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大法与圣安东尼
作者:harps东西不见了,谁能找回来?每个人都被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过,虽然解决它不足以获得诺贝尔奖。无论自己是不是制造问题的人,解决问题的人通常都是自己。站在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人类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混乱无比的数据库:每一项都有许多标签,没法排序,很难检索,权重时刻变化,有权限修改数据的用户还不止一个。有些东西自己还有腿儿,会到处乱跑。聪明的计算机“阿尔法狗”能在围棋比赛中下赢世界顶级职业围棋手,但它却不一定能胜任做普通社畜的日常大脑。每天早上,它要找到干净的里外衣服鞋袜,合理搭配,使自己像个普通人;然后还要找到公交卡、工牌、钥匙,还要跟不知躲在哪里的猫说再见。还没出门,它已经是一团冒着青烟的废金属和塑料了。
东西要容易找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有清楚的分类,放在它们本来应该在的地方。普通人要做到这一点偏偏很难,少数的几个整理翘楚在他们的亲友中都有强迫症的声誉。大部分人会把东西放到最后用到的地方,如果真的完全遵循了这一点,那么生活也不会太艰难。难就难在人们总是把东西随手一放,然后就忘记了。等再次需要那样东西的时候,火烧眉毛就是找不到。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是在没头苍蝇般的找东西中度过?
不确定有解决办法的事情,比如下雨和找东西,人类就会求助信仰。寻找失物(现在更多用于寻找失猫)的魔法现在还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那就是“剪刀大法”——在桌上或灶台上摆一碗水,碗口上再放一把张开的剪刀,刀口对着门窗。念叨一番,东西就会找到,猫咪就会回家。很多人都说有用,没过几天猫咪真的回家了。我想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猫咪如果没能回家,主人伤心难过之余,也不会怪罪那把剪刀和那碗水。
这个魔法如何形成,又如何一直流传至今,倒是人类学家的有趣话题。无独有偶,天主教有许多圣徒,其中专门有一个主保圣人帮人寻找失物。他就是“帕度阿的圣安东尼”。据说他出生于里斯本的贵族家庭,成为修士后加入了圣方济会,在意大利的帕度阿传教。因为他的虔诚、谦卑、博识和慈悲,他成了死后最快被封圣的圣人。圣安东尼是里斯本的守护圣人,每年的6月13日,是葡萄牙的“圣安东尼日”。为什么圣安东尼会帮人寻找失物呢?传说圣安东尼有一本心爱的赞美诗集,一天找不到了,他就向上帝祈祷这本诗集一定能找回来。一个小学徒不小心错拿了诗集,发觉以后马上将其归还圣安东尼。所以,圣安东尼就成了寻找失物的主保圣人。所以圣安东尼并没有神力让找不到的东西出现在你面前,他只会保佑你有好运气。
----------
演播人: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进阶营学员 百乐光
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讲师汤伟评语:
百乐光的表达极具张力,在基础营时,她的镜头前表现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表达生动、节奏丰富、逻辑清晰,甚至对镜头感的把握都游刃有余。我最常对她的建议是:去表演化。因为过于富有张力的表达更接近话剧舞蹈的要求,而非话筒前或者日常用声场景的特点,所以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放”,她反而需要“收”。在这次录音中,她充分展现了音色和表达风格,个人属性很强,如果可以对重音和字尾的拖腔都做“减法”,整体听感会更加从容、稳定。 圣安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