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17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银行揽存乱象

新春佳节,本是一家人团圆的幸福日子,可邻居李阿姨一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就在虎年新春即将到来的前几天,年过七旬的李阿姨有一笔10万元的定期存款到期。李阿姨寻思着,每逢春节,各家银行都会为争抢客户而开展存款送米、油等礼品的活动。为了多获得点礼品,李阿姨一连跑了二十几家银行,经过多方比较,她最终决定将钱从原存款行取出,然后存到一家几公里以外的银行,这样能多获得一桶菜籽油外加一提卫生纸。

李阿姨和老伴兴高采烈地拎着一大堆银行赠送的物品往公交车站走。可走出银行大门不到两百米,李阿姨就因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到医院后,经检查鉴定,李阿姨为手肋骨折。鉴于她年龄偏大,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即在春节期间都需要住院,大概一周左右才能回家,而且需要大半年的静养才能勉强恢复。

短短几天,各种检查医疗费花了近万元。李阿姨气愤不过,找银行索赔。可银行以李阿姨并不是在银行大厅摔倒为由拒绝赔偿。经咨询律师,如果打官司,李阿姨胜算极小。为此,李阿姨不断埋怨自己,不该为了贪小便宜而吃了金钱和身体的双重大亏。

李阿姨的摔倒和银行看似没有直接关系,可背后的社会现象却值得深入思考。

每逢岁末年初,各大银行之间的揽存竞争趋于白热化。由于受监管部门的严格管理,以往那种提高浮动利率的方式已经不被批准。于是,各家银行就打起了擦边球,以派发实物贺新春的方式,变相提高存款收益,借此提升对储户的吸引力。为了扩大影响,各家银行都极力宣传,从短信提醒、网络广告到电梯广告,铺天盖地般狂轰滥炸。

银行这种营销方式尤其对老年人的诱惑极大。为了多得到点实惠,老年客户不惜四处奔波比较。于是,存款搬家的故事一出接一出不断上演,一直要持续到过完春节。

从在银行供职的朋友那里了解,这种以派发实物的方式展开的竞争,对银行的利润及排名并无实质性帮助。可大家都抱着如果别家送了东西而自家不送,存款就会大量流失的心态,只能硬着头皮加大成本投入。

我想,如果相关部门能够监管得更深入、更到位一点,或许李阿姨的不幸和银行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都可以避免。

(读者 左岸)被取代的保安

一年前,小区新开了一家健身房。健身房位于小区靠边一栋楼的负一层,有器械、跑步、篮球、游泳、操课、瑜伽等各种运动项目,因为新开业的打折优惠多,所以来这里办卡和健身的客户很多。为了方便客户停车,健身房与小区谈了客户优惠停车的事儿。普通车辆进入小区停车按照每小时3元收取费用,而健身房客户则按每小时1元执行。停车上的便利和优惠又为健身房增加了不少吸引力。

在客户使用优惠的过程中,健身房采用的方法有点“土”。客户健身完毕后,在健身房的前台付费购买优惠停车票。付款后,前台人员给客户出具有健身房标识的停车票。当车开到收费岗亭时,将停车票递给收费保安,保安点闸放行。

收费岗亭雇了年龄在50岁左右的三名保安,三人轮流值班。有趣的是,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一位满脸胡子的保安很喜欢打牌,经常在不远处的打牌地徘徊。当要出场的车子发现无人值守按喇叭后,他便快步走过来完成收票、抬杆、放行这一系列动作,赶时间的车主偶尔有所埋怨。另一名高瘦的保安喜欢坐在岗亭里玩手机,有时即便客户按喇叭,他也充耳不闻,还会和性子急的客户争论上几句。还有一名保安喜欢在岗亭外散步,车到了闸杆跟前时他才赶过来操作,同样会和着急的客户吵起来。

因此,客户的投诉时有发生。工作人员协调时发现,保安对客户也有诸多的不满,常常是一番沟通协调之后,工作人员也是一肚子苦水。但一年多来,三位保安自始至终在门口的岗亭上班。

直到两个月前,门岗升级改造,将原有的车辆闸门系统撤换掉,更换上了新的设备。此时,三位保安倒是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指挥车辆,一会儿一头钻进岗亭进行一番操作。

很快,新系统便完成了升级改造。然而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新系统正式运行后,三位保安却不见了。以前需要开纸质的优惠券,而现在只需在健身房前台电脑系统录入车牌号便可完成。如此一来,健身房提高了开票效率,减少了客户投诉,同时又节约了成本开支。

近年来随着智能产品的广泛应用,很多停车场的收费岗位都被智能系统所替代。对于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的岗位,智能产品将会率先将其取代,原因不只是节约成本开支,还在于智能产品与人工相比,往往能够保持长时间在线,且操作精确度、效率更高,管理沟通成本也更低。

(读者 李利利)售后返租的商铺

2017年初,老贺在朋友的介绍下投资了一处商铺。商铺位于新城区一座新落成的商业综合体内,面积20平方米,总价100多万元。按照开发商推出的“规则”,签订购房协议后,业主与开发商同时签订10年返租协议:前三年每年返房款8%的租金,中间四年9%,最后三年10%,其中第一年租金在房款中扣除,剩余九年按照扣除第一年租金后的房款计算。

在签订协议前,朋友陪老贺去这个项目实地考察过。老贺发现,综合体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周边零星的楼盘也已成型,像自己一样看房的人络绎不绝。朋友说,本市去年房价翻了一番,这片儿的房价涨得还没那么厉害,如今买到就是赚到。而且,据可靠消息,这座商场的负二层连通规划中的地铁站点,地铁三年内必定通车,地铁通车后,商场人流随之增大,商铺必定升值。只有一个问题,商铺的房产证暂时拿不到,购房协议只是草签,但开发商承诺三年内一定会把房产证给业主办出来。

朋友帮老贺分析清楚后,老贺又侧面打听了这家开发商其他项目的情况,得到的答复都是如期交房、按时办证,不管是住宅还是商铺,房子质量都不错,物业管理也一流。总的来说,开发商的信誉是有保障的。

就这样,自以为考虑周详后,老贺全款买了商场临街一处20平方米的小商铺。签订的返租协议规定,前三年除了首年的租金抵了房款,后两年8%的租金每年分两笔如期到账。但到了2020年,本该6月到账的租金却迟迟没有收到。原因业主们也明白,疫情让商场的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返租协议可没有因疫情而免租降租的条款。业主群里炸了锅,开发商的答复也诚恳:100多户业主一年的返租大约是1000万元,如果商场正常运营,一年的租金收入完全足够支付业主的返租,但目前商场关门停业的商铺就占了一半,支付返租确实困难。希望业主能宽限时日,年底前一定支付当年的全额返租。

2020年底,在业主的蜂拥围攻下,开发商支付了半年租金。但更让大家焦虑的是房产证的问题。如今三年期限已到,开发商宏伟规划的大项目似乎已经处于烂尾状态,项目已经完工,房子却卖不出去了。规划中的地铁线始终不见开工,购房者的热情也随之被浇没了。对开发商的影响就是,资金缺口补不上,他们没钱向银行还债,抵押的商铺无法解封,办证承诺成了一纸空文。

去年年底,在业主的声讨下,开发商总算又支付了半年的租金,但房产证却仍旧遥遥无期。

(读者 蒋霖) 银行岗亭读者来信健身房

上一篇: 41岁考雅思
下一篇: 环球要刊速览(117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