旧情绪,把我们带回到某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生活节奏温和得多,人们的愿望似乎更健康、更简单。

人们不由得重新审视赫略特和他书写的乡村生活。老派的乡间兽医阿尔弗雷德·怀特

詹姆斯·赫略特是一个笔名,《芸芸众生》作者的真实姓名为詹姆斯·阿尔弗雷德·怀特(James Alfred Wight)。怀特也是位乡村兽医,出生于1916年10月。他父亲原本是为无声电影演奏背景音乐的乐团团长,失业后带着妻儿从英格兰搬到苏格兰工业城市格拉斯哥谋生。怀特始终认为自己是苏格兰人,因此BBC在1978~1990年播出的电视剧中,扮演赫略特的演员也讲苏格兰口音。

童年的怀特最喜欢的娱乐是带着狗到苏格兰乡村玩耍。他后来写道:“我对动物的性格和行为充满兴趣……我想和它们在一起待一辈子。”12岁时,他在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兽医的文章,迷上了这个为动物治病的职业。两年后,格拉斯哥兽医学院的校长到他念书的高中做演讲,更坚定了他当兽医的理想。

《芸芸众生》里,希格弗里德·法楠的弟弟、兽医特立斯坦上学时逢科必挂,其实这也是怀特自己在大学的写照。他上的是格拉斯哥兽医学院,5年的课程他花了6年时间才毕业。一方面是身体不好,做过多次手术耽误了学业;另一个原因是他挂了很多科目,外科、病理学、生理学、组织学,畜牧学甚至挂了两次。

1939年12月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兽医工作在英格兰的桑德兰。他发现自己更喜欢乡村生活,于是在1940年7月应聘到约克郡瑟斯克镇(Thirsk)兽医唐纳德·辛克莱(Donald Sinclair)的诊所做助理。当时英国已经对德宣战,辛克莱入伍,把诊所交给了怀特,收入也全部归怀特所有。辛克莱退役后,邀请怀特做诊所的合伙人。怀特接受了邀请。此后,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皇家空军服役的两年半,怀特的一生都在诊所度过。他把儿子吉姆也培养成了兽医,73岁退休后将诊所交给了儿子。

怀特热爱文学,欣赏伟大的作家,有记笔记的习惯,会随手记下他观察到的当地人、生活习俗和民间偏方。50岁以后,怀特过上了双重生活。白天,他是医术精湛的兽医,为母马接生,剖开牛的肚子在它的蜂窝胃里寻找一根铁丝,满脸满身溅满动物的血液、消化物;晚上,他坐在电视机前,腿上架着奥利维特牌打字机,写兽医和农民、动物的故事。

怀特把瑟斯克镇和周边几个村镇混在一起,虚构了达罗比镇。故事有的是他亲身经历的,有的是各处听到、搜集来的。他生怕当地人在书中认出自己,觉得作者在嘲笑他们,于是把各色人物改头换面,性别、事迹做了嫁接。之所以用笔名,是因为英国皇家兽医协会规定,旗下会员不允许有任何个人广告的行为。怀特是足球迷,便把苏格兰一名职业足球守门员詹姆斯·赫略特的名字拿来作了笔名。

怀特的第一本书《要是它们能说话就好了》写了18个月,但花4年时间才谈妥出版社,于1970年4月出版,在英国仅发行了3000册。1972年,他出了第二本书《这些事儿不应该发生在兽医身上》,销量也只有几千册。

美国的圣马丁出版社注意到了怀特的书。美国的编辑认为两本书的封面设计过于童稚化,让人误以为是儿童读物,应该彻底放弃;又把这两本书,以及第三本书的头四个章节汇集在一起,怀特的女儿从英国一首19世纪的赞美诗里找出一句诗“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作书名,1972年,全新的《芸芸众生》在美国出版,没多久就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拯救了当时陷入财政困境的圣马丁出版社。《芸芸众生》出版几个月后,评论界才回过神来,忙不迭地给予好评,称赞这本书“放射着生命和爱的光芒”。

兽医赫略特的约克山谷地区,是被时光遗忘的世界。这是怀特刻意营造出来的,他1940年来到约克,但他把故事发生的时间提前到了还没有爆发战争的1937年,好让书里的人与动物生活在一个宁静的时代。兽医和农民的关系很亲密,几乎是他们家庭中的一员,给农场的动物看了病,会留下来喝杯茶,吃农场主妻子自制的食物。“肉汁流在金黄色的约克郡大圆布丁上,美味扑鼻,香得恼人”;切给他的苹果派足有一平方英尺那么大,还要浇上厚厚的蛋奶糊。其实怀特行医的时期是战时的饥饿时代,鸡蛋、黄油、培根等食品需要配给,故事中农民用美食感恩乡村兽医,不妨看作怀特自我慰藉的方式。

有一次,赫略特被农场主老约翰喊去为两匹老马治牙病。老约翰没受过教育,“干了一辈子许多人都经受不起的、累断筋骨的苦活儿,过了一辈子连婚嫁成家或起码的物质享受都没有的生活”,凭借“在农活儿上的绝顶智慧”,成为富有的土地所有者。他请兽医来医治的两匹马老态龙钟,已经有12年不干活儿,自由放养在原野上。老约翰像对待家人一样,每天给它们送一袋袋食物,带稻草为它们铺床。面对赫略特的疑惑,他说:“在我是一个奴隶的时候,它们也是奴隶。”是什么让老约翰为它们“创造平静而美满的晚年,给了它们连自己都舍不得享受的安逸与舒适的生活呢?答案只能是爱”。

战争结束后,世界并没有安定下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社会面临新的分裂,怀特的“兽医赫略特”书写了从何寻找归属感,如何培养责任心,描写了旧日的生活乐趣、英格兰的传统价值观,读者发现这些足以抵挡现实世界的所有动荡,而且它们今天仍然是生活的根基。

到了70年代中期,“赫略特”的名字已经家喻户晓。他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成为兽医,包括他的儿子吉姆。吉姆说他从3岁起就跟着父亲出诊,5岁时已经认识所有的医疗器械、熟知全部治疗动作。尽管地名是虚构的,但读者很快就发现了真相,怀特的诊所成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特别是美国人。怀特每周都要抽出两个下午来接待游客,在候诊室里给粉丝的书签名。

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耀和高额版税收入,怀特的儿子吉姆·怀特说,父亲陷入“骄傲和怀疑混合的情绪”。名望没有改变他一星半点,他始终认为自己首先是兽医,而写作是一种值得他珍视的爱好。他对朋友和农民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曾经说:“如果一个农民打电话找我去给他的牲口看病,他根本不在乎我是不是萧伯纳。”瑟斯克镇的居民也确实不把名气当回事儿,有位农民在集市上看到吉姆,对他说:“我为你感到难过,你现在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兽医的儿子,对你来说一定很不容易。”

赫略特在书中写过一句话:“我在约克荒原上找到的寂静和空虚,将我填得满满当当。”这也是怀特本人的写照。内向安静的他不愿被打扰,把家搬到了更偏远的地方,小说被拍成电影,他也拒绝到片场做兽医顾问。他的版税,政府抽走了83%的税。会计师建议他搬去有财政自治权的避税港泽西岛,他拒绝了,认为自己的生活不需要那么多钱。

这些事儿就该发生在兽医身上1热爱乡村生活,视马和狗为挚友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怀特的粉丝。在白金汉宫的一次私人午宴上,女王告诉怀特,你的书是“唯一能让我反复大笑的书”。带给世人无数欢乐和勇气的怀特,在40多岁的时候却患上严重的抑郁症,接受了当时备受争议的电休克疗法。写作,是他的自我拯救。

病因很难确定。吉姆·怀特在《真实的詹姆斯·赫略特:关于父亲的回忆》(The Real James Herriot:A Memoir of My Father)一书中写道,这和怀特家族的历史有关。怀特的父亲失业后到格拉斯哥做了工人,社会阶层向下沉沦,家境一落千丈;他的母亲是裁缝,接触的是上流阶层,又让她产生了幻觉。夫妻俩认为他们是艺术家,儿子也该是艺术家,他们省吃俭用,送儿子上私立学校,又供养他上了大学,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同时,父母尤其是母亲,对怀特寄予了一定标准的期望。

1941年,怀特在约克结婚了。妻子琼·丹伯里不是小说里富裕农民家的女孩,在磨坊做秘书。她是约克山谷地区第一个穿裤子的职业女性,因此轰动一时。她很穷,结婚时的嫁妆只有半头猪——这头猪是她和别人共同养的,她只能分到半头。尽管自己也不富裕,怀特的母亲却不赞成儿子选择的新娘,还好父亲支持他。怀特和父母关系密切,常常给父母寄钱,回格拉斯哥探望他们。母亲的态度令他左右为难,20年不能释怀。

1960年的一个周末,怀特约父亲去看足球比赛。当他到了父母家,看到一辆灵车停在前门外,他父亲猝然去世了。怀特悲痛欲绝。对照父亲,怀特认为自己没有做好父亲,其中一个折磨他的想法是,他做兽医的收入付不起孩子们上私立学校的费用,而他父亲当年却做到了。吉姆在书中写道,怀特认为自己没有达成母亲的期待,也让孩子们失望。事后看来,这完全是不必要的担心。吉姆和妹妹在田园诗般的环境中成长,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上的是格拉斯哥大学兽医专业,接过父亲的衣钵,做了兽医,妹妹毕业于牛津大学,是全科医生。

抑郁最严重的情况持续了两年,怀特坚持工作,靠坚定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保证家庭生活不偏离正常轨道。他去世后,亲人在阁楼里发现了几十本关于精神心理自助的书。或许,怀特在50岁开始写作,是他发现拿起笔是一种治疗,而抑郁症让他更好地理解了人类的处境,从而提高了他的写作水平。这些事儿不应该发生在兽医身上

约克郡平原上“无穷无尽的石墙在那绿色高地上勾画出种种图案”,田园风光令赫略特沉醉,石墙也挡住了现实生活的真相。

书中,赫略特的合作伙伴希格弗里德·法楠难以捉摸,有时和赫略特对着干。他的原型是唐纳德·辛克莱,有些笨拙,却诚实可爱,是个性情中人。有一次他请客,吃完饭客人坐了很久还没有走的意思,他操起一把霰弹枪,对着屋顶开了一枪,提醒客人该滚蛋了。还有一次晚宴,席间他突然不辞而别,再也不见踪影。有位客人忍不住问男主人去哪儿了,辛克莱的妻子漫不经心地回答,他钓鱼去了,他就喜欢晚上钓鱼。

《芸芸众生》出版后,辛克莱总是不认可怀特在书里对他的描写,哪怕1975版电影中他的角色是由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的,他还是不乐意,常常说“这本书是对我们友谊的考验”。但电影在约克拍摄时,他在家里举办派对,热忱地招待剧组成员。他和怀特情同手足,彼此信任,给了对方经济和工作上的鼎力支持。1995年2月,78岁的怀特因前列腺癌去世,4个月后,丧妻又失去挚友的辛克莱感到生活无望,服用过量药物自杀,享年84岁。

《芸芸众生》开头写道:“农业被政府忽略了10年,搞得一片萧条,马匹本是兽医的主要医治对象,现在其数量却在急剧减少。”今天的约克郡,小说和电视剧里展现的农民、兽医的生活方式几乎消失殆尽。在怀特写作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瑟斯克镇周边有大约90个小牧场,养的都是产奶的奶牛,如今家庭牧场被兼并成了两个大型奶牛场。

兽医行业最大的变化是“宠物化”。以前,养狗养猫是农民家的副业,兽医给大牲口看完病,顺道处理一下猫狗的毛病,也不收费。现在,兽医的诊治对象变成了宠物,主人要为宠物花大钱。顾客比以前的农民更加苛刻。兽医是农民家的编外成员,这一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消失不见了。吉姆说:“我父亲从来没有遇到过诉讼和起诉这类事情,不需要应对那么多规章制度,不必做那么多文书工作。”

兽医在夏日出诊结束,走出农场,暮色中迎向山口,傍山的孤零零农场中显出点点灯光,吉姆感叹,这样的工作曾经像“带薪休假”,当代兽医的工作节奏比他父亲、他年轻时快了很多,压力陡增。2017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独立兽医诊所被Medivet收购,成为英国最大的宠物医疗集团旗下260多家连锁诊所的一个分支机构。Medivet背后的金主一度是伦敦私募股权公司Inflexion。宠物生不生病完全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因而兽医行业成为资本市场的收益保障。2021年,Inflexion转手将Medivet卖给了另一家私募股权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

服务于万物生灵的诊所被动卷入资本并购的血腥游戏,转眼被吞没。要抚摸赫略特医生诊所外那块写着醒目白色大字“詹·赫略特皇家兽医协会会员兽医师”的牌子,或许只能去瑟斯克镇怀特的老诊所找寻。老诊所现在改为了赫略特纪念馆,院子里立着作者怀特的雕像。2015年雕像落成,揭幕者之一是足球运动员詹姆斯·赫略特。

(文中《芸芸众生》译文引自农业出版社中译本,王学文、沈月山、张婉晔、吴芬译。参考资料:The Real James Herriot:A Memoir of My Father,James Wight,Ballantine Books) 万物生灵兽医父亲

上一篇: 飞越疯人院
下一篇: 人生可以被切割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