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转向冲击波

作者:谢九

在6月16日的议息会议后,美联储宣布继续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区间,目前每个月1200亿美元的购债速度也保持不变。不过,美联储将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隔夜逆回购协议利率分别上调5个基点,以此打压短期的流动性过剩,虽然这只是技术性的小幅微调,货币政策还没有真正实质性转向,但是已经开始向紧缩方向迈出了一小步。

和3个月前的议息会议相比,美联储对美国的经济前景开始明显乐观。3月份的议息会议,美联储对经济的展望是“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美国和世界各地造成巨大的经济困难”,而随着美国疫苗接种快速推进,在6月份的议息会议中,美联储的表述是“疫苗接种的进展减少了新冠肺炎在美国的传播”。由此,美联储上调了美国经济预期,将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从6.5%上调到7%,并上调了2023年的经济预测至2.4%,较上次预期上调了0.2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强势反弹,加之货币政策继续大规模放水,美国的通货膨胀快速攀升,远远超出市场预期。今年4月份,美国的通胀指数达到了4.2%的新高,就已经让市场大跌眼镜,最新公布的5月份物价指数更是上涨至5%,创下13年来最大涨幅。

在6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大幅上调了2021年的通胀预期至3.4%,和上次相比上调了1个百分点,核心通胀率也上调了0.8个百分点至3.0%。尽管美联储依然将通胀的快速上涨视为临时因素,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通胀的增速和时长可能超出预期,如果通胀出现持续大幅增长,美联储将做出应对。

而最为市场关注的是,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开始越来越强。美联储的加息预期“点阵图”显示,所有成员都预计2021年将维持零利率水平不变,但是有将近四成的成员预计2022年加息,超过七成的成员预计2023年加息,超过六成的成员认为2023年至少要加息两次。这样的力度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在全球市场迅速引发连锁反应。

首当其冲的是美元快速走强。最近,美元指数从90下方迅速反弹到92以上,3个交易日内的涨幅超过2%。美元走强,非美货币的走势应声而落,最近表现强势的人民币汇率开始明显走软。作为美元指数的跷跷板,随着美元大涨,黄金价格迅速跳水,一周之内的跌幅超过8%,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纷纷回落。一直强势的美国股市同样受到冲击,主要股指都开始掉头往下,创下去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应该说还只是对美联储加息的提前预演,波动程度不算太剧烈,一方面是因为美联储加息的时间点毕竟还远,至少也在一年之后;另外,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力度还存有争议和分歧,认为美联储紧缩的力度可能会弱于预期,主要理由是当前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以及快速上涨的通胀率都只是短期因素,不可能长期持续,排除这些短期噪声之后,美联储将来加息的力度可能并不会太强。

如果说美联储加息还稍显遥远,更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的举动。目前,美联储保持每个月1200亿美元的购债速度,其中8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及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此向市场投放流动性。6月份的议息会议确认还会继续保持这样的购债力度,但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已经开始“提及讨论”缩减资产购买计划。美联储缩减购债计划的时间表将大大早于加息。美联储下一次议息会议将在今年9月份举行,市场普遍预计,在下一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很有可能会宣布缩减购债计划,这将意味着美联储开始正式回收流动性,全球市场将迎来流动性大拐点。

如果美联储在9月份开始缩表,具体如何实施也尤为值得关注,因为不同的缩表方式,会给市场带来不同的影响。历史上美联储一共实施过7次缩表,最引人关注的是上一次次贷危机爆发,美联储大规模放水,数年之后开始货币正常化。从历史上看,美联储的缩表大都是主动缩表,也就是主动抛售债券,但是上一轮,也就是次贷危机之后的那一轮缩表,方式和进度相对比较温和。

首先是2014年末以来,美联储不再购买新的资产,但是在持有债券到期后采取再投资的方式,以此维持市场的流动性,这个阶段其实还不算正式缩表。直到2017年9月,美联储正式宣布实施渐进式缩表计划,持有的债券到期后不再进行再投资,以这样的方式逐步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所以这一次缩表,对市场的冲击力度相对有限。

那么下一次美联储缩表,是会复制次贷危机之后的那一次温和缩表,还是像以前历史上那样的主动式缩表,这可能是最大的悬念所在。近期就有美联储官员表示,美联储这一次缩表,可能和上一次不太一样,面对当前美国过热的房地产泡沫,美联储应该更快缩减购债步伐。

如果美联储这一轮缩表力度超出预期,对全球经济都会带来比较明显的冲击。对于中国而言,也需要未雨绸缪,尽量将外部冲击降到最低。今年4月份,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变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的协调,保持好宏观政策的领先态势。我们也乐见其他经济体寻求回到正常货币政策的努力,这将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央行近期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发行境内美元债,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视为提前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即将发生重大转折,全球流动性可能出现拐点之际,或许也应该多一些谨慎。 市场分析美联储缩表货币政策美联储冲击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